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真理與自由(2 / 3)

逆向在價值投資中的地位

炒股日當午,最是交易苦。對著K線圖,一哭一上午。哭了一上午,還要哭下午。倉位補不補,心裏非常苦。

——白交易(引自網上詩文)

價值投資從本質上看,就是逆向投資。反之亦然。

——塞思·卡拉曼

在我的詞典裏,價值投資是逆向投資的代名詞,技術派投資是從眾投資的代名詞。從眾的投資者靠的是整天麵對圖標、用各種手段進行技術分析,並不時四處打探內幕消息。前引股民兼詩人白交易便是這種投資者的典型。他關心的不是其投資對象,而是市場上其他投資者提供的報價。對於價值投資抑或逆向投資,其神髓是什麼?史學家陳寅恪先生的一句名言也許是最好的答案: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在很大程度上,世界是由逆向思維者與逆向操作者創造的。任何一項發現、發明和創造,無不來自對常規思維的逆行。然而,大多數人的天然傾向卻是隨大流、從眾。這些人像羊群裏的羊一樣,羊群到哪裏,自己就到哪裏。其原因或許是從眾能讓人似乎感到更舒服、更省事、更安全。但是,一味從眾卻很難實現個人自己的目標。就像在路上開車一樣,如果你一直隨著車流走,你雖不會感到孤單,但是卻無法到達目的地。從眾意味著平庸,即意味著不能取得比大多數人更好的投資成績。

與從眾的投資者不同,逆向投資者拒絕隨大流。他們的座右銘是:誓不從眾。甚至可以說,拒絕從眾是他們的本能。他們的投資決定是基於個人的個性選擇,而非基於市場的趨勢、而非隨大流。以逆向投資著名的投資大師約翰?鄧普頓為了避免從眾,遠離華爾街,特地把公司總部從曼哈頓的洛克菲勒大廈搬到了巴哈馬群島。他的信條是:如果你想比大眾擁有更好的表現,行事就必須有異於大眾。

比如說,從眾投資者會在車輛穿梭的馬路中間尋找已被無數人盯上了的金子。而逆向投資者認為,最好的投資機會往往埋沒在沒人注意的荒草中。逆向投資者的眼光總是落在大眾的眼光不及的地方,甚至是避開大眾眼光的落點,去尋找那些沒人要的、被人冷落的金子。

如彼得·林奇所說:投資就是在沙漠中尋找花朵!所以,逆向的投資者要做的就是一定要與眾不同。逆向投資的背後是對個人及其與社會之關係的一種獨特的看法。

關於個人在社會中的地位及其與他人關係,有兩種“主義”。一種是個人主義,另一種是集體主義。秉持逆向思維的價值投資者在本質上都是個人主義者。他們相信個人是最基本的社會構成單位,也是最高的社會構成單位。沒有一種社會存在單位比個人更小,也沒有一種社會存在單位比個人更高,以至於可以淩駕在個人之上。個人主義認為,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主人,每個人都是由自己而不是由他人或外在的權威來決定自己該幹什麼,因此每個人也是自己的一切作為的終極評判者,任何外在的評判對他自己僅具有參考意義。

個人主義與逆向的價值投資理念之間的相關性有個很好的注腳。這就是巴菲特提出的“內在評分卡”(innerscorecard)的概念。所謂“內在評分卡”,是指個人在自己的心中為自己建立的評分卡,自己是自己的打分者。它區別於學者或運動員使用的外在評分卡。外在評分卡上的分數由自己以外的人,如裁判、教練、老師等說了算。心中有內在評分卡的投資者個人以自己內心的標準和原則,而不是以媒體或公眾的標準來進行決策與行動。他們不在意媒體或公眾在他的外在評分卡上給他打多少分,更不去追求外在評分卡上的高分,他們隻是按自己內在的一貫的理念與信條行事。

