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邊城千戶墳(2 / 2)

“十三大哥,你可知道那陳九倉縣太爺的情況?”梁文問。

“二少爺,你怎麼問起了縣太爺的事?我也是聽人家說的。”尕十三有點納悶的看著二人。

“先不走了,十三大哥帶我們去縣衙。”

梁文忽然就看著二人說話。郭寶辛就明白了梁文的意思。

尕十三不解的帶著二人來到了縣衙門口的衙門街。三人找了大街上的一條老字號飯館就坐了下來。

掌櫃的是位老人家,就招呼三人坐下。梁文就客氣的對著掌櫃的點了幾個涼菜和一壺酒。

掌櫃的上菜的時候,梁文就問起了前任縣太爺的話題:“掌櫃的,您老在這縣衙大街上做買賣有些年頭了吧?前任縣太爺陳九倉都走了有十年了?”

“這位公子,您還真說對了,老漢我打小就在這縣衙大街上生活,陳縣太爺走了整十年了。”掌櫃的說。

“哦,老人家,那這陳縣太爺一家過去估計沒少光顧您這小店吧?”郭寶辛接著說。

“縣老爺來的少,老爺家的太太最好吃我家的蕎麥麵,常帶著小姐來光顧,我家這蕎麥麵在這花馬池城可是一絕呀。”掌櫃的驕傲的說。

“掌櫃的,那就給我們哥三來一盆你的這蕎麥麵,我們也嚐嚐您這一絕。”梁文有點高興,就要了一盆蕎麥麵。

沒過多久,掌櫃的就上了麵。三人就吃,邊吃邊說好。

“難怪這縣老爺的太太和小姐喜歡,果然好吃。”梁文就讚賞著說話,“掌櫃的,十年前那縣老爺家的小姐還小吧?”

“十二歲,十二歲,還是個小丫頭。”掌櫃的回憶著說,“縣老爺家的太太也就是十年前故去了,太太是個好人呢,一生不生養,還是位信佛的居士。”

“老人家,我就越聽越糊塗了,這太太一生不生養,怎麼還有個小姐。”郭寶辛問。

“領養的,那小姐是兩歲的時候領養的,太太對小姐那真是沒得說。”掌櫃的說,“那縣太爺對太太也是不錯呀,太太娘家是這鹽州草原數一數二的牧羊大戶,當年是太太家資助陳縣太爺考取的功名。”

“那這麼說來,陳縣太爺也算是有福之人。”梁文接著掌櫃的話茬說,“那陳家小姐也是有福之人呀,難得被領養,養父母還對她這樣好。”

“可不是嘛,公子您可說對了,這若竹小姐是命好呀,聽說他是賀蘭山西邊被親生爹娘拋棄的娃,誰知道她又成了縣太爺家的小姐,這是命啊!是命。”

“這爹娘生下了孩子不養,卻要送人真是造孽。”郭寶辛一拳砸在桌子上憤憤的說,“老人家,可記得這小姐的芳名確實叫若竹?”

“若竹小姐,這名字是太太給起的,太太養了了小姐十年,那可就像親生的一樣。”掌櫃的說。

“難得太太這樣仁慈,真是好人薄命呀!”梁文感慨著說。

“可不是咋的,那縣太爺本來對太太很好,後來不知咋的聽說和一個青樓的女子好上了,太太就一氣之下得病了,現在想來這也是個劫數,太太該是早就得病了。”掌櫃的惋惜的說。

“青樓女子?什麼樣的女子讓縣老爺這樣不顧大體?”郭寶辛說。

“聽說一個叫什麼小喜鳳的女子,太太故去後,老爺就升官做道台了,聽說就帶著小姐去了朔方城,這都十年了。”掌櫃的說。

“太太是個好人。”郭寶辛自己低聲說著。

“是個好人,這老街上的老街坊都知道他是個好人,太太出殯那天,這整條街的人都去送她。”掌櫃的說話間語氣沉重。

“那這太太故去後埋葬在哪裏?”梁文接著問。

“在長城外千戶墳附近,離這也就十裏不到,太太是個讀過書的人她了解曆史,知道那裏埋著位明朝的千戶將軍,就自己選了千戶墳不遠處的一個地方。”掌櫃的說。

“為什麼要埋在千戶墳附近?”郭寶辛不解。

“二位少爺,您可是不知道,我們這鹽州過去可是邊關呀,太太家祖上在明朝就是牧羊人家,那可是飽受邊關戰事之苦呀,太太選千戶墳也是一個希望和心願吧。”掌櫃的說。

“這太太果然是位了不起的奇女子。”郭寶辛看著大家說。

吃罷飯,三人告別了掌櫃的後,就直奔千戶墳方向而去。尕十三知道那地方。

半個時辰後,三人就騎馬來到了城北長城外的千戶墳。說是千戶墳,這裏的封土堆確是不下百十座,應該都是明朝戍邊戰死的將士義塚。

三人就下馬,梁文取下了馬背上的酒囊,就跪了下來,郭寶興二人也跪了下來,三人就磕頭祭酒。

“感謝列位將軍戍邊,今我兄弟三人前來,如有打擾請列位將軍多多包涵!”梁文念著悼詞,三人就接著磕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