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襄子不大高興,對王良說:“您教我駕車,沒把本領全教給我。”王良說:“我的本領全教給大王了,可是大王沒好好地運用。駕車最要緊的是讓馬和車配合得很好,駕車的人要把心思全放在調理馬上,這樣才能跑得快,才能跑遠路。可是大王落在後頭的時候,隻怕趕不上我;跑在前頭的時候,隻怕讓我給趕上。本來比賽嘛,不是跑在前頭就是落在後頭。大王把心思全放在我身上,還有什麼心思來調理馬呢?這才是大王落後的原因。”“爭先恐後”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故事原來的意思是一個人參加什麼比賽,不能隻擔心自己的名次先後,而忘記了在比賽中盡量發揮自己的技能。
現在用這個成語,隻是怕落後要爭先的意思。
高山流水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俞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為師,琴技達到水平,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後,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伯牙舉目眺望,隻見波浪洶湧,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鬱鬱蔥蔥,如入仙境一般。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伯牙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師告訴他:“你已經學了。”
一夜伯牙乘船遊覽。麵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於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伯牙聞聲走出船來,隻見一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伯牙彈起讚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蕩,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色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這個樵夫就是鍾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一片丹心
成語接龍連連看
追根溯源學成語
一片丹心:丹心,赤心,忠心。一片赤誠的忠心。
心安理得:自以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裏很坦然。
得寸進尺:得了一寸,還想再進一尺。比喻貪心不足,有了小的,又要大的。
尺寸可取:比喻有些許長處。這是認為自己有才能的謙虛說法。
取長補短:吸取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也泛指在同類事物中吸取這個的長處來彌補那個的短處。
短兵相接:指近距離搏鬥。比喻麵對麵地進行激烈的鬥爭。
接三連四:接連不斷。
四海鼎沸:四海,古人以為中國四境有海環繞,用以指全國各地;鼎沸,比喻局勢不安定,如同鼎水沸騰。形容天下大亂。
沸反盈天:聲音象水開鍋一樣沸騰翻滾,充滿了空間。形容人聲喧鬧,亂成一片。
天不作美:天不成全美事。多指要進行的事情因刮風下雨而受到了影響。
美人遲暮:原意是有作為的人也將逐漸衰老。比喻因日趨衰落而感到悲傷怨恨。
暮鼓晨鍾:佛教規矩,寺裏晚上打鼓,早晨敲鍾。比喻可以使人警覺醒悟的話。
鍾鳴鼎食:擊鍾列鼎而食。形容貴族的豪華排場。
食古不化:指對所學的古代知識理解得不深不透,不善於按現在的情況來運用,跟吃不東西不消化一樣。
化零為整:把零散的部分集中為一個整體。
整裝待發:整理好行裝,等待出發。
發凡起例:指說明全書要旨,擬定編寫體例。
例行公事:按照慣例辦理的公事。現在多指刻板的形式主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