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明顯的策略性
辯論是“爭”,有“戰”的意味,也要講求用兵之道,這也是辯論活動的明顯特點。
講求用兵之道,就要運用策略。正麵攻擊,長驅直入,側麵迂回,步步緊逼,故布疑陣,誘敵入甕,投石問路,進行圍剿……種種戰略技術,在辯論中皆可運用。
除日常辯論更多地需要臨場發揮外,辯論的策略性,一般表現在辯論前的準備階段,在摸清“敵”我雙方各方麵情況的條件下,製訂好防禦策略、攻擊策略、配合策略、攻心策略等等方略,在辯論開始後逐步實行,並不斷調整這些策略。
辯論的勝負,主要取決於辯方是否真正掌握真理。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簡單。每個辯者都有不同的觀念、素質、經曆、性格、語言修養和辯論技巧,這些因素在辯論過程中交錯糾纏,相互影響,它們在不同角度、不同程度上對辯論的進行將發揮潛在的作用。掌握真理的辯方,想要獲取勝利,並非唾手可得,他們必須排除上述種種因素可能產生的對己不利的影響,使對方的錯誤觀點充分地暴露出來,這樣才能一舉擊潰。這也就是辯論需要施展策略的重要原因。
4突出的臨場性
臨場性,就是指臨場變化的難以預料。在辯論準備階段已經計劃好的立論步驟、反駁方法、攻守策略、材料選擇、語言安排等等一切準備,都必須靈活地運用於辯論實踐中。因為任何事先的準備,都不可能不遇到臨場的變化,所以這種臨場性,就要求辯者必須具備較強的應變能力。
我們這裏所說的應變能力,是指在辯論進程中,辯者應能根據現場形勢的變化,立即作出反應,亦即適應這種變化作出判斷,對原計劃進行迅速的增、刪、改、調。根據辯論形勢發展的實際需要,對原計劃使用的部分論點、論據材料、論證角度和方法、論證語言、語氣和感情色彩以及己方辯者的配合謀略和對另一方攻心的措施等等進行增添、刪減、改動、調整。這種增、刪、改、調雖然都是興之所至,即席進行的,但這全靠平時的努力和辯前的充分準備。沒有這些臨場應變的重要前提,是不可能處變不驚,從容自若的。
怎樣消除辯論中的緊張和膽怯
俗話說:“要戰勝別人就要先戰勝自己。”為了集中注意力與對方的論點作論辯,首先要掃除自己頭腦中種種妨礙論辯的思想。
1時間在論辯中至為重要。你盡可能先到場,心裏就不會那麼畏畏縮縮。特別是在你要應付畢業前的學位答辯時,更加要提早到達。
2進入辯論場所時,步調要盡量輕鬆。開口說話時,聲音要宏亮。
3麵對對方,最好保持眼睛與對方齊等的位置,以減少精神壓力。如果兩人高矮相差太懸殊,你不妨建議坐下來談,以免因為自己太矮而處於心理劣勢。
4場所的選擇,最好能定在你熟悉的地方。如果辦不到,至少要定在雙方都不熟悉的地方。
5如果對方的實力看起來超過你,隻要心理上跟他處於平等地位,你也可以發揮無比的能力,扳倒強敵。所以,當你擔心被對方在心理上壓倒時,不妨細察對方的言行舉止,從中找出對方可以挑剔的地方,使自己產生一種綽綽有餘的心態,就能在心理上產生與對方平等的感覺。
6如你在論辯之前遇到某些不愉快的事情,就要盡可能地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如事先看看雜誌,聽聽音樂,逛逛街,以減輕不快情緒。
7開口前,你可以這樣想:“我緊張不安,對方也一樣緊張不安。”你就會心境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