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我們怎樣學習曆史、地理(5)(3 / 3)

(三)物產。凡地麵上受自然或人為的培養,可以供給人類生活需用的東西,總稱物產。這物產是構成地理環境的第三要素,它的產額的多寡和分布的遍否,很於人類生活有重大的影響。往往因天然產物的關係,直接或間接形成各地不同的社會現象。我們且就最普通的舉例:

a.礦物的影響。礦產與國家發展的關係很大,所以有許多人就拿“石器時代”、“銅器時代”、“鐵器時代”的名詞,來表示古代文化發展的時期。到了後來用金銀的時代,這兩種礦產便變了很有價值的東西,為搶劫金銀而發生戰爭,曆史上不知見過多少次。在現今工業時代,煤、鐵更是重要,國家有了這兩種礦產,便有很大的利益。法國甘冒不韙占據德國的羅爾,他們的希望,就在這儲煤的寶庫。

b.植物的影響。最初的國家,總發生在植物最豐富的地方。在這種地方,人口漸漸繁盛了,便發生文化。所以埃及、巴比倫、中國、印度、墨西哥、秘魯等有名的大國,都發生在天然倉廩的地盤上。再看沙漠居民的必需跟著水草搬家,更可見出植物與人生的關係了。

c.動物的影響。動物的繁殖,也與人生有很大的關係。譬如某地猛獸特多,則那邊的人群社會便易起恐慌。

因為猛獸不但不足供人類的驅使,且足擾害人群的安寧,所以荒山孤城很少繁密的人煙。如馴獸特多,則不但耕牧兩業都得它的利益,即負載往來,也很助商貨的流通。沙漠旅行尤非駱駝不行,便是一例。

這地理環境的三要點,我們若把它認清了,便可討論從入之方。因為我們不但知道人類為地理的主要原動力,而且知道自然的能力,也可阻止或引導人類能力的分布。

所以我們如果認定這三點去研究,入手的方法,也有三條綱領。

第一,是人類能力的分配,隻要揀這能力最發展的地方去研究,譬如蘇伊士、巴拿馬兩運河,為什麼人類改造的力量有這樣偉大,這偉大的工程,究於地理上發生怎樣的變化?又如美國的紐約、芝加哥,為什麼會變成極繁盛的都市?亞伯利亞極荒寒的地方,為什麼也有赤塔、依爾庫次克等名城。

第二,人口疏密的分布,隻要從最秘密的地方去研究。譬如倫敦、北京兩地,都是人煙稠密的地方,我們先要研究秘密的原因,究是被動的集中,還是自動的集中,同是被動或自動了,究竟集中的目的有沒有分別。

第三,是國家分立的情形,隻要由國都所在的地方去研究。譬如西班牙的馬德裏地和日本的東京為什麼一個據全國的中央,一個偏在東南海濱。又如中國的都城,為什麼不建在江海要衝的上海,而設在北京;歐俄舊時的國都,為什麼要離開莫斯哥而另外經營彼得格拉。

這樣研究,則各地工商業的關係、交通事業的組織、社會情狀的大概……都可連帶地知道,於是“文化因地理而形成,地理因文化而改造”的原理更得明白了。總之,我們研究的目標,是要由地理的環境究明地麵各種現象的真相,但我們研究的出發點,卻隻從人事方麵進行,並不板板地隻看各地的方誌,隻查各項的地圖,乃是隨時隨地去實地觀察。我們須知學校的教科,隻是一種索引,隻是一個引端,我們所得的淺深,本來要看自己研究興味的濃淡和努力程度的高下,才定得出來。我以為學校的教科,是我們研究的引端,實地的情形,才是我們研究的對象。

一切圖表方誌,不過供我們研究時的反證和參考罷了。我們若抱著教科書算作天經地義,強記著一大堆名目和一些南北東西的方位便算滿足,那固然不是研究;即徒擁種種圖表方誌以為這是無窮的寶庫,也不能算作研究。真的研究,必需從實地去觀察,大家果能從實地去觀察,則地理的領域真是十分的繁富而且活動,盡足容我們在那裏優遊馳騁,享用一輩子。我們隻要大膽地闖進這燦爛的領域,便左右逢源,在在可樂,哪裏再會感覺到什麼枯燥無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