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5章 從喪偶的悲痛中走出(2 / 2)

喪偶老年人隻有知道喪偶後的心理曆程,並能夠根據各個心理階段做好相應的調整,才能盡快從喪偶之痛中走出來。

(2)正確對待現實

首先我們老年人應認識到,人的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失去了幾十年朝夕相處、休戚與共的老伴確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情。但這又是無法避免的現實,要冷靜地勸慰自己,對老伴最好的懷念就是自己多保重身體,更好地生活下去。

(2)避免過度自責

很多老年人喪偶後,常常會責備自己過去有很多地方對不起老伴。這種自責、內疚的心理使老年人整天唉聲歎氣,愁眉不展,削弱了機體免疫功能,往往會誘發其他軀體疾病以致過早衰老。

(3)學會轉移注意力

很多喪偶老年人時常看到老伴的遺物會不斷強化思念之情,加重精神上的折磨。因此,喪偶老年人不妨把有些遺物暫時收藏起來,把注意力轉移到現在和未來生活中去。

(4)尋求新的生活方式

家庭中夫妻關係是最重要的依戀關係,然而,老伴過世後,原有的某些生活方式被迫改變,此刻孤獨與不適加重,無疑使喪偶老年人更加痛苦。所以,喪偶老年人應當重新調整生活方式,減少對舊時生活方式的眷戀。

(5)廣泛培養愛好

喪偶會使自己悲傷和痛苦,而廣泛培養愛好則可以使您能從生活中尋找樂趣,從而盡快地調整情緒。為此,喪偶老年人可培養一些愛好,如下棋、種花、養魚、喂鳥、書法、繪畫之類,從事這些愛好不僅能使您興致勃勃,富於樂趣;且可以使您開闊胸懷,轉移感情,從而使自己的心理達到新的平衡。

(6)多做些家務活動

心理學家指出,一般說來,丈夫先去世,妻子的適應能力較強;而若妻子失去世,丈夫的適應能力則較差。因此,在有子孫的情況下,女性就更容易度過居喪期。因為作為祖母,女性往往有操持不完的家務,可以較少感到寂寞無聊,男性往往就缺乏這種心理調整的條件。

通過這個心理學現象,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喪偶老年人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使精神有所寄托,這對保持精神愉快和身體健康都是必要的。

(7)選擇再婚擺脫孤獨

孤獨淒涼、生活無助常是喪偶老年人的主要困境。喪偶老年人擺脫舊日的戀念,重新新生活,適應新生活,是健康長壽的基本保證。近年來,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喪偶的老年人再婚率在不斷增加。因此,喪偶老年人可以考慮一下再婚,以餘生之年重添樂趣。

總之,喪偶之痛是老年人的一道很難逾越的“坎”,要走過這道坎並不容易。喪偶老年人隻有自身妥善調適,才能安然度過這一特殊時期。

溫馨小提示

喪偶老年人常常非常孤獨,而克服孤獨感的兩個好的方法就是社交、聊天。

單就社交來說,從積極的方麵來說,喪偶老年人可以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動,在為別人的服務中尋找生活的樂趣,增強生活勇氣。

從消極的方麵來說,喪偶老年人在茶餘飯後遊遊公園、逛逛市場,或到公共娛樂場所走一走,或與其他老年人在一起聊聊天,這些活動都會有助於克服孤獨情緒。

聊天的作用也是很大的,心理學家指出,聊天可增加接觸更多人的機會,使人感到生活的豐富多彩,從而能經常保持舒暢的心情。

聊天促使人思索,能推遲大腦的衰老;要談話,就要腦、口、耳、目並用,有時還要加上手勢,這便是一種活動。有了活動,人就不會孤獨。

除了增添樂趣外,和別人聊天還可以增加知識;而每當人在不愉快時,聊天可解除一時的不快,擺脫激動、憤怒、委屈、憂鬱、疑慮等負性情緒,這對喪偶老年人的健康更顯重要。

第五章 親屬關係的心理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