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際婚姻是指一方為老年人,一方為準老人或中青年人。雙方年齡相差較大,有的相差在20歲以上,甚至達40多歲。這種婚姻形式也被人們稱為“老少配”。
如此大的年齡差距,婚姻雙方是不是幸福,子女是不是反對,他們如何麵對大家質疑的眼光,代際婚姻是否幸福呢?
認識代際婚姻的問題
選擇“代際婚姻”的老年人大多經濟條件較好。他們走上“代際婚姻”結合之路,多是尋求同齡人再婚難度較大的緣故。據有關部門調查,喪偶男性老年人再婚需求高達77.8%,而女性隻占22.2%。
男女比例的失調,使許多男性老年人求偶願望難以實現。而“代際婚姻”的出現,則為老年人再婚拓寬了領域。據一些“代際婚姻”老年人講,為了能找到老伴,必須摒棄傳統觀念,再婚不要問年齡,要問滿意度和幸福度。
在“代際婚姻”中,一般是男性偏大,而女性偏小。兩者結合,從某種意義上說是雙方生存利益上的一種交換。
然而,生存利益上的公平交換,卻不能代替感情上融洽,因為感情畢竟有其固有的法則,那就是非功利的。“代際婚姻”雖然不乏成功的例子,大多數結果並不容樂觀。其原因大致有:
其一是年齡相差懸殊,不同程度地影響了雙方的溝通,為日後的婚姻埋下隱患。一般雙方共同的話題不多,平時很難說到一起去,缺乏溝通,加上各自生活習慣不同,日常生活中很容易產生摩擦,久而久之,給婚姻生活造成危機。
其二是生理差異比較大,生活上不協調是“代際婚姻”難以持久的另一個重要原因。一方到了花甲之年甚至是古稀之年,而另一方則剛過半百,甚至年紀更輕,生理上的不協調是在所難免的。時間短還能忍受,時間一久,很容易出現婚姻的裂痕,處理不好,就會以分手告終。
其三是“代際婚姻”得不到子女的支持。現在大多做子女的,對老年人再婚還算積極,但是大多數子女對老年人找一個與自己年齡相仿,甚至比自己還小的伴侶則難以接受。有些老年人雖然頂著子女的壓力,同年齡比自己小得多的女子結婚,但婚後多數卻不能與子女保持良好的關係。
其四是社會對“代際婚姻”的偏見。麵對“代際婚姻”,有人說它是“老牛吃嫩草”,也有人說它是“金錢與青春的交易”。在婚姻方式日益多元化的今天,你情我願,本無可厚非。但一些女性和社會學者認為,“代際婚姻”是對女性的歧視,不宜提倡。
麵對代際婚姻的要點
結婚自由,對老年人也是一樣的。選擇多大年齡的人組成家庭,完全是老年人個人的自由。鑒於“代際婚姻”存在的種種問題,所以,那些熱衷於“代際婚姻”的老年人應三思而行。如果已經選擇了“代際婚姻”,則需要在多個方麵做好調解與適應。
(1)婚前要慎重選擇
再婚對老年人來說也是一件大事,所以需要甚重選擇,千萬不可盲目。
首先對於那些正在“忘年戀”中的老年人,應該慎重考慮,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愛上在年齡上比自己小很多的他(她),自己欣賞對方的什麼?幸福的婚姻是以愛為基礎的,不能夾雜著別的目的,例如金錢、地位等。
現實中,有很多年輕的女性,可能希望有一個富足的生活,就不惜嫁給一個老年的男子,以希望能繼承財產。麵對這種情況,老年朋友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要做好未來年輕妻子和子女的財產糾紛問題。
其次要考慮到“代際婚姻”可能出現的壓力和後果,包括生理和心理上的壓力,女方的心態顯得尤為重要。
此外,對相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代溝問題,要有充足的思想準備,能夠以足夠的寬容和理解對待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