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過來說,一個媒體的從業者能夠為大家提供什麼,提供一個什麼東西能讓大家去了解、去接受、去模擬,這就變成一件非常可怕的事,因為電視跟公眾的生活一直是互動的。大家學電視裏麵的樣、這麼做,我們再從大家的生活裏麵學習做成電視,大家再學電視裏麵的樣。所以我們能夠做什麼呢?我舉一個很小的例子。《半邊天》有一部分內容是做女性問題的,然後有一個調查,就廣告中的女性形象問題設計做了一個很多年的跟蹤調查。這是個非常有意思的課題,主要研究電視廣告中女性形象和男性形象的差別。比如說,做廣告的時候什麼產品是男性做的?科學含量很高的,比較貴重的,車或什麼別的。高科技產品肯定是男性做的。女性會代理什麼形象呢?吸塵機、洗衣機,就是家務勞動。家務勞動和科技含量比較低的肯定是女性形象。然後在形象定位裏,男姓肯定是個社會人、成功者,女性會是一個家庭人,或者是一個社會中的輔助者,比方舉了簡單的例子——個很出名的廣告,濮存昕和湖南衛視的李湘做的商務通廣告,最典型的。一開始他們在單位裏是同事,男人提著公文包。再過幾年,男人已經取得一定的成就了,已經開始用上手機了。再後來,女的就變成了男人的秘書。再過幾年,男人已經用上商務通了,非常成功了,而這個時候女人成了男人的妻子,在家裏給他煮著咖啡帶著孩子。這是一個比較典型的廣告中性別的角色定位。再比方說,聲音定位。就是如果前麵需要一個人喋喋不休地推銷產品,肯定是女人的聲音。但是如果需要一個非常權威的可以一錘定音的聲音告訴你說:這個東西很好,那麼這個品牌一定用一個中年男性的聲音,因為它是權威的,而女性是個喋喋不休的推銷員。如果偶爾一個廣告是這樣的,那是很正常的。但是你如果對全國所有的電視廣告進行跟蹤,結果發現百分之九十都是這樣,你就會知道這個東西是有共性的。所以當我們不斷地提供著這種定位,而生活中的人就在模擬這種定位,可能就會使傳統的性別定位更加根深蒂固。在這裏不是說女人不可以做家務,不可以回家,那是個人的選擇,人們喜歡過什麼日子就過什麼日子。但是媒體從業者不可以不公平的、單一的定型去影響生活。所以這個就是它的傳播、教育功能。

這幾年我日益感到電視帶給人們越來越重要的精神和心裏的安慰、治療和溝通的功能。以往,甚至是現在,可能大家都有一個概念,覺得沒事老往電視台寫信和打電話的人都是神經病,全是沒文化的人。可能大家都有這樣的感覺,但是我每天坐在那兒,大量的E-mail、電話、信件,每天都撲麵而來。你去看,你會知道不是這樣的。有很多過非常正常的、受過良好教育的人,他們隻能朝一個遠方不認識的人宣泄心中的迷惑和不解。這是一個非常正常而且越來越多的事。20世紀80年代初,我在參考消息上看到說,美國有百分之八十多的人去看過心理醫生,我當時就覺得這資本主義真是腐朽墮落,這個國家的人全是神經病,而現在要是做一個統計你會發現:中國人需要心理醫生的比例,不會比這個數字更少。我們的生活改變得太快,包括我們的生活進步得太快,在這麼快的一個過程中,我們沒有閑暇、沒有時間去讓自己的精神做一個整理,給自己的心理做一個調試,給自己的心找一個能夠放得比較安全的地方。我這幾年來做的節目是講個人生存狀態的,然後就非常吃驚地發現,不管是什麼樣的人,窮人說他心裏苦悶,富人說他心裏苦悶,在都市邊緣掙紮的打工仔感覺他的生活沒有安全感,混得特別好的、住豪宅的人也說沒有安全感,城市裏麵受過好教育的人說自己孤獨,農村裏麵的小媳婦也說自己孤獨,怎麼回事?有人說我的節目應該做一點有意義的事,是的,我特別願意做一些有意義的事。可是,為什麼這麼多的人心裏麵都這麼苦悶呢?我覺得在這麼快節奏的時代,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打起所有精神來應付這麼快的發展,讓自己適應這個時代,不被淘汰,一直在拚命地追趕。在這樣一個情景下,我們的心理和精神損失太大。我們需要這樣一個宣泄和治療的場所。然而我們中國不是一個心理治療發達的國家,於是電視作為老百姓信任的媒介,已經成為他們溝通和治療的一個特別重要的手段。我覺得電視可能真的會成為我們現代人治療心靈創傷、穩定自己情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這可能就是電視能夠為我們做的一點有價值的事情吧,至少我目前這樣認為,也願意繼續這樣去做。

反過來說,一個媒體的從業者能夠為大家提供什麼,提供一個什麼東西能讓大家去了解、去接受、去模擬,這就變成一件非常可怕的事,因為電視跟公眾的生活一直是互動的。大家學電視裏麵的樣、這麼做,我們再從大家的生活裏麵學習做成電視,大家再學電視裏麵的樣。所以我們能夠做什麼呢?我舉一個很小的例子。《半邊天》有一部分內容是做女性問題的,然後有一個調查,就廣告中的女性形象問題設計做了一個很多年的跟蹤調查。這是個非常有意思的課題,主要研究電視廣告中女性形象和男性形象的差別。比如說,做廣告的時候什麼產品是男性做的?科學含量很高的,比較貴重的,車或什麼別的。高科技產品肯定是男性做的。女性會代理什麼形象呢?吸塵機、洗衣機,就是家務勞動。家務勞動和科技含量比較低的肯定是女性形象。然後在形象定位裏,男姓肯定是個社會人、成功者,女性會是一個家庭人,或者是一個社會中的輔助者,比方舉了簡單的例子——個很出名的廣告,濮存昕和湖南衛視的李湘做的商務通廣告,最典型的。一開始他們在單位裏是同事,男人提著公文包。再過幾年,男人已經取得一定的成就了,已經開始用上手機了。再後來,女的就變成了男人的秘書。再過幾年,男人已經用上商務通了,非常成功了,而這個時候女人成了男人的妻子,在家裏給他煮著咖啡帶著孩子。這是一個比較典型的廣告中性別的角色定位。再比方說,聲音定位。就是如果前麵需要一個人喋喋不休地推銷產品,肯定是女人的聲音。但是如果需要一個非常權威的可以一錘定音的聲音告訴你說:這個東西很好,那麼這個品牌一定用一個中年男性的聲音,因為它是權威的,而女性是個喋喋不休的推銷員。如果偶爾一個廣告是這樣的,那是很正常的。但是你如果對全國所有的電視廣告進行跟蹤,結果發現百分之九十都是這樣,你就會知道這個東西是有共性的。所以當我們不斷地提供著這種定位,而生活中的人就在模擬這種定位,可能就會使傳統的性別定位更加根深蒂固。在這裏不是說女人不可以做家務,不可以回家,那是個人的選擇,人們喜歡過什麼日子就過什麼日子。但是媒體從業者不可以不公平的、單一的定型去影響生活。所以這個就是它的傳播、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