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婚育的恐慌是造成“年齡恐慌”的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
身處職場,為了生計、為了事業而奔忙,人們往往就會忽視了家庭,忽視了婚姻,忽視了生育。很多人會一直掙紮在要事業還是要婚姻,要事業還是要孩子的艱難選擇中。往往是等到功成名就之時,卻已經“人老珠黃”,尤其是女性,可能錯過了生育最佳期。這時,對於懷孕的焦慮,“生(孩子)”的期待已經取代了“升(職)”的初衷。這種現象在國內的一線大城市更為明顯,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地。
另外,現在城市人生活壓力大,標準要求高,希望家庭富足,希望婚姻美滿,希望下一代能有較高的生活質量,往往造成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局麵,也是產生婚育恐慌的主要原因。
3,對於職業方向的恐慌
案例鏈接:
宋平,32歲。大學畢業之後一直從事銷售工作,在武漢多家知名企業做過主管,但一直未能做到大區經理及更高職位。於是,宋平跳槽到一家民營企業,在這家民營企業擔任銷售主管。雖然坐上了銷售主管位置,而且受領導器重,但宋平心中總有一絲淡淡的憂慮揮之不去:身邊的同事多是“80後”(1980年以後出生者),他們年輕而富有活力。宋平非常擔心遲早有一天自己會被“80後”排擠走。“繼續打工,前途不明朗;若選擇創業,可缺少勇氣和項目。”談到未來,阿平不禁長長歎息……
對於職業方向的恐慌,也是造成職場“年齡恐慌”的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當今社會,人們對於職業的選擇有很大的自由性。在自由選擇職業、崗位的同時,也會有失業或對職業不滿意的時候,即遇到職業危機。職業危機可能因人、時間、環境而異,但對大多數人來說,最可能產生職業危機的有四個時段:即擇業時可能出現的定位危機;工作5~7年後可能出現的升職就業危機;35~40歲可能出現的方向危機;過50歲可能出現的飯碗危機。而在這4種危機中,最令職場中人困惑的便是“方向危機”,這常常會給人造成一種無形的恐慌情緒。這種恐慌源於對職業未來的未知和不確定,迷茫中看不清方向。
4,對於職場競爭的恐慌
案例鏈接:
何路,三十有二,在一家廣告公司就任策劃部主管一職。
雖然有深厚的策劃功底,也有多年的策劃經驗,但市場變化太快,競爭太激烈,還是讓何路常常會有一種競爭的恐慌感。何路每天要查閱大量的報刊文件資料,進行研究分析,撰寫策劃書,一份策劃書要反重推敲,反複修改無數遍,有時客戶不滿意,有時被老總給槍斃了,還得再從頭來。
“我覺得太累了,壓力太大了,累得壓得人喘不過氣來,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何路深有感觸地說。
當今社會,競爭白熱化程度日趨加深!這一點在職場上表現得尤為明顯,激烈的競爭,使得很多職場人誠惶誠恐,憂心忡忡,很擔心哪一天就會因為做得不夠出色而被公司裁員。職場就是這樣,從來都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加之當前經濟危肆虐職場,所有的職場人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在這種環境下,一個人不去競爭,就要被淘汰!這是造成職場競爭恐慌的主要原因。
再者,在一些公司就職時間較長者,在看到新人的生龍活虎之時,不禁就會分析到自己的潛在處境。“嫉賢”一詞用在此,是一種競爭恐慌心理的反應。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