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科學普及(9)(2 / 3)

第四,每個人必須樹立全球觀念,認識到他作為國際社會一員的責任。對一個德國公民來說,應將赤道非洲的饑荒視作和巴伐利亞的饑荒問題一樣可怕、一樣息息相關。每個人都必須意識到人類合作及生存的基本單位已從國家民族這一層次上升到全球水平。

怎樣維持世界和平呢?作者認為,維係世界和平需要一些確定的前提,必須消除各種威脅人類生存的因素。對人類和平的威脅,不僅來自核戰爭,而且來自其它世界範圍的問題。從曆史的角度看,這些問題的增加速度快得驚人,羅馬俱樂部稱這種情況為“人類危機綜合症”。事實上,作者認為,即使沒有一場世界核大戰,如果不能找到解決這種危機綜合症的途徑,人類的生存依然要受到嚴重威脅。因此,在報告中,他們集中研究那些有關人類生存的基本問題,並尋找保持人類物質和精神兩方麵發展的必要的轉變。

資源分配衝突的解決要依賴於解決衝突的機製,而機製依賴於局勢的嚴重程度及係統正常運行時的混亂程度。確實,如果不用全球眼光來綜合考察世界係統從個人價值觀到生態和礦產資源的各個層次,便不能解決世界糧食危機。如果人類要走上有組織發展的道路,如果人類要避免在演變過程中的極度痛苦,包括地區性災難在內的各種程度的衝突都必須通過合作而不是對抗來解決。

作者通過計算機分析指出:對所有國家而言,全球性的合作比相互衝突更有利。但是沒有哪一台計算機能預見人們是否具有足夠的理智來遵循這一道路。不過計算機給有理智的人提供了必要的證據去說服其他人相信,一個新世界係統的出現是一種必要,而不是一種偏愛。並且這一係統必須建立在合作的基礎上。合作不再是一個表明某種合乎道德卻不可捉摸的行為模式的課堂用語,合作是科學上有根據,政治上可行,並是世界係統有組織增長必不可少的行為模式。合作要求各國人民麵對一個不易接受的事實。合作,按定義意味著相互依存。國家和地區間相互依存性的提高也就是獨立性的降低。如果各國不放棄一些獨立性,或至少承認對其獨立有所限製,他們是不能相互依存的。

作者宣稱:我們倡導的社會和個人價值觀念的改變需要有新型的教育來配合。這種教育必須麵向21世紀,而不是麵向20或19世紀。作者的報告表明了教育變革是避免重大地區性及全球性災難的唯一理想的可行途徑。作者預言,建立全球係統已刻不容緩。否則我們人類麵臨的將是分裂和衝突,仇恨和毀滅。

報告試圖將研究結論與一般公眾見麵,這種研究方式的科學基礎早在許多年前就已奠定,作者們決定對全球性問題進行分析,對世界不同地區的多樣性采取現實主義的態度,並具體地而不是抽象地處理這些問題。以此為世界各地的政治和經濟決策者提供一個綜合性的全球規劃的工具,幫助他們有預見性地對當前及長遠的危機采取有效的行動,而不是以短期的實用主義態度對問題作出被動的反應。

精彩語錄

1、對所有國家而言,全球性的合作比相互傾軋更有利。

2、在尋求和平的過程中,應該通過合作而非對抗幫助世界係統在其發展的每一階段都走上有組織的發展道路,沒有什麼比這一任務更為緊迫。

3、人類不能守株待兔似地等待變化。相反,人類必須及時促成必要的適度的變革以避免外因推動的難以忍受的巨變。隻有在全球真誠合作的基礎上,變革的戰略才能形成。全球合作必須以長期有組織發展的藍圖為指導,並采取各地區間自由的夥伴關係的形式。

4、當你考慮基礎教育問題時,21世紀就不那麼遙遠了。教育的主要內容應該是人類的經驗。

5、我們倡導的社會和個人價值觀念的改變需要有新型的教育來配合,這種教育必須麵向21世紀,而不是麵向20或19世紀,現在進行必要的變革並不晚。

《細胞生命的禮讚》

作者:劉易斯·托馬斯(美)

成書時間:1974年

推薦版本:湖南科技出版社1992年版

【作者簡介】

劉易斯·托馬斯(Lewis Thomas,1913-),美國科學院院士。1913年托馬斯生於美國紐約,後來就讀於普林斯頓大學和哈佛醫學院,讀至博士學位。曆任明尼蘇達大學兒科研究所教授、紐約大學——貝爾維尤醫療中心病理學係和內科學係主任、耶魯醫學院病理學係主任、紐約市斯隆—凱特林癌症紀念中心(研究院)院長。

劉易斯·托馬斯對整個生物學界都做了廣泛的涉獵和關注。他以廣博的學識和深邃的洞察力,把握了生命形式共同的存在特點。他指出,任何生物都是由複雜程度不同的較低級生物共同組成的生態係統,並以生態係統的整體論為我們指示了理解物種多樣性的新的途徑。由此,托馬斯超越了19世紀以來一直統治生物學界、思想界和人類社會以深刻影響的達爾文進化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