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秀口”也要把握尺度(3 / 3)

(4)根據職業的差異。不論遇到從事何種職業的人,都要運用與對方所掌握的專業知識關聯較緊的語言與之交談、對方對你的信任感就會大大增強。

(5)根據性格的差異。若對方性格直爽,便可以單刀直入;若對方性格遲緩,則要“慢工出細活”;若對方生性多疑,切忌處處表白,應該不動聲色,使其疑惑自消。

(6)根據文化程度的差異。一般來說,對文化程度低的人所采用的方法應簡單明確,多使用一些具體的數字和例子;對於文化程度高的人,則可以采取抽象的說理方法。

(7)根據興趣愛好的差異。凡是有興趣愛好的人,當你談起有關他的愛好這方麵的事情時,對方都會興致盎然,同時,對你無形中也會產生好感。因此,如果你能從此入手,就會為下一步的勸說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2.抓住對方的性格特征

現實生活中,因為不了解對方的性格、誌趣或者沒有猜準對方心意而無意引起對方反感,甚至傷害對方的事是屢見不鮮的。對一個做事雷厲風行、說一不二的人,你卻慢條斯理,沿著羊腸小道跟他“繞圈”,隻會讓他不耐煩甚至躁動發火;對一些優柔寡斷的人,你也采用優柔寡斷的態度與他交涉,常常會因為表達含糊,詞義暖昧而使交易告吹;如果你的領導是個呆板而不懂幽默的人,你最好不要對他開玩笑。假如你偏用幽默的言語跟他講話,他可能會罵道:這個家夥,盡跟我說些無聊的話!

對一些愛露“鋒芒”的人,你若任他肆意妄為,你們的交往可能會由於你們之間產生相互警惕以至嫉妒而遭失敗。對一些“假正經”(心裏想的跟嘴裏說的相反),你若真跟他“正經”,那你可不會給別人留下好印象。

錯估對方的性格特征,會使交往受到阻礙。這方麵處理的一個基本原則是采取與對方性格特征相反的態度。不過,這也隻是個基本點,要參考著用,如果對一個生性懦弱的人采取強硬的態度,當然會遭到對方的反感。許多事例告訴我們:如果你沒把握住對方的性格,必將陷入難以自拔的困境,所以你務必留意。

3.要掌握語言環境

要使談話富有魅力,首先要掌握語言的環境。在特定的場合下,必須要講適合環境的語言。如意大利總統佩爾蒂尼訪華時,在北京大學受到了熱烈地歡迎,在回答青年們的敬意時,他很風趣地說:“我在青年們麵前算不得什麼,如果你們能給我青春,我寧願把總統的職務交給你們。”一句“願以總統換青春”的話語,因同大學的校園環境相適應,所以贏得了青年們的熱烈掌聲。

4.要謹言慎行

針對不同的對象,語言的使用要很有分寸,要運用得貼切,恰到好處。對自己的言談舉止,也一定要小心謹慎,特別是不要觸動對方可能禁忌的話題。至少應注意以下幾點:

(1)不要說大話,過於賣弄自己

誇口、說大話、“吹牛皮”者,常常是外強中幹,其目的隻不過是為了引起大家對他的關注,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朋友、同事相處,貴在講信用。不能辦到的事,胡亂吹噓會給人以巧言令色,華而不實之感。

過於賣弄自己,顯示自己多麼有才華,知識多麼淵博,對方會覺得相形見絀,感到難堪,這也不利於雙方的交往。

(2)不要喋喋不休地訴苦,發牢騷

內心有痛苦、積怨、煩惱、委屈,雖需要找人訴說,但不能隨便地在不太熟悉的、不太親密的人麵前傾訴。一是對方可能沒有多大興趣;二是不了解你的實際情況,很難產生同情心;三是可能誤解你本身有毛病、有缺點,所以才有這麼多的麻煩。你的發泄若招致對方的厭倦,就極為不妙了。所以,要保持心理上的鎮定,控製自己,力爭同任何人的談話都有實際意義。

(3)在朋友失意時,不要談自己的得意事

處在得意日,莫忘失意時。朋友向你表露失落感,傾吐心腹事,本意是想得到同情和安慰。你若無意中把自己的自滿自得同朋友的倒黴、失意相對比,無形中會刺激對方的自尊,他也許會認為你是在嘲笑他的無能,這樣的誤會很難消除,所以講話千萬要慎重。

