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怎樣成為出色的演說家(7)(3 / 3)

通過這些哲理型辯題的辯論,可以啟迪人們對社會、對人生一些令人困惑的問題進行思索、品味,引導人們去尋求正確的答案。

生活問題型辯題。這類辯論的內容多涉及日常生活問題,比如“孩子常看電視是弊多還是利多”之類的辯題,能夠幫助人們努力探求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質量的途徑與方法。

以上類型的辯題,它們的分界有時是不清晰的,比如前麵所舉的關於物價上漲的辯題,它既可列入熱點型,因為這確實是人們普遍關注的熱點,同時也可以列入專業型,因為這畢竟是經濟方麵的專門問題。但是,綜觀這些不同類型的辯題,它們確實具有相同的性質,即通過辯論,可以提高人們的認識,對人們具有教育意義。總而言之,它們都是有辯論價值的題目。

2可辯性

即這些題目可以引起辯論,要從兩方麵來分析辯題的可辯性。

(1)辯題清楚準確

辯論的題意不能含混不清,不能讓辯者的理解產生歧義,不能在題意範圍上不著邊際,否則就無法進行辯論。

(2)辯題必須能展開根本對立的觀點

辯題必須包含兩個(或兩個以上)針鋒相對的互相否定的論斷的問題,才有可能展開辯論。無法設置對立麵的問題,就是不可辯的。下麵這三類問題就無法展開根本對立的觀點。

第一,是非早有定論的問題。如“自由主義有嚴重的危害性”,這個題目就不可辯,因與之對立的相反的觀點是“自由主義沒有嚴重的危害性”或“自由主義沒有危害性”,都是早已為人們所熟知是錯誤的。

第二,依據常識就可判斷是非的問題。比如“防火防盜對維護正常生活是至關重要的”,這個題目顯而易見是正確的,與之相對立的觀點也顯而易見是錯誤的,這樣的題目也是不可能引起辯論的。

第三,目前尚無法確認是非的問題。這類問題有的是非道理不明,有的是非範圍不清。比如“根除艾滋病的方法與途徑”,這樣的問題還有待人們去探索、去認識,目前還很少有人知道其究竟,這樣的題目也無從引起爭辯。

可辯的題目必須同時具備共識點與爭論點。所謂共識點,即對立雙方對辯題的題意、範圍、要點、概念等要有一致的認定,對這些內容無須解釋也無須限定,對立雙方的認識大體是一致的,這就是共識點。比如1986年亞洲大學生辯論會複賽,辯題是“貿易保護主義可以抑製,對立雙方的所有辯者,對這辯題中的“貿易保護主義”、“抑製”這些概念都有大體一致的理解,這就對題意有了共識,這也就可以分清對立觀點分歧的確切所在了。

所謂爭論點,就是對立觀點產生分歧的焦點。像上麵所舉辯題“貿易保護主義可以抑製”中,就包含著“可以”或“不可以”或“不完全可以”等等這樣的爭論焦點,這樣才能設置對立麵,可以產生包含針鋒相對、相互否定的論斷,這樣也就可以進行辯論了。

需要說明的是,我們所說的共識點,是指對立雙方對辯題的題意、範圍在詞義表述的理解上大體一致,並不是說沒有任何差異。

事實上,正是由於較為普遍地存在著理解上的差異,才會引起辯論。我們在各種類型的辯論中經常見到:對立雙方往往首先從解釋題意的某些概念入手來展開辯論,而對立雙方對同一概念的解釋往往是不完全相同的,恰好是這種差異構成了辯論的爭論點。這就是說,共識點中有時就包含著爭論點。我們所說的爭論點,也不一定僅僅是對立雙方的分歧,由於辯題的複雜,爭論的焦點有時也會出現對立多方的分歧,正因如此,才會出現兩方辯論或多方辯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