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校花

這兩項舉措,於國於民,都大有卑益。

其一:全國實行三個月製義務教育,舉凡是齊國的百姓,孩童滿了七歲,無論男孩還是女孩,都必須上義務教育學堂三個月。此學堂乃是在暑假和寒假期間,利用各地暫時空置的私塾、學堂,在新的一代之中展開全麵性的掃盲。

母後說,一個國家要進步、要發展,國民的素質問題非常的重要!以目前的社會水平和現狀來看,沒有辦法實行“九年製義務教育”,但是“三個月製義務教育”,還是勉強可以實現的。

齊國的暑假為期兩個月,寒假一個月,三個月的義務教育,每一屆一年就可以搞定。來年的暑假,就又培養新的一屆學員。每一屆學員,都必須參加畢業考試,成績和人品都特別優秀的學員,有機會獲得獎學金以及免費深造的資格。

其二:無論是男孩女孩,都可以參加科舉考試,也都可以入朝為官。科考的科目增加了算數、廚藝、農學和商學,算數為必修課,廚藝、農學和商學為選修課,可以三選一,也可以三個都選。超過二十歲依然未能通過秀才考試的,不得再繼續科考,可以選擇經商或者種田。

按照杏兒的說法,這樣的話,當可以避免“範進中舉”的悲劇發生。最重要的,是讓世人提起文人的時候,不再歎息“百無一用是書生”!

二十歲都考不上秀才,就說明沒有讀書的天分,既然如此,就必須找一份活來幹,沒得要父母和妻子一直供養,成為可恥的“啃老族”或者“啃妻族”!

“範進中舉”的故事,於開國之初就在杏兒的指示下,被教育部編成了蒙學的教材,早已深入人心。十年過去了,無論是幼兒園的孩子,還是七老八十的酸儒,都耳熟能詳。

十年過去,齊國江山穩固,許多舊的體製也逐漸革新了。比如,王公勳貴人家的子弟想要出仕,無論文武都必須參加科舉考試,隻有中舉了方能入朝為官。不過,舉人隻能止步於六品以下的官員,想要有更進一步的發展,必須取得進士資格。

並且,在月亮城跟花梨城,分別開辦一所綜合性的大學。太上皇跟太後聯合發出諭令:“齊國已經成立十年,國泰民安,花梨都城就此撤銷。

撤銷花梨城都城的資格,那是為了齊國的未來著想,一旦沈捷跟杏兒百年,兩個都城的存在,將為齊國江山社稷的穩定埋下禍根。一國兩都,其實非常不可取,如果當初不是因為情況特殊,沈捷跟杏兒又是堪為帝王的人才,這種情況根本就不可能會存在。

如今,天下歸心,沈曠早已坐穩了皇帝的寶座。花梨都城的存在,就變得沒有太大必要了,沈捷跟杏兒數次向沈曠提出,都被沈曠駁回了。花梨城的居住壞境,要比月亮城好很多,二老年輕時代的親朋好友,大多數都在花梨府定居。二老又不願意來月亮城,不願意插手月亮城後宮的事情,所以沈曠不同意撤銷花梨都城。

沈曠的一片孝心,沈捷跟杏兒自然明白,心裏還是很感動的。不過,為了兒子著想,也為了後代子孫著想,為了國家的穩定和繁榮,花梨都城的撤銷,勢在必行。這一次,兩人在處理國家大事上,第一次動用了太上皇跟太後的無上權力,先斬後奏,發布了諭令之後,才給沈曠飛雕傳書,商談具體事宜。

當然了,從諭令下達,到真正實施,相隔了半年的時間。這半年的時日,作為緩衝期,將花梨城的許多重要事項,逐漸的、妥善的解決好,逐步向月亮城的相關部門從容移交。

齊國實行府、州、縣三級製,花梨府下屬三個州,九個縣,安瀾國舊的東北府悉數都隸屬於花梨府。

大學的名字為太上皇跟太後親自擬定,一為“齊國大學”,一為“花梨大學”。名字夠響亮,也夠莊重簡明。齊國大學設於皇城月亮城,花梨大學就更不同凡響了,校址竟然位於花梨皇宮!

一個國家有兩個都城,不是長久之計,隻適用於建國初期。如今,十年過去了,沈捷跟杏兒終於下定了決心,不顧沈曠的反對,依然下旨裁撤花梨都城。並且,還將皇宮劃出去十分之七,隻餘下東南麵相連的兩個宮殿,以及相鄰的一個三十來畝大的禦花園。

劃出去的那十分之七,赫然就是花梨大學的校址!

杏兒參照現代社會裏大學的樣式,結合古代的特點,親自畫了一張大學校園的結構草圖,交給了諸葛璃玥:“這草圖隻是本宮的一點建議,你拿去好好參詳一下,根據實際情況,充分發揮你的才幹,進一步的修改完善!一年之後,本宮要看驗收你的成果,不要讓本宮失望!”

諸葛璃玥喜出望外,點頭不止:“娘娘放心,微臣一定會竭盡所能!”

杏兒又扔給他一顆甜棗:“好好幹,如果花梨大學能讓本宮滿意的話,一年之後你就去月亮城負責修建齊國大學。屆時,在那邊可以呆上一年半左右,齊國大學將會在郊外選址修建,規模將比花梨大學大上許多。到時候,你不但可以好好的練一下手了,還可以衣錦還鄉!”

“娘娘的知遇之恩,微臣感激不盡!”諸葛璃玥喜極而泣,不顧杏兒的反對,硬是將頭匍匐在了地上,接連磕了九個響頭。

太後娘娘不喜歡人家磕頭,但是,今天他管不了那麼多了。如果不給娘娘磕幾個頭的話,他的心就無法安寧,總覺得虧欠娘娘太多太多無法報答的恩情。

這一生,如果他沒有遇到娘娘,沒有被娘娘賞識的話,那麼今天他會在哪裏呢?或許,早已淪落為乞丐,餓死在街頭了。

沒有強硬的家庭背景,沒有任何靠山,卻又“劍走偏鋒”,不好好讀聖賢書參加科舉考試的娃,真心傷不起啊!這世道,除了太後娘娘,還有誰真正的把工匠放在眼裏?在世俗看來,工匠也屬於下九流,沒有什麼人格和尊嚴。

正是太後娘娘,提高了工匠的身份地位,給予了應有的尊重和重視。如今,一個好的工匠,月錢可比五品京官高多了!如果是大師級工匠的月錢,恐怕一品大員都追不上!

花梨城走下了都城的曆史舞台,相應的官員自然也得裁撤,去蕪存菁。絕大部分的官員都保留了下來,派往齊國各地,其中十幾個人跟隨沈捷和杏兒,前往月亮城都城。齊國前兩年在西北麵才擴張的領土,正需要大量人才去管理,去治理。

花梨城的事情安排好了,沈捷跟杏兒就打算去月亮城一趟,助沈曠和沈藜一臂之力。畢竟,沈藜才十一歲半,挑起皇宮大總管那麼重的膽子,兩人還是很擔心的。

臨走之前,她召見了安華。

安華從白蒲州火速趕來。

杏兒跟他單獨談話:“華兒,忘了藜兒吧,你和她是表兄妹,屬於近親。為了子孫後代著想,無論如何,我都不可能會答應你們在一起。愛情,不是唯一,想一想子孫後代,想一想萬一生個殘缺的孩子,那個時候藜兒會多麼的傷心多麼的痛苦。多想一想,心裏就會好過一點,就會堅決一點。時間和空間的距離可以衝淡一切,假以時日,你就可以把藜兒放下。為了藜兒,也為了你自己,忘了藜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