(4)不要用訓斥的口吻

朋友、同事間的關係是平等的,不能自以為是,居高臨下,唯我獨尊。盛氣淩人的訓斥會刺傷對方的自尊心。這種習性將使你成為孤家寡人。人類有一種共同的個性,沒有誰喜歡接受別人的命令和訓斥。不要自以為是,要為別人保住麵子。

(5)不要揚人隱私

任何人都有隱私,在心靈深處,都有一塊不希望被人侵犯的領地。現代人極為強調隱私權。朋友出於信任,把內心的秘密告訴你,這是你的榮幸。但是你若不能保守秘密,則會使朋友傷心,同事怨恨。隱私是人的心靈深處最敏感、最易激怒、最易刺痛的角落。當麵或背後都應回避這類話題。

(6)交談時,不要伴隨一些不禮貌的動作

為尊重對方,必須保持端莊的談話姿態。抖腿、挖鼻孔、哈欠連天等都是不禮貌的。尤其不要一直牢牢地盯住別人的眼睛,這會使對方覺得窘迫不安;也不要居高俯視,這會給人以高高在上的感覺;不要目光亂掃,東張西望,這會使對方覺得你漫不經心或另有他圖。

(7)不要隻關注一個人

在和三人以上的多人交談時,不能隻關注一個人而冷落旁人。最好是一個話題喚起大家的興趣,令眾人都發表見解。

(8)不要中間把話題岔開或轉開

話題被打斷,會讓對方產生不滿或懷疑的心理。或者認為你不識時務、水平低、見識淺;或者認為你討厭、反感這類話題;或者認為你不尊重人,沒有修養。如此,雙方便無法建立起親密的關係。

(9)不要滔滔不絕地談對方生疏的、不懂的話題你所熟悉的專門的學問,對方不懂,也沒有興趣,就請免開尊口,滔滔不絕地介紹這方麵的內容,對方會產生錯覺。或認為你很迂腐,或認為你在賣弄,或覺得你是在有意使他難堪。

(10)出現爭辯時,不要把人家逼到山窮水盡的地步當將要陷入頂撞式的辯論漩渦之中的時候,最好的辦法是繞開它。針鋒相對、咄咄逼人的爭辯隻能屈人口,不能服人心。被你的雄辯逼迫得無話可說的人,肚子裏常會生出滿腹牢騷、一腔怨言。不要指望僅僅以搖唇鼓舌的口頭之爭,便可改變對方已有的思想和成見。你爭勝好鬥,堅持爭論到最後一句話,雖可獲得表演勝利的自我滿足感,但並不可能令對立方產生好感,所以在交談中,必須堅持“求同存異”的原則,不必把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人。

把難說出口的事婉轉地表達出來

恭維別人,盡說一些拜年的話,倒也不困難。但是,在現實的生活中,有時候你卻不得不說一些對方不願意聽,或者對對方不利的話。

覺得難說出口而一拖再拖,不但會令你更加開不了口,而且,當山窮水盡不得不說的時候,會被責問:“為什麼不早一點告訴我?”這麼一來,你的形象在別人眼裏就大大地下降了。

許多人都有過膽小、懦弱的時候,對於說不出口的話,總是沒辦法坦然地說出,因此,吃了不少虧,也給別人帶來了麻煩。

說話的技巧是要抓住要點,適時地的把內容做最有效果的傳達。所以,滿嘴嘰哩呱啦、說得天花亂墜,在必要關頭卻開不了口的人,算不上“能言善道”。

那麼,要如何才能把一件不便說出口的事,巧妙婉轉地表達出來呢?

1.早做決定

“說不出來的話,更要早一點表達”,是第一要點。時機一錯過,更叫你開不了口。

2.緩和對方所承受的壓力

直截了當地把“不,不行”向對方表白的話,會刺激到對方的情緒,造成彼此的不快。尤其是對於長輩、上級,更不能用直接的拒絕方式。

如果對方是充滿自信心、人格又相當優秀的人,或許對於毫不留情的反麵言語,會平心靜氣地接受。但是,這樣的人實在太少了。

因此,最好的應答方式是“啊,是這樣的啊!”“原來如此”,先正麵地接受它,然後再婉轉地把自己相反的意見,以“我覺得……不知您覺得如何?”的方式表達出來。

3.提示方法

有些時候必須委托大忙人代理一些事,這時一般人往往會說:“真抱歉,這麼忙的時候又打擾您……”

