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衣帽乾坤(4)(1 / 3)

服飾之賜的對象當然還有能臣。稍微明白點事理的皇上畢竟知道,坐江山不能隻靠溜須拍馬之徒。因此,除了顧可學這樣的貨色外,明代萬曆年間的內閣首輔張居正,崇禎年間的禦邊統帥袁崇煥等人,也都有過賜服之榮,而且規格頗高,所賜者為蟒服。蟒服因麵料繡有似龍之蟒而得名,非皇上親賜,即便一品高官也不得享用。張居正當過皇上的老師,萬曆皇帝一度對其言聽計從,因此賜件蟒服也不稀罕。不過,皇上一時看重你,並不代表一輩子看好你,等到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在一些朝臣的慫恿之下,抄了張師傅的家,還差點把他開棺戮屍。服飾之賜,實在是不牢靠。

也許是看清了這一點,當崇禎皇帝朱由檢即位後讓袁崇煥全權負責遼東戰事,並賜他蟒服和玉帶時,袁崇煥極力謝絕禦賜,隻求皇上能給點信任,不要聽信讒言,說是“以臣之力,製全遼有餘,調眾口不足。一出國門,便成萬裏,忌能妒功,夫豈無人。即不以權力掣臣肘,亦能以意見亂臣謀”。朱由檢當場開出保單:“卿無疑慮,朕自有主持。”但到頭來他還是聽信讒言,以擅主和約等罪名,“磔崇煥於市”,也就是千刀萬剮。很慘。

看出了專製製度的毛病,卻不得不周旋其中,最終自蹈死地,這是袁崇煥們的更慘之處。

?

褲襠變遷

中國雖然素稱禮儀之邦,有些事情其實並不那麼“禮儀”。比如說,曾經有一段時間,有頭有臉者多為“光腚黨”,老少不分,乾坤一體。

“光腚黨”成員既為有頭有臉者,當然不可能“赤條條來去無牽掛”,其穿著還是頗為講究的,上要有衣下要有裳。裳的樣子和現在的裙子差不多,隻不過褶子要打在左右兩側,前後兩麵則須保持平整,以示莊重。裳之外,還要罩上一塊繪有圖案的布帛或皮革,以作裝飾。與裙子不同,裳是絕對不能“迷你”的,一般都要長拖到地。因為華麗外表的後麵已無寸絲在體,可以“一覽眾山小”了。《周易·係辭》雲:“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之乾坤。”此處之乾坤,指的是天地。天在未明時為玄色即黑色,故上衣像天而其色玄;地為黃色,故下裳像地而其色黃。明白了衣裳的形製,才能理解為什麼當權者隻有“垂”衣裳才能天下治。因為裳內已是一無所有,不垂之,難免春光乍泄,不成體統。領導形象一旦因此受損,說出話的分量便得打折,天下自然也就難於治理。

穿衣係裳的“光腚黨”,盡管行為舉止須處處小心,但也因此撈得一大好處,這就是“方便”起來比較方便。

但衣裳之製的弊端也十分明顯,特別是保暖性太差,遇到數九寒天可就慘了。於是,聰明人想出了各種補救措施。在兩腿部位,以窄布纏繞的“邪幅”禦寒,其模樣和現在的裹腿差不多,隻不過纏繞的層次更多些;在核心之處,則發明了“絝”以全力保衛之。由此,“光腚黨”便演變成了“開襠族”。絝者,開襠褲是也。由於保留了便於“方便”的功能,開襠褲也被稱為“溺絝”。江陵馬山楚墓中曾有繡絹錦絝出土,沈從文老先生專門對此進行過考證。

由於是內穿之物,絝的用料通常不太講究,隻有闊少才會以細絹即“紈”來做絝,臭顯擺。由此便有了紈絝子弟之說,即“穿著豪華開襠褲的有錢小玩兒鬧”。為此,特建議將“酷斃”一詞改為“絝畢”,這樣才有講兒。

開襠褲在中國曆史上扮演過重要角色。人們十分熟悉的趙氏孤兒故事中,幕後英雄便有此公。當年老趙家被滿門抄斬後,隻有趙朔的妻子因為是晉成公的姐姐,得以帶著身孕跑到宮中避難。“居無何,而朔婦免身,生男。屠岸賈聞之,索於宮中。夫人置兒絝中,祝曰:‘趙宗滅乎,若號;即不滅,若無聲。’及索,兒竟無聲。”躲過此劫,趙家的獨苗苗趙武,才能在公孫杵臼和程嬰等人的扶助下,報仇雪恨,重振家聲。趙武藏身之“絝”,便是開襠褲,唯此,他才能通過敞開之褲襠順暢呼吸,不至被憋死。沒有這褲襠中的一幕,就不會有後來的魏、趙、韓三家分晉,更不會有戰國的七雄爭霸。虧得《史記》中的這番記載,才使開襠褲之殊勳未被湮沒。

不過,老趙家的後人趙武靈王對開襠褲卻不那麼領情,甫一當政便要全力革除之,搞什麼胡服騎射。這其實也是形勢所迫。因為趙國當時經常受到周邊胡人騎兵的襲擾,靠傳統車戰總打不贏,隻好以騎射對付騎射。而寬袍大袖的漢族服飾,用於車戰還馬馬虎虎,一改騎射便不靈光了。穿著開襠褲騎馬,將士們過不了多久都得變成紅屁股猴,哪裏還有心思挽弓射箭!因此,要玩兒騎射就必須配套胡服,上麵是窄袖的緊身衣,下麵取消裳和開襠褲,隻穿滿襠長褲。

為了把這褲襠補一補,趙武靈王可是遇到了大麻煩,有人抨擊他違反禮製,“變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趙武靈王不為所動,反駁說:“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禮者,所以便事也。聖人觀鄉而順宜,因事而製禮,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國也。……故禮也不必一道,而便國不必古。”很有水平。經過一場辯論,趙武靈王獲得了元老派的支持,這才使胡服騎射推行開來,軍隊因此連戰連捷,趙國疆土不斷擴大,成為當時的強國。噫籲!世上一切改革都不容易,包括補褲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