為什麼地主階級和買辦階級是我們的敵人呢?毛澤東同誌用極其深刻的語言,一針見血地指出:“這些階級代表中國最落後的和最反動的生產關係,阻礙中國生產力的發展。他們和中國革命的目的完全不相容。”作者在這裏采用的是公文中常用的議論方式,即一語道破的簡單邏輯論證,涇渭分明,結論清楚,幹脆利落,擲地有聲,令人無可辯駁。
在講到中產階級時,毛澤東同誌先是指明“他們對於中國革命具有矛盾的態度”,進而具體分析了產生這種矛盾的情形,接著指明中產階級的政治企圖,並把他們的這一政治企圖放在國內外的大環境裏進行深刻剖析,從而證明這“僅僅是一個幻想”。整個分析,有理有據,步步深入,十分嚴密,令人信服。
當談到無產階級時,毛澤東同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聯係四年來發生的一係列工人罷工運動的事實,鮮明地指出:“工業無產階級人數雖不多,卻是中國新的生產力的代表者,是近代中國最進步的階級,做了革命運動的領導力量。”接著,作者又從無產階級所處的政治環境和經濟狀況入手,具體分析了無產階級所處的地位,說明“他們特別能戰鬥”,既有鮮明的觀點,又有嚴格的依據,既有豐富的道理,又有充足的事實,既有問題的提出,又有深刻的必然原因,使人無可辯駁。
特別值得我們學習的是,作者在涉及一些具體問題時,不是一成不變地把問題框住,而是把問題放在運動的平台上,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比如,在談到小資產階級時有這樣一段話:“對於革命的態度,在平時各不相同,但到戰時,即到革命潮流高漲、可以看得見勝利的曙光時,不但小資產階級的左派參加革命,中派亦可參加革命,即右派分子受了無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左派的革命大潮所裹挾,也隻得附和著革命。”這一“策見”,對於如何正確對待小資產階級顯然是至關重要的。還有在談到遊民無產者時,毛澤東同誌更從正反兩方麵告訴人們:“這一批人很能勇敢奮鬥,但有破壞性,如引導得法,可以變成一種革命力量。”從中使我們深深感到充滿了唯物辯證法思想。
公文作為社會政治集團用以傳遞策令,指揮千軍萬馬、治國安邦的工具,所提的策見、主張、辦法,必須具有預見性和準確性。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有科學的態度,沒有科學依據、科學方法,隻有主觀臆測,是不足為據的胡言亂語。從《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中我們看到,毛澤東同誌早在建黨初期對各種階級所作的分析已被後來的革命實踐完全證實是千真萬確的,這種高瞻遠矚的預見性,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作者頭腦裏固有的,而是來自作者的科學態度與實踐。這一點理應成為我們今天撰寫文件的基石。
三、具體形象,生動逼真
閱讀《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遠不止是在學習一份有關重大政治問題的文件,似乎完全沉浸在文學藝術的萬花叢中,令人陶醉。看!那一段段精彩的描繪,是多麼活靈活現,栩栩傳神;那精湛的修辭技巧,不論是排比、借代、對偶、對比、進解、比喻、層遞,還是被人視為公文“禁區”的誇張,文中俯拾即是,五彩紛呈;那富有節奏感的語句,語意凝練的成語更是隨處可見。這樣的文件,令人百讀不厭、愛不釋手,別說時過八十多年,即使千年萬年,本文也將閃爍著藝術的光芒。把文件寫得生動活潑,既是毛澤東同誌這位曠代偉人的一貫主張,也是他一生身體力行的實踐。
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一文中,毛澤東同誌為了深刻形象地說明中產階級的兩麵性,他引用自稱為戴季陶信徒的人在北京《晨報》上發表的兩句話“舉起你的左手打倒帝國主義,舉起你的右手打倒共產黨”,寥寥23個字,把中產階級的矛盾惶遽狀態躍然於紙上。在分析小資產階級的第一部分人時,“這種人發財觀念極重,對趙公元帥禮拜最勤,雖不妄想發大財,卻總想爬上中產階級的地位。他們看見那些受人尊敬的小財東,往往垂著一尺長的涎水”。作者在這裏創造性運用了“誇張”的手法和漫畫的筆調,把小資產階級中的右翼如神似畫地勾勒在人們的麵前,多神妙啊!作者在分析小資產階級的左翼時,也有同樣的描繪:“他們每逢年終結賬一次,就吃驚一次,說:‘咳,又虧了!’”,“瞻念前途,不寒而栗”。這是極妙的形態描寫,給人一種具體形象的感受。
“於艱難竭蹶之中,存聊以卒歲之想”、“高利向別人借債,重價向別人糴糧”、“不能團結真正的朋友,以攻擊真正的敵人”等,這裏使用了對偶、對比的寫作技法;“他們有點罵人了,罵洋人叫‘洋鬼子’,罵軍閥叫‘搶錢司令’,罵土豪劣紳叫‘為富不仁’”,“這種人膽子小,他們怕官,也有點怕革命”,“其勞動時間之長、工資之少、待遇之薄、職業之不安定”,這裏采用的是排比的修辭方法,因此,全篇用語既顯簡明又生動。
文中,作者還大量使用了一些成語和四字格語言,注重長句與短句的搭配與組合,因此,使用語顯得幹脆利落,富有節奏。如“春夏之間,青黃不接,高利向別人借債,重價向別人糴糧,較之自耕農無求於人,自然景遇要苦,但是優於貧農”,“既無立足的農具,又無資金,肥料不足,土地歉收,送租之外,所得無幾,更需要出賣一部分勞動力。荒時暴月,向親友乞哀告憐,借得幾鬥幾升,敷衍三日五日,債務叢集,如牛負重”,“以微薄的薪資,供家庭費用,物價年年增長,薪給往往須數年一增,偶與此輩傾談,便見叫苦不迭”。
《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證明,公文應當講究修辭、注重文采,在莊重、平實的前提下,大膽突破“禁區”,巧用多種辭格,創造性地進行修辭,把我們的文件寫得不僅鮮明、準確,而且還具有生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