其實,不如提示對方一些處理方法,這樣,對方承接工作的意願就會提高些。

另外,糾正別人、斥責別人的時候,總是難以開口。如果換個講法,提示一點意見給對方,就可以毫無芥蒂地開口,相信對方也能夠順從地接受。

4.盡量委婉些

彼得堡一個因賭場失意、欠債累累的少尉在喝得酩酊大醉時,說了一句“沙皇陛下在我的屁股底下”,被他的一個宿敵軍官告到法庭。

法庭的法官經過認真的審理,確認少尉有罪,彼得堡的記者們要報道這一判決的理由,又不能重複那句侮辱皇上的話,真是費盡心思。其中一個聰明的晚報記者寫的消息,被各報采用。

晚報記者這樣寫道:“安裏揚諾陸軍少尉違法,軍事法庭判處有期徒刑2年,因為他泄漏了一些有關沙皇陛下住處的令人不安的消息。”

在和下屬談話的時候,也要注意盡量委婉些,以免傷害下屬的自尊和感情。

與同事說話的尺度

說話應講究忌口

1.直爽並不等於言語毫無顧忌

說話直爽,常被人們當作一種優點。但在生活中,卻有這樣一種現象,同樣是直來直去的人,有的人處處受到歡迎,而有的人卻處處得罪人,人們都不願意與他交往。

這就涉及到講話的方式方法的問題。首先澄清一點,直爽並不等於言語毫無顧忌,隻圖一時之快。不講方式方法。而那些因說話直而得罪人的人,問題就出在方法上。有的人講話不分場合,比如批評別人,雖然你心地坦白,毫無惡意,但因為沒考慮到場合,使被批評者下不了台,麵子上過不去,一時難以接受。對方的自尊心被傷害,當然會對你有意見。

再有一種情況,可能平時說話時沒有注意,觸動了別人的短處或隱私,無意之中也得罪了人。

一旦知道自己說話直得罪了人,就要找機會真誠地向對方道歉,取得諒解。如果你是在公共場合傷了他的自尊,你不妨在原來聽到的人都在場的情況下,巧妙地以意義相反的話抵消前麵話的副作用,對方見你已經改正錯誤,自會諒解你。

不過,如果你一向說話很直,經常得罪人,你千萬不要依靠道歉來取得別人的原諒,因為如果你經常傷害一個人,又經常向他道歉,他一定會認為你是口是心非的或是有意傷害他。

你不妨回過頭來檢查一下自己:是不是忽略了場合,說話方式是不是觸及了別人的隱私?同樣是提意見,為什麼不以好的方式達到預期的效果呢?說話時先為對方著想,不要動輒以教訓的口吻指責別人,要注意維護對方的自尊。這樣你就會成為一個受歡迎的直率人。

另外,特別需要指出的是,不能在背後議論同事——即使你的領導已主動開了頭。

有一天,劉科長突然問小趙:“你覺得魏某這個人怎麼樣?”

一時間,小趙不知道如何應答才好。

這是關於人格性情的問題,如果回答,無異是背後說人閑話了。

中國有句俗話:“寧在人前罵人,不在人後說人。”這個意思就是說,別人有缺點有不足之處,你可以當麵指出,令他改正,但是千萬別當麵不說,背後亂說,這樣的人,不僅會令被說者討厭,同樣也會令聽說者討厭。

“誰人背後無人說,誰人背後不說人。”這話雖然說得有些絕對,卻也說明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大多數人都多多少少地在背後說過別人,隻是所說的是好話還是壞話無從考證了。不過有一點,經常在背後說別人壞話的人,肯定不會是受歡迎的人。因為凡是有點頭腦的人,都會自然而然地這麼想:這次你在我麵前說別人的壞話,下次你就有可能在別人麵前說我的壞話。這樣一來,你在別人的印象中就不可能好到哪裏去。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遇到別人在你麵前說另一個人的壞話,對此,你就得端正態度,用辯證的思維去考慮這種情況。

把握好應對的分寸。以下幾點建議可供借鑒:

(1)慎重地判斷詢問者的意圖。被上級詢及對同事的意見時,答不出來實在令人傷腦筋。若是針對人格評價的問題,必須得慎重處理。

首先的要訣是掌握對方的意圖,觀察上級的心意是屬於哪一種類型,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