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講壇(31)(1 / 1)

觀眾提問:針對做簡單電影這個主題,去年您去紐約拍了《紐約,我愛你》(NewYork,ILoveYou,2009)這部好萊塢電影,能比較一下在國內拍片和在國外拍片哪個更簡單一些?主要從跟製片方的溝通、跟演員的交流以及導演對劇本的支配這三個方麵來聊聊。

薑文:《紐約,我愛你》不算一個簡單的電影,我覺得還是挺複雜的,不同國家的人在一起,而且動用很多律師、合同,很長時間。從我的角度來說我覺得作為導演在那個集體裏麵會更舒服一點,因為你所操心的東西少了,那裏麵專業的人多。我覺得工作人員非常專業,他們很有經驗,做了很長時間,如果不是這樣的話給我的時間我是很難完成的,但是在紐約奇跡般的我在預定的時間內完成了這個片子。但是我覺得好像不是今天討論的簡單電影,因為裏麵動用東西還是比較複雜的,但故事我覺得算,劇本是我們出的,我和我的朋友一起弄,尤其是這個編劇,他是一個很透明的人,他的故事寫得很動人。

觀眾提問:在《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中,您挑選小演員有什麼秘訣嗎?

丹尼·博伊爾:我覺得在很多情況下是沒有辦法用語言來解釋的,有的時候我們看到一個女孩16歲,自然而然就知道是她,會很自然而然選這個人,沒有什麼理論依據可以來解釋的。

菲爾·阿格蘭德:感謝薑文、史蒂芬和丹尼今天來到這裏,非常榮幸能夠請到我們三位大師。

都市電影與城市鏡像

作為電影節評委主席,除了具有超凡人氣之外,特立獨行的人格與電影理念是他成為電影節引領性人物的關鍵。作為當今世界城市影像的重要詮釋者甚至城市電影哲學的創造者,王家衛對城市、對城市中情感與心際的感知與表達自成一派,麵對公眾、麵對年輕的電影同行,他對電影、對城市的表白通過“主席講壇”呈現。而著名畫家陳丹青先生的介入與對話,使當代中國兩位傑出的視覺大師在觀點碰撞中產生智慧的激蕩。

嘉賓簡介

王家衛,導演,第十一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

陳丹青,畫家,文藝評論家

任仲倫:各位來賓,各位媒體的朋友們,下午好!歡迎大家出席上海國際電影節主席論壇,主席論壇是我們上海國際電影節第一次設立的論壇,我一直以為一屆國際電影節核心人物或者說是靈魂人物就是評委會主席,本屆國際電影節我們很高興請到了王家衛導演擔任我們評委會主席,關於王家衛的任何介紹都是多餘的,大家已經對他很熟悉、很了解,今天王家衛導演特邀我們同樣是享譽世界和中國美術史上的大師陳丹青先生一起來進行對話,歡迎兩位大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