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必須具備的說話素質(3 / 3)

無論什麼時候都請記住:會說話能夠成為一生的財富。

成為名人都有會說話的能力

不僅平凡、普通的人需要具有說話的能力,著名的人物們也全都需要具有會說話的能力。可是說出來的效果卻是不一樣的。會說話並非一種天賦的才能,它可以靠刻苦訓練得來。古今中外,曆史之中所有口若懸河、能言善辯的雄辯家、演講家,無一不是依靠艱苦的訓練最終獲得成功的。

曾為美國總統的林肯為練習自己說話能力,曾經徒步30英裏,去一個法院聽律師們的辯論,看他們怎樣辯護,怎樣做手勢,他自己一邊默默傾聽,一邊暗暗模仿。他聽到雲遊八方的福音傳教士們舞動手臂、聲震長空的布道時,也學習他們的技巧。他曾經對著樹樁、牆壁、大片的玉米田練習說話能力。曾任日本首相的田中角榮,少年時曾經患有口吃,可是他並未被困難嚇倒。為克服自己的毛病,練好說話的能力,他經常慢慢地朗讀課文,為了可以準確發音,他一遍遍對著鏡子糾正自己的口型和舌根的部位,十分的嚴肅認真,可謂一絲不苟。

在我國漫長的曆史中,有過許多能言善辯、口若懸河之士,憑著一張利嘴,活躍在曾經的政治舞台之上,他們能夠阻止戰爭,化幹戈為玉帛;奮起怒斥奸佞,用正氣壓倒歪風;可以巧設比喻,以柔克剛,獲得盟友;巧妙反唇相譏,綿裏藏針,瓦解敵陣。諸葛孔明“舌戰群儒”與“智激周瑜”也是家喻戶曉、老少皆知的故事。《三國演義》在第九十回還描寫了孔明“兵馬出西秦,雄才敵萬人,輕鼓三寸舌,‘罵’死老奸臣”的生動故事。蜀魏兩軍對壘之時,魏將王朗到陣前勸降,這個舌戰群儒的諸葛亮,竟然將王朗貶得一錢不值,對方氣盛,立刻羞愧不已,竟然一頭撞死於馬下。孔明僅靠“三寸不爛之舌,竟能抵住了成千上萬的敵軍!”這個千古佳話也一直流傳至今。

古希臘的德摩西尼是一位極其傑出的民主政治家及愛國主義者,他充分有效地將演講運用到了激烈的政治鬥爭中來,發揮出了十分巨大的社會效用。公元前4世紀中葉,馬其頓的腓力二世對外侵略擴張,德摩西尼慷慨陳詞,做了八篇著名的《斥腓力演說》。這些演講辭,可說措辭犀利,揭露深刻,極大地鼓舞了人們抗擊侵略,保衛家國的愛國主義激情。他的八篇演說,被合稱為“力匹克”,後來成為一個專有名詞,專指那些猛烈抨擊政敵的激昂憤慨的演說。

1963年8月28日,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組織了一次多達25萬人的大型集會和遊行示威,反對種族歧視,呼籲民族平等。當遊行的隊伍行進到林肯紀念堂前時,他做了著名的《在林肯紀念堂前的演講》。在那次演講之中,他熱情洋溢地讚揚了在100多年前林肯所簽署的《解放宣言》。隨後,他話鋒一轉,提出在100多年後的今日,黑人依舊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呼籲黑人們奮起鬥爭,還以熱情誠摯的語調,描述出黑人夢寐以求的平等、自由的崇高理想:“黑人兒童可以和白人兒童像兄弟姐妹一般攜起手來”,“上帝靈光大放光彩,芸芸眾生共睹光華!”這篇演講內容充實,感情熾烈,氣勢磅礴,具有極強的感染力。這篇抗爭種族歧視,要求民族平等的戰鬥檄文,極大地推進了美國黑人民權運動的開展。

正是由於演講和政治活動的聯係如此密切,有著極大的組織、激勵、鼓動、批判與推動的作用,因此,人們不光用演講來為自己的政治目的服務,還會去關心各國政界、軍界要人與知名人士的演講,從中得知和研究他們演講所透露的信息,以此預測未來的發展趨勢,以便製定相應的對策。

這些人都為我們樹立起了學習說話的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