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看出,古人說的經絡既有傳遞信息的“神經”作用,還有運輸營養的“血管”作用。古人在千百年的醫療實踐中在脊椎兩側找到了“髒腑之氣的疏通出入之處”——足太陽膀胱經和背俞穴。古人認為,足太陽膀胱經和其上的背俞穴是髒腑經氣輸注於背部的經絡和穴位。某一穴位與相對應的髒腑在生理功能、病理變化方麵有著密切的聯係,它不僅能反映髒腑的變化,而且可以用於治療各類髒腑疾患。
現代神經學告訴我們,人體的一切感覺和運動都是在神經支配下進行的。人體神經係統按其功能可分為感覺神經、運動神經、自主神經。感覺神經負責視覺、嗅覺、痛覺等的傳導;運動神經支配肢體的運動;自主神經又稱植物神經或內髒運動神經,人體所有內髒的工作,如心髒的跳動、腸胃的蠕動、膽汁的分泌以及免疫功能、內分泌功能和血管的收縮舒張,都是在自主神經的支配下工作的。自主神經支配著人體生命的活動,又稱“生命維持神經”。自主神經是從脊椎骨中發出的,因此在脊椎骨和脊椎骨兩側各髒腑附近處都存在著相應髒腑的神經敏感點。這些神經敏感點與相對應的髒腑在生理功能、病理變化方麵存在著密切的聯係,刺激這些神經敏感點可調節相應髒腑的功能。
到這裏我們可以看出,中樞神經係統、自主神經係統及敏感點與督脈、足太陽膀胱經和背俞穴,無論在人體上所處的位置還是在與內髒器官的關係上,都有著驚人的相似。這說明經絡穴位學說可以用現代醫學的觀點來證實其科學機製。
十三、非常重要的華佗夾脊穴
說到了經絡穴位,有類穴位不得不提,那就是位於脊椎兩旁的華佗夾脊穴,也稱夾脊穴。這不是一個穴位,而是一組穴位。有專家認為,夾脊穴是華佗對髒腑背俞的特殊定位,是華佗從實踐中對《明堂經》背俞定位的合理改動。因此,便有了“華佗夾脊穴”這個名稱,並把它歸入經外奇穴之列。
華佗夾脊穴在針灸臨床上應用非常廣泛,而且效果也非常好。那夾脊穴究竟在哪呢?根據1990年發布的國家標準《經穴部位》,夾脊穴的定位是“在背腰部,第1胸椎至第2腰督脈椎棘突下兩側,後正中線膀胱經上旁開0.5寸”,一側有17個穴位,左右共34個穴位。
夾脊穴在臨床運用中,我們常把夾脊穴不斷擴充,已經包括頸椎段和骶椎段夾脊處。因此,根據夾脊穴的位置特點以及現代解剖知識,我們認為夾脊穴應當包括從C0至S1旁0.5寸範圍。夾脊穴的深層應該是兩個椎體的椎間孔,即從脊髓分支出來的脊神經出入之要塞。
夾脊穴所在的位置也是督脈與膀胱經經氣外延重疊覆蓋的地方,夾脊穴在這裏聯絡溝通二脈,具有調控二脈的樞紐作用。同時,刺激夾脊穴對某些內髒方麵的疾病以及一些疑難雜症都有一定的功效。
從經絡在全身的分布上看,夾脊穴位於督脈與足太陽膀胱經之間,因此它與這兩者關係密切。夾脊穴所在的位置也是督脈與膀胱經經氣外延重疊覆蓋的地方,夾脊穴在這裏聯絡溝通二脈,具有調控二脈的樞紐作用。同時,刺激夾脊穴對某些內髒方麵的疾病及一些疑難雜症都有一定的特殊功效。
很多人可能知道,推拿中有一種捏脊療法,就是用兩手沿著脊椎的兩旁,用捏法把皮捏起來,邊提捏,邊向前推進,由尾骶部捏到頸部。而所捏的部位正是夾脊穴、督脈、膀胱經的位置。因此,通過捏脊可以疏通經絡、調整髒腑功能。生活中常有很多家長為自己的孩子不吃飯、容易感冒等問題而發愁,這時可給孩子多捏捏脊,既可緩解這些症狀,又可以促進孩子的生長發育。一舉多得的事,何樂而不為呢!
