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科學普及(10)(3 / 3)

4、假如我們沒有感知所有語言的字詞所具有的這種模糊性和奇異性的本領,我們就無法識別意義中多種聲部的層次,我們就會整年整月坐在石牆上抬眼望著太陽出神。的確,那樣我們就會永世使用那26個字母講講柴米油鹽,大概還會達到能夠閑聊的程度,卻不大可能從簡單的詞語進化到巴赫式的複調。人類語言的偉大之處,就在於它能防止我們停留在手邊的事情上。

5、雖然我們無論如何也是所有群居性動物中最具社會性的——比蜜蜂更互相依賴,聯係更密切,行為上更不可分,我們卻並不經常感到我們的聯合智慧。然而,我們也許是被聯在一些電路裏,以便貯存、處理、取出信息,因為這似乎是所有人類事務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活動。

《自私的基因》

作者:R.道金斯(英)

成書時間:1976年

推薦版本: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作者簡介】

R.道金斯(Richard Dawkins,1941-),英國知名的行為生態學家、演化理論學者、科學作家和動物行為學家,牛津大學教授,英國皇家學會會士。1941年出生於肯尼亞,1949年全家返回英國。就讀於牛津大學時,受業於動物行為學家廷伯根。

道金斯是薩根逝世後,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科學作家之一,他的著作都很暢銷。他曾獲英國皇家學會寫作獎和《洛杉磯時報》科技圖書獎。道金斯是知名的科普作家,也是一位重要的新達爾文主義進化論學者。1976年,道金斯提出,基因真正是選擇的基本單位,這樣生物體的發展就是滿足“自私基因”的要求。生物體隻是基因用於繁殖自身的途徑,對應於繁殖成功本能的那些基因,必然會支配整個群體。“自私的基因”的觀念在進化生物學中,經過道金斯的深入探索剖析,已經占有了重要的地位。道金斯主要作品有:《自私的基因》、《盲人鍾表匠》、《伊甸園之河》、《不可及的攀登》等。

【內容提要】

本書是作者寫的一本中級科普讀物。作者首先確認基因既是遺傳的基本單位,也是自然選擇的基本單位和自私的基本單位。另外,作者對動物的自私行為和利他行為進行了研究。

達爾文的進化論100多年後,又在新的科學水平上出了更新的版本,作者的《自私的基因》就是一個饒有興味、頗富挑戰性的新版本。作者認為達爾文對於我們之所以存在的道理第一個作了有條理、站得住腳的闡述。他使得我們麵對生命有意義嗎,人生目的何在,人是什麼等深刻的問題時,無需再求助於迷信。盡管達爾文的自然選擇進化學說是研究社會行為的關鍵所係(特別是同孟德爾的遺傳學相結合時),但卻一直為許多人所忽視。是作者把根據自然選擇的社會學說的這一重要部分,第一次用簡明通俗的形式介紹給大家——他利用達爾文主義研究了自私行為和利他行為在生物學上的意義。他指出本書的論點是,我們以及其他一切動物都是我們自己的基因所創造的機器。在一個高度競爭性的世界裏,我們的基因生存了下來,有的長達幾百萬年。這使我們有理由在我們的基因中發現某些特性。作者要論證,成功的基因的一個突出特性是其無情的自私性。這種基因的自私性通常會導致個體行為的自私性。然而人們也會看到,基因為了更有效地達到其自私的目的,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也會滋長一種有限的利他主義。

作者指出,基因源遠流長,而我們就是它們的生存機器。我們是生存機器,但這裏“我們”並不單指人,它包括一切動物、植物、細菌和病毒。我們都是同一種複製基因——即人們稱之為DNA的分子——的生存機器。生存機器是一種運載工具,它包含成千上萬個基因。但生物生存在世上的方式大不相同,因而複製基因製造了大量各種各樣的生存機器供其利用。自然選擇有利於能熟練地製造生存機器的複製基因,即能嫻熟地控製胚胎發育的基因。在這方麵,複製基因還沒有自覺性和目的性。相互競爭的分子之間那種憑借各自的長壽、生殖力以及精確複製的能力來進行的自動選擇,像在遙遠的時代一樣,仍在盲目地、不可避免地繼續。基因沒有先見之明,它們事先並不進行籌劃。基因之成為合適的自然選擇基本單位,其原因在於它的潛在的永恒性。基因是不朽的,或者更確切地說,它們被描繪為接近於值得賦予不朽稱號的遺傳實體。我們作為在這個世界上的個體生存機器,期望能夠多活幾十年,但世界上的基因可望生存的時間,不是幾十年,而是以千百萬年計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