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李白:“古惑仔”的混世法則(3)(1 / 2)

對於李白,詩聖杜甫是怎樣看待他的呢?清朝的趙翼寫過一首詩,說“李杜詩篇萬古傳,各領風騷數百年”。李白和杜甫都是大唐才子中性格迥異的燦爛星輝。杜甫在他33歲的時候認識了李白,當時李白44歲。這時的李白已經是大文人了,杜甫的名氣遠不及李白。那麼,杜甫是怎樣評價李白的呢?這得從他寫的詩來進行分析。最直白的一首詩的題目就是《贈李白》,詩文如下:

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注意這首詩的最後一句“飛揚跋扈為誰雄”,在杜甫眼中,他多半也認為李白有古惑仔的品性。古惑仔的精神,憑的就是一股氣。這種“氣”不是誰都有的,所以杜甫在這首詩裏沒有貶低李白的意思,反而對他羨慕嫉妒恨啊。

杜甫為什麼在這個時候崇拜他,我想李白多半在杜甫麵前講了他年輕時的英雄事跡,杜甫聽得熱血膨脹,要不,怎會“痛飲狂歌空度日”呢?或許也正是從33歲起,杜甫的名聲有了一個很大的提高——可能跟李白有些許關係。這兩人走到一起,勢必會碰觸異樣的火花。也許,這也是杜甫一生都如此清貧與憤世嫉俗的原因之一吧,因為他深知,如果自己像李白那樣,絕對不會名滿於天下的。

李白的成功,是古代文人中比較特別的例子,但這也證實了古代文人心中的隱痛——想出仕,十年寒窗苦讀,到頭來多少人把書翻破了紙看薄了也沒有撈到一個芝麻官,如果不想些特殊的法子,就注定隻能平淡一生。李白的心中也有桃花潭水般的痛楚,隻是他不像杜甫那樣憤世嫉俗,他懂得如何進退,如何讓自己過得更好,如何名利雙收。對李白的這番描述,沒有抨擊他的意思,而更多的思考也隻有讀者各自體味了。

5.

在李白的混世法則裏,還有一條就是他能博得很多女人的喜歡,而且在女人堆裏如魚得水。這麼說,李白就是一個十足的多情種,是一個泡妞專家。要知道,作為文人與古惑仔的他,其內心世界並不是我們所以為的那樣“純粹”。李白豐富的感情世界正好凸顯了他鮮為人知的一麵。

李白這樣一個超級明星,他不可能就隻有一個女人。那麼,李白到底有幾個老婆呢?根據資料記載,按照魏顥的說法,李白有四個太太。在《李翰林集序》裏有這樣一段話:“白始娶於許,生一女一男曰明月奴,女既嫁而卒。又合於劉,劉訣。次合於魯一婦人,生子曰頗黎。終娶於宋。”

關於這段話,曾引起不少爭議。魏顥跟李白的關係不錯,而且他們也有過實打實的交往,李白54歲的時候,魏顥去見過李白,但是他的記載有些不明不白,比如,“生一女一男曰明月奴”,李白跟一個姓許的女人結婚了,婚後生了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但是,為什麼隻有一個孩子的名字呢?郭沫若認為“一男”兩個字是多出來的,當然,也有人認為“一女”兩個字是多出來的。我讚同郭沫若的說法。為什麼呢?按照習慣,“明月奴”應當是女孩用的名字。哪有男孩叫明月奴的?

還有一個問題,“女既嫁而卒”,是李白的女兒在嫁人之後死了,還是李白的夫人在女兒嫁人之後死了,又或者母女兩個都死了?我覺得應該是李白在許氏死了,又娶了一個姓劉的女人。李白娶了這個姓劉的女人後,因為感情不和而分手了。之後,李白又娶了一個山東的女人為妻。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能被李白娶為妻的女人,並且是作為合法妻子的女人,都是李白婚姻中很重要的女人,李白不可能隨便就拋棄,除非是對方死亡或者說不愛他了。如果這個論斷成立的話,那“女既嫁而卒”就好理解了。而我的推斷也就成立了。

在這裏做一下補充說明,大家可能會對李白娶了劉氏,因為感情不和而分手產生異議。對此,並不是憑空而說,李白在《南嶺別兒童入京》中曾寫道:“會稽愚婦輕買臣,餘亦辭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這可透露出兩人的感情不和。

《漢書·朱買臣傳》裏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西漢時期有一個叫朱買臣的人,此人在沒得功名之前,簡直窮得叮當響,隻能靠打柴為生,後來實在沒法了,隻能給人家做上門女婿。由於貧富懸殊太大,朱買臣常被老婆踩在腳下,受他老婆的欺負、辱罵以及取笑。不僅如此,還逼朱買臣休掉她,朱買臣忍無可忍,便寫下了休書。後來,朱買臣得到漢武帝的欣賞,並被重用。他衣錦還鄉,擔任會稽太守,這時,前妻要求重歸於好,他以覆水難收拒絕了她。

李白的一生明媒正娶的就這四個女人,分別是許氏、劉氏、魯氏、宋氏。其中一位早故,一位因感情不和而分開,剩下的兩位是“魯一婦人”跟宋氏。

像李白這樣一個新聞人物,不可能隻有上麵所說的那四個女人。李白的豔福可是不淺。比如,在他的一首《相逢行》的詩裏,向我們透露了這樣一場豔遇。為了讓大家能夠了解,我將該詩作引用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