十四、想要長壽命,脊椎先要硬
古往今來,健康與長壽都是人們所追求的。我們如何才能健康長壽呢?唐代壽星醫學家孫思邈說:“善養性者,則治未病之病。”《黃帝內經》指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意思是說要在未病之先,注重預防養生,不要等到病已形成之後才去治療,亂子已出現才去治理,那等於渴了才去掘井,不是太晚了嗎?
通過捏脊可以疏通經絡、調整髒腑功能。生活中常有很多家長為自己的孩子不吃飯、容易感冒等問題而發愁,這時可給孩子多捏捏脊,既可緩解這些症狀,又可以促進孩子的生長發育。
看來,“不治已病治未病”才是世上最高明的“上醫術”,也是獲得健康長壽的根本。那麼,我們如何“治未病”呢?
十五、脊椎是身體的經濟基礎
我們前麵講過人類80%的疾病都源於脊椎受損,脊椎是生命的支柱,有保護神經的作用,人體一切活動都是靠與脊椎有密切關係的神經係統來指揮的。如果脊椎狀況不良,就會影響經絡的通行,經絡不通,則氣血凝滯,陰陽失去平衡,必然波及神經係統,波及內髒器官,出現功能障礙,最終會影響人體健康。
這些年來向我求診的人,無論是何種疼痛,絕大部分都和脊椎有密切的關係。脊椎出問題可以說是現代文明病的元凶!因此,保護好脊椎便是治未病、長壽命的根本。
在過去不論是醫生還是百姓都沒有脊椎病的概念。說起來,脊椎病變所涉及的範圍很廣,可引起肝、心、脾、肺、腎、大腸、小腸、膀胱、胃、膽等的病變。總而言之,從頭到腳所有的症狀都有。要想了解脊椎病,必須先知道脊椎和身體各器官之間的關係。
十六、脊椎未老先衰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從生物進化的角度來看,人類由爬行進化為直立行走,脊椎負擔明顯增加,至此人與脊椎病結緣。從生理結構的角度來看,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椎間盤退化變質(變矮)是不可避免的,這使得脊椎受損傷的可能性增大。
從母體生產的角度來看,胎兒在母體時就有可能因母親的姿勢歪斜、胎位不正,或母親摔跤跌倒,而導致先天的脊椎扭曲。也有的產婦在生產過程中,因不當的拉力而損傷嬰兒脆弱的脊椎。
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競爭激烈,節奏加快,活動增加,損傷機會增加,脊椎病越來越普遍。在我的臨床經驗中,就有很多武警戰士、運動員等,因為過度運動或姿勢不正確而導致運動傷害。別小看這些運動傷害,它們都是脊椎的致命傷。
從職業分工的角度來看,辦公自動化、長時間伏案工作等職業因素大大增加脊椎損傷的概率。現代人接觸電腦的機會越來越多,可以這樣說,幾乎每個網友的脊椎都有問題,不可能是正常的,不信去檢查吧,都會有脊椎生理曲度變直、椎間關節錯位的現象。有的人可能認為自己還年輕,不在乎,變直就直吧!我告訴大家,長期坐在電腦前是一種外傷,是固定姿勢的外傷,雖然你沒摔倒,但是也屬於一種職業性外傷。凡是導致頸椎變形的,曲度變直的,關節錯位的,都會經過從量變到質變的發展,最終發病,潛伏期是6個月到10年。
從生活方式的角度來看,長期不良的站姿和坐姿,以及睡過軟的床鋪、枕頭過高、習慣性駝背、搬提過重的物體、車禍受傷等,都可能造成脊椎的致命傷。
此外,還有風、寒、濕、暑、燥、火等誘因,以及身體虛弱、感冒等的影響,都加速了脊椎衰老的進程。
直立行走、競爭壓力、伏案工作、姿勢不正、外感六淫……導致脊椎未老先衰。
十七、脊椎問題的解決應該從日常做起
跟所有疾病一樣,脊椎病也應該得到有效的預防和治療。
