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濤
東幹語是一種以我國近代漢語西北方言基本詞彙和語法結構為主體,吸收和融合了中亞地區多種民族所常用的俄語、突厥語以及波斯語、阿拉伯語的某些成分,在語言要素上發生了一定變異的新的漢語跨境方言。東幹語在詞彙中,雖然吸收了不少中亞多種民族語言的外來借詞,但更多的還是保留了我國元明清以來的古白話詞語。諸如:“造化、洪福、知感、營盤、營生、營幹、衙門、大人、幫辦、財東、掌櫃、好漢、君子、對頭、婆娘、使喚、丫頭、腳戶、連手、點卯、路數、情由、書字、碼子、發市、養廉、野牲、頭口、草雞、虼蚤、端相、問當、看顧、談羨、褒貶、談話、生氣、耳背、舒心、乖張、孽障、病疾、迭辦、得濟、口到、便當、菜蔬、茶飯、扁食、滾水、湯瓶、蓋頭、搭頭、拾掇、做活、打圍、跟頭、絆子、孤拐、背時、哀告、齎發、口外、支應、調唆、拌嘴、扯謊、嘮叨、剪綹、拐帶、耍笑、是笑、紅火、熱鬧、無常、開年、年時、趕早、晌午、後晌、晚夕、泛常、平素、將才、兀那、真個、怪道、便宜、停當、勤謹、當緊、蹺蹊、囫圇、耽擱、開剝、韶叨、問名、請期、納采、碧紗廚、主腰子、抄化子、夜貓子、二尾子、三下鍋、仰八叉、使見識、打通關、打平火、不妨事、不上串、不相幹、沒包彈、黑頭蟲、絞腸痧、焦尾巴、白眉赤眼、死眉瞪眼、戴頭識臉、波羅蓋子、背旮旯子、秧秧蹌蹌、方保無事”等。這些東幹語裏常用的詞語,大都來源於我國宋代平話、元代雜劇、明清小說。下麵選擇200餘條,標目、注音、釋義並舉以書證:
本事,還愛裝個謊。”元·鄭德輝《亻芻梅香》三折:“錦屏前花燭輝煌,那時節也替我撮合山裝一個謊。”《醒世恒言》三卷:“再來時,換件綢緞衣服,教這些丫環們認不出你是秦小官,老娘也好與你~。”
----------
注釋
①瞎仔:現在(哈薩克語借詞)。
②撒哈特:小時,鍾點(吉爾吉斯語借詞)。
③托克馬克: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東邊的城市,即我國唐代詩人李白的出生地“碎葉”。
④黑娃子:東幹人對哈薩克人的戲稱。
⑤勾搭兒:也叫“勾搭子”,即釣魚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