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1 / 1)

愛清潔、講衛生,是兒童時期生活教養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培養兒童形成良好習慣的一個不可忽略的方麵。在個體發展曆程中,嬰幼兒期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一個人幼年時期養成的習慣,對以後的發展和社會適應影響是很大的。有些問題解決不好,還有可能影響終身。上麵提到的這個孩子,就是在嬰幼兒時期衛生習慣的養成上出了問題。因此,每一個家長,對孩子應該從小開始培養他們講究個人衛生的良好習慣。

培養孩子愛清潔、講衛生的習慣,應從小做起,家長不僅要以身作則,還要讓孩子親自做。

(1)講究皮膚的清潔衛生

皮膚具有保護機體、調節體溫、感受刺激和排泄廢物的功能,人體中的水分、無機鹽以及代謝產物,除了一部分從尿排出體外,另一部分則通過皮膚以汗液方式排出體外。如果這些排出的物質在皮膚表麵聚集過多而堵塞了毛孔,汗液不能順利排出,就會影響身體健康。孩子要每天按時洗臉,飯前便後要洗手,晚上洗腳,女孩還要洗外陰部。夏季每天洗澡一次,冬季每周洗澡、洗頭一次。洗頭和洗澡時,要注意別讓水流進孩子的耳朵和眼睛裏,對不愛洗澡的孩子,可在澡盆裏放些能漂浮的玩具,引起他的興趣。

(2)合理刷牙

教會孩子正確的刷牙方法,養成早、晚都要刷牙的習慣。不僅早晚,而且每次飯後都應該刷牙。科學刷牙的最佳次數和時間是,每天刷3次牙,每次都在飯後3分鍾刷牙,每次刷牙3分鍾。科學的刷牙方法是豎刷法,即順牙縫方向刷。先刷牙齒的表麵,將牙刷毛與牙刷牙齒表麵成45度角斜放,並輕壓在牙齒和牙根的交界處,輕輕地做小圓弧的旋轉。上排的牙齒從牙根處往下刷,下排的牙齒從牙根處往上刷。其次刷牙一定要內外都刷。

(3)防止不良習慣滋長

教育孩子不要隨便坐在地上,不要把髒東西放進嘴裏,不要隨地吐痰和擤鼻涕,要訓練孩子用手絹擦鼻涕。不要用髒手挖鼻孔、掏耳朵;不要用手揉眼睛;不要隨地大小便;不亂扔瓜果皮核、紙屑。

另外,還要讓孩子經常注意手和臉的幹淨,吃飯時嘴邊的飯粒和菜湯,平時的鼻涕,都要隨時擦淨。可隨時提醒孩子自己擦掉髒物,孩子擦不幹淨時,家長才去幫忙。手臉要隨時洗,培養孩子主動洗手的習慣。洗手最好用溫熱水,一定要用肥皂。據實驗證明,用肥皂洗手,殺菌的效果比單用水洗高7~8倍,可使手上的細菌除去90%左右。指甲裏最容易隱藏病菌,故要經常修剪指甲。為了搞好個人衛生,要求孩子衣服整潔,特別是內衣、內褲要經常洗換,要給孩子準備幾塊手帕,並且要鼓勵孩子學會洗刷一類的勞動,如洗小手帕、洗襪子,逐漸學會洗背心、小內褲等。這對孩子長大成人後,勤於、善於自理個人的衛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習慣若不是最好的仆人,便就是最差的主人。

——艾門斯(荷蘭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