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科學普及(8)(3 / 3)

什麼是後工業社會的中心問題呢?作者認為一個新型社會的出現帶來了財富、權力和地位的分配問題,這對於任何社會來說都是中心問題。現在,財富、權力和地位不是階級的標準,而是各階級所尋求或獲得的價值。社會上的階級是根據劃分階層的基本軸心而產生的。西方社會劃分階層的兩個主要軸心是財產和知識。與它們同時存在的是這樣一個日益加強管理財產和知識、並造就一批暫時的中堅分子的政治製度。除此以外,作者還主要探討科技治國論決策和政治性決策之間的關係。對比聖西門這樣希望學者統治的早期科技治國論者的夢想,人們看到政治決策乃是社會的主要決策,知識對於權力來說在實質上仍是一個從屬性因素。

後工業社會的問題遠不止這些。作者認為,任何新出現的製度都會使那些感覺受到這種製度威脅的人們產生敵對情緒。正在出現的後工業社會的主要問題,在於實行能者統治原則所產生的矛盾,這個原則是知識社會中地位分配的核心。因此,平民主義和精萃主義之間早已顯而易見的緊張關係就成為這些社會內部的一個主要問題。第二類問題產生於科學界的曆史獨立性以及由於科學的自主傳統,由於日益依賴政府提供研究經費和它所需要的勞務等而引起的矛盾問題。這些問題首先會在大學出現,因為大學是後工業社會的首要機構。最後,最尖銳的緊張關係是文化與社會結構之間的矛盾,前者的中軸方向是反體製的,反對遵從道德法規的;而後者則是按照經濟化模式和科技治國論模式而確立的。這種緊張關係最終將成為後工業社會中最根本的問題。

作者在該書中所要論述的是社會的結構變化——在科學與技術關係方麵革新方式的變化以及在政府政策方麵的變化。其主要根源是知識性質的變化:知識的指數增長和科學的分支,新的智能技術的出現,使用研究與發展預算來創立係統研究,所有這些變化歸納起來便是理論知識的彙編整理。對科學知識的態度說明一個社會的價值係統。人類對無窮無盡地探索知識的欲望始終占著統治地位。起先,人類設法征服自然規律,並且幾乎取得了成功。最近一個多世紀以來,人類一直設法用一種技術規律來代替自然規律,這方麵的工作已經在很好的開展之中。後工業社會從根本上說是要以更強有力的形式來改造這種技術探索。因此,真正統治社會的決不可能是技術,而是技術之外的製度和文化。

精彩語錄

1、把產生於某一領域的概念具體地用於另一個領域,這樣做存在一種內在的危險性,這種借用尤其會造成社會科學的混亂。

2、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文明史上的最後一場“舊式”戰爭。但是,從科學所起的新作用來看,它又是第一場“新式”戰爭。科學和戰爭融為一體的最終標誌,當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原子彈。3、在最近150年間,西方社會中的社會緊張是由於趨向平等和官僚主義這些矛盾的衝擊所造成的,因為這種衝擊已經在工業社會的政治和社會結構中消耗殆盡。展望今後幾十年,人們可以看到,希望更多地在控製著個人生活的那些組織中參與決策,以及日益增強對技術知識的需要形成了未來社會衝突的軸心。

4、顯然,後工業社會是雙重意義上的一個知識社會:首先,革新的源泉越來越多地來自研究與發展;第二,社會的力量——按大部分國民生產總值和大部分就業情況來衡量——越來越多地在於知識領域。

《人類處在轉折點》

作者:米哈依羅·米薩諾維克等(美)

成書時間:1974年

推薦版本:中國和平出版社1987年版

【作者簡介】

米哈依羅·米薩諾維克,美國人,世界知名經濟學家。

除了在經濟研究領域的貢獻,米薩諾維克還關注人類的未來發展,積極倡導人類的有序增長。他參加了非正式的知名的國際協會——羅馬俱樂部,對人類麵臨的共同困境包括社會的、經濟的、環境的等諸多問題進行深入係統地考察。《人類處在轉折點》,是他在羅馬俱樂部中參與提出的第二個報告,他從定性與定量兩個方麵勾勒出2025年之前的人類發展前景,這份報告受到各國政府和科技、教育經濟界的高度重視,同樣使得米薩諾維克名聲鵲起。

米哈依羅·米薩諾維克的主要著作是《人類處在轉折點》。

【內容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