一般來說,如果對已經產生椎間關節錯位的脊椎采取有效的複位手法,多數早期的患者可以完全恢複。在門診中,有一位女經理在2002年滑旱冰摔傷,之後經常腰疼,睡覺翻身困難,雙腿沉重。我為其進行了一次治療後,症狀減輕,3次後兩腿輕鬆,腰部不痛了。
當然,進行複位有一次能好的,也有十次八次才能好的,每個人的症狀不一樣,病變的程度不一樣。
在預防上,我們應該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習慣,避免脊椎問題惡化。我們全身的脊椎,從頸椎到骶椎有一百多個大小關節,其中有一個“螺絲釘”不聽話,都有可能刺激到脊神經或椎動脈而引發不適反應。因此,人不能總保持一個姿勢,不管什麼姿勢,時間久了都會出問題。
在日常生活中,為防止脊椎曲度改變和椎體位移等狀況,走路時應抬頭挺胸;長時間寫字或使用計算機時的坐姿,必須維持腰椎向前胸椎向後的直弧姿勢;為了防止脊椎軟組織損傷惡化,在運動前要熱身,並保護好頸椎;乘車時,乘車姿勢要端正,避免因車輛顛簸所引起的震動或傷害等。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保證脊椎充分的休息(至少要有7小時臥床),隻有晚上徹底放鬆了,白天才能繼續挑起它身體大梁的重任。
預防脊椎病的發生應從日常做起。本書後文給出了很多易學易用的小方法,大家可以參照閱讀。
十八、養好脊椎從娃娃抓起
在各種采訪過程中,很多人問我:“刁老師,您在臨床中所接觸的患者中,哪種脊椎病是比較常見的?”老實說,在各種脊椎問題中,頸椎、胸椎、腰椎的問題都挺多。
有人可能會問那怎麼辦?平時怎麼預防?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不要以為頸椎病就是大人的“專利”。有一年年初,我們對北京市某小學四年級學生進行脊椎檢查。當時我們普查了一個班,這個班40個人,隻有一個是正常的,其他都不同程度出現了問題,有的甚至頭昏頭沉比較嚴重。39∶1啊,這個比例很嚇人!
即使是采用保守一點的看法,我國少年兒童具有脊椎問題的也要占30%,青年時代發展到50%,中年人就達到了80%,老年人則達到100%。我說的是一個大概數字。如果我們不從少年兒童時期抓起,從量變到質變,就會從最初的30%發展到50%,然後到80%,再到100%。如果不從小抓起,國民的身體健康也就不能從根本上得到改善。
我說過,椎間關節的錯位與歸位在永無休止地交替進行著,長期伏案工作、學習加重了脊椎的負擔,加速破壞了脊椎的相對平衡。因此,保護脊椎刻不容緩,應從小抓起。
除了保持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外,青少年還要注意外傷的傷害。舉一個例子,有一位今年已經36歲的男士,8歲時車禍,當時治療認為頸部沒問題,但18歲開始出現右側偏頭痛。找到我們後,他自述18年來疼痛劇烈,沒有一天睡得好的。後來,我在確診後為他進行了正脊複位,3次後症狀就有了明顯改善。
因此,我在這裏提醒各位家長,孩子一旦受過外傷,不管當時有沒有症狀都要進行頸椎檢查,一般發病的潛伏期是6個月到10年。還有,家長平時要注意自己的行為,小孩不管是犯了什麼錯誤,都不要打孩子,這很不好。你一巴掌下去,很可能就把孩子頸椎打錯位了,到時就追悔莫及了。
就好像100年前人們不懂得刷牙的重要性一樣,現代人尤其是青少年對脊椎保養的重要性還不夠了解。今天,“維護脊椎健康,要像刷牙一樣全民普及”。要記住,普及脊椎健康知識,推廣脊椎保健技術,是關乎全民健康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