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策見分明 邏輯縝密(3 / 3)

二、言語精當,富於氣勢

從大量的事實中,濃縮出一篇給人以曆史梗概的和八項基本政策要求的《雙十宣言》,其功夫就在於語言的精當,才有可能擔當起偉大的曆史使命。毛澤東同誌在《雙十宣言》中使用的語言既簡明概括又十分精確恰當,很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如在揭露蔣介石二十年來反人民的罪惡活動時,通過大量使用成語,運用排比、層遞、比喻等辭格,采用“舍其詳細、取其輪廓,舍其細節、取其完整,舍其處延、取其內涵,舍其全意、取其要領,舍其皮肉、取其骨骼”的高度概括的技法,按照由遠到近的次序,分作“一九二七”、“一九三六”、“前年”、“去年”和“今年三月”幾個時期,把它濃縮於1100多個字中,顯得非常精粹。如揭露蔣介石1927年背叛革命時,作者先是把它概括為兩個“背叛”,然後是一個非常幹練有力的排比句“建立獨裁統治,投降帝國主義,打了十年內戰,造成日寇侵略”。

在指出1936年西安事變時,“蔣介石又一次忘恩負義”,然後作者又是使用一個排比句:“對於日寇則消極應戰,對於人民則積極鎮壓,對於共產黨則極端仇視。”不僅言簡意賅,而且鏗鏘有力,把蔣介石的反動本質揭露得體無完膚。在敘述蔣統區人民的苦難時,作者一連使用了八個成語和四字格語言:“貪汙遍地,特務橫行,捐稅繁重,物價高漲,經濟破產,百業蕭條,征兵征糧,怨聲載道”,寥寥32個字即把全國絕大多數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痛苦淋漓盡致地展現在人們的麵前。

《雙十宣言》不僅語言精當,而且非常富有氣勢,不論是揭露蔣介石的罪惡活動,還是宣布我黨我軍的政策,都充分體現了這一點。以《雙十宣言》末尾對全軍指戰員所提要求那段文字看,這300多字,實際容納於一個較大的排比句組合中,先是兩個連續的“我們……”接著又是連續的三個“我……”隨後是三個“必須……”和兩個“偉大……”最後總括為“隻要我們時刻遵守黨的指示,我們就一定勝利”。整個段落,節奏鮮明,氣勢非凡。

三、講究區別,愛憎分明

《雙十宣言》在鮮明地提出“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這一基本政策的前提下,為了動員千千萬萬人民群眾一起來推翻蔣家王朝,為了更好地分化瓦解敵對勢力,所以,從頭至尾充滿對人民的愛戴和對敵人的仇恨,另外,在對敵人的仇恨中,又非常講究策略,注意區別對待,以利分化瓦解敵人。如在打倒對象上,不提整個國民黨,而是把矛頭直指千夫所指、萬人唾棄的禍首“蔣介石”,這一重大提法,具有極其重要的政治意義,顯然是經過精心思考的。在曆數蔣介石內戰政策的罪惡時,其對象、範圍隻限於“蔣介石及其反動集團”,而不是國民黨及其整個政府人員。在八項政策中,要逮捕、審判和懲辦的是“以蔣介石為首的內戰罪犯”,要廢除的是“蔣介石統治的獨裁製度”,要沒收的是“蔣、宋、孔、陳四大家族和其他首要的戰犯的財產”,要否認的是“蔣介石獨裁政府的一切賣國外交,一切賣國條約和內戰期間蔣介石所借的一切外債”。這一係列政策,充分體現了我黨“首惡者必辦,脅從者不問,立功者受獎”的一貫政策,極大地分化瓦解了敵對勢力,在以後的解放戰爭中,完全證明了我黨這一政策的英明偉大。

同時,在《雙十宣言》中,筆到之處,無不寄托著人民領袖對廣大人民群眾的深情厚意,如“我軍所到之處,敵人望風披靡,人民歡聲雷動”、“本軍作戰目的……是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解放”、“逼得全國各階層人民,除了團結起來打倒蔣介石以外,再無出路”、“……這樣就使全國絕大多數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在八項政策中,更充分體現了動員群眾、依靠群眾和組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偉大戰略思想,如“聯合工農兵學商各被壓迫階級、各人民團體、各民主黨派、各少數民族、各地華僑和其他愛國分子,組成民族統一戰線,打倒蔣介石獨裁政府,成立民主聯合政府”、“實行人民民主製度,保障人民言論、出版、集會、結社等項自由”、“發展民族工商業,改善職工生活,救濟災民貧民”、“實行耕者有其田”、“各少數民族有平等自治的權利”、“聯合世界上一切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等,正如《雙十宣言》中所講的,“這些政策是適合全國百分之九十以上人民要求的”。正是這些英明的政策,使全國絕大多數人民群眾緊密團結在共產黨的周圍。在《雙十宣言》發表後兩年多一點的時間裏,也就是1949年12月底,人民解放軍已經殲滅了大部分國民黨軍隊,解放了中國大部分地區。《雙十宣言》末尾所發出的“打倒蔣介石,新中國萬歲”的偉大號召已成為活生生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