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攀上這樣的權貴,按說是求之不得的事情。但張孝祥還是一口拒絕了,曹泳弄了個“燒雞大窩脖”,直恨得牙根癢癢,也決意要報複張孝祥。
其實,張孝祥此時早就有一名叫李氏的妻室,並生有兒子。但不知為何,他當時的履曆上,寫的卻是“未婚”。有人分析說,張孝祥是因為深愛李氏這名女子,才力拒權臣所提的婚事,這恐怕不完全符合事實。
試想,如果張孝祥和李氏的婚姻早就很正常,那他的履曆為什麼寫“未婚”?但如果說張孝祥“裝處”是為了學陳世美停妻再娶,那他為什麼不答應這門婚事?可見,他還是討厭秦檜一黨的為人。但更值得我們思考的是,事實上,堪稱“鑽石王老五”的張孝祥,沒娶任何王公大臣的名門之女,卻娶了其二舅的女兒時氏為妻。
事情講到這裏,脈絡漸漸清晰,依我的分析,張孝祥的煩惱大概和陸遊一樣,都是出於其母親的幹涉。他母親不喜歡李氏,雖然張、李二人早已生米做成熟飯,還生下了兒子張同之,但依然被硬生生地拆散,然後張母不知用了什麼軟硬兼施的手段,讓這個才貌雙全的青年狀元最終娶了她娘家人生下的平庸女兒。張孝祥是孝子,為尊者諱,所以也沒有大肆宣揚其母這種強橫無理的行徑。
可憐這個姓李的女子,真像歌曲《白狐》裏唱的:“我愛你時,你正一貧如洗寒窗苦讀;離開你時,你正金榜題名洞房花燭。”張孝祥隻好狠下心,把她安置到原籍浮山,李氏矢誌不再嫁,托名修道,寂寞終生。好在她還有個兒子張同之可依靠,不至於孤苦無依。
這一首詞,就是張孝祥送別她們母子時寫的:
風帆更起,望一天秋色,離愁無數。明日重陽尊酒裏,誰與黃花為主?別岸風煙,孤舟燈火,今夕知何處。不如江月,照伊清夜同去。
船過采石江邊,望夫山下,酌水應懷古。德耀歸來雖富貴,忍棄平生荊布?默想音容,遙憐兒女,獨立衡皋暮。桐鄉君子,念予憔悴如許。
通過這一首《念奴嬌》,我們仿佛看見張孝祥佇立在黃昏的夜風裏,無奈地和愛妻、幼子分別,看著那風帆遠去,恨不得自己能和江上的明月一樣,萬裏隨行,始終相伴。此時,空有一身才氣的他,卻無計留住自己最心愛的人,他不怕刀槍的鋒刃,不怕任何的強敵。但這件事上,他卻是如此的脆弱,因為他的“對手”是自己的母親。
“德耀歸來雖富貴,忍棄平生荊布?”這一句,明確說明了並非是張孝祥高中金榜後變了心,而是有不得已的苦衷。兩人就此分離,終朝思念,張孝祥曾寫道:“猶自待、青鸞傳信,烏鵲成橋”,直到張孝祥(他3 8歲早逝)去世前二年,還寫下這樣一首詞:
轉調二郎神
悶來無那,暗數盡、殘更不寐。念楚館香車,吳溪蘭棹,多少愁雲恨水。陣陣回風吹雪霰,更旅雁、一聲沙際。想靜擁孤衾,頻挑寒灺,數行珠淚。
能攀上這樣的權貴,按說是求之不得的事情。但張孝祥還是一口拒絕了,曹泳弄了個“燒雞大窩脖”,直恨得牙根癢癢,也決意要報複張孝祥。
其實,張孝祥此時早就有一名叫李氏的妻室,並生有兒子。但不知為何,他當時的履曆上,寫的卻是“未婚”。有人分析說,張孝祥是因為深愛李氏這名女子,才力拒權臣所提的婚事,這恐怕不完全符合事實。
試想,如果張孝祥和李氏的婚姻早就很正常,那他的履曆為什麼寫“未婚”?但如果說張孝祥“裝處”是為了學陳世美停妻再娶,那他為什麼不答應這門婚事?可見,他還是討厭秦檜一黨的為人。但更值得我們思考的是,事實上,堪稱“鑽石王老五”的張孝祥,沒娶任何王公大臣的名門之女,卻娶了其二舅的女兒時氏為妻。
事情講到這裏,脈絡漸漸清晰,依我的分析,張孝祥的煩惱大概和陸遊一樣,都是出於其母親的幹涉。他母親不喜歡李氏,雖然張、李二人早已生米做成熟飯,還生下了兒子張同之,但依然被硬生生地拆散,然後張母不知用了什麼軟硬兼施的手段,讓這個才貌雙全的青年狀元最終娶了她娘家人生下的平庸女兒。張孝祥是孝子,為尊者諱,所以也沒有大肆宣揚其母這種強橫無理的行徑。
可憐這個姓李的女子,真像歌曲《白狐》裏唱的:“我愛你時,你正一貧如洗寒窗苦讀;離開你時,你正金榜題名洞房花燭。”張孝祥隻好狠下心,把她安置到原籍浮山,李氏矢誌不再嫁,托名修道,寂寞終生。好在她還有個兒子張同之可依靠,不至於孤苦無依。
這一首詞,就是張孝祥送別她們母子時寫的:
風帆更起,望一天秋色,離愁無數。明日重陽尊酒裏,誰與黃花為主?別岸風煙,孤舟燈火,今夕知何處。不如江月,照伊清夜同去。
船過采石江邊,望夫山下,酌水應懷古。德耀歸來雖富貴,忍棄平生荊布?默想音容,遙憐兒女,獨立衡皋暮。桐鄉君子,念予憔悴如許。
通過這一首《念奴嬌》,我們仿佛看見張孝祥佇立在黃昏的夜風裏,無奈地和愛妻、幼子分別,看著那風帆遠去,恨不得自己能和江上的明月一樣,萬裏隨行,始終相伴。此時,空有一身才氣的他,卻無計留住自己最心愛的人,他不怕刀槍的鋒刃,不怕任何的強敵。但這件事上,他卻是如此的脆弱,因為他的“對手”是自己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