巴菲特在《滾雪球》(TheSnowball)中說,“我有個內在評分卡:如果我做了某些其他人不喜歡,但我感覺良好的事,我會很高興,而不管別人怎麼指手畫腳。如果其他人稱讚我所做過的事,但我自己卻不滿意,我同樣不會高興。”是在意內在評分卡,還是在意外在評分卡,把從眾投資與逆向投資區分開來。逆向投資者認為決定終極成就的是自己的內在評分卡。因為個人主義相信自己才是自己的終極打分者。就是說,你的看法不會因為別人讚成你而正確,也不會因為別人反對你而錯謬。

有人可能會問,逆向思維是不是在鼓勵那種為長城貼瓷磚、為東海裝欄杆的不著邊際的異想天開?其實,逆向思維不是去胡思亂想,逆向操作不是去胡作亂為。逆向投資者必須具備一些特殊的品行才能確保他們的逆向在正確而不是胡來的軌道上。這些品質包括:要求投資者有批判力、想象力、創新力和持續的好奇心等。沒有批判能力的人,不敢於麵對眾人獨自逆行的人,沒有機會成為成功的逆向投資者。而創造力是對想象力的一個調整,以確保想象力翱翔在理性務實的軌道上。逆向投資與價值投資的共同之處在於,二者投資決策的基礎都是基於嚴謹基本麵分析的價值判斷。逆向投資並不能讓投資者免於錯誤,但是它能讓投資者少犯錯誤。當然,逆向投資必須基於保守、審慎、理性,而不是自負、激情、瘋狂。否則,逆向投資就蛻變成了逆向投機。

有人可能會問,如何才能避免從眾隨大流呢?避免從眾的有效辦法之一是,多花些時間來想想自己的長期目標,找到並確定屬於自己的獨特的目標。如果你有適合你自己的獨特目標,你必然要去獨立地思考實現你獨特目標的獨特方法,別人的方法可能對你不管用,你就不會那麼從眾了。

當一個人無法判斷自己是不是逆向投資者時,知名投資人羅傑斯的忠告,也許值得一聽:被人嘲笑是成功的關鍵。我們回過頭來看看,成就越大的人經曆的被嘲笑越多。互聯網泡沫引爆前的巴菲特幾乎被投資界的嘲笑聲淹沒。逆向意味著你要做真正的少數,承受大多數的嘲笑。這時,逆向隻能靠自己獨立的精神來支持。

如果要想取得超越大眾的投資成就,就必須采用與大眾不同的投資方法。獨立思考,意味著願意逆水行舟,意味著逆流而動。絕對成功的投資者必然是精神上絕對獨立的思考者。

在包括投資界在內的任何活動領域,獨立的精神常常是最為稀缺的資源。缺少自由思想與獨立精神的人很難有成功的機會。投資大師的能力不僅在於其能力,更在於其態度。獨立的精神首先在於獨立思考的精神。願意獨立思考的態度甚至比獨立思考的能力還要重要。巴菲特認為給他帶來成功的最關鍵因素是獨立思考:除非你獨立思考,否則你很難成為成功的投資者。隻有在獨立思考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正確地做出獨立的判斷與投資決定。

老子強調“道者反之動”,莊子則認為個人應該“獨樂其誌”。古今中外,獨立的精神是真理與智慧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於人類的所有活動領域,是個人自我實現的根本途徑。如陳寅恪所說: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曆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獨立的精神,不僅包括獨立思考,而且包括追求人格與人身的獨立。價值投資強調獨立精神的重要。獨立精神是價值投資者必不可少的品格。獨立的精神並不在於要去赴湯蹈火,冒別人不願意冒的險,而是在於避開風險、在發現價值、在堅守上的獨立精神。自由的思想與獨立的精神之間有連帶關係,沒有自由的思想,就不會有獨立的精神;沒有獨立的精神,也不可能去自由地思想。價值投資者也罷,逆向投資者也罷,歸根結底,都要有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