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以看出,在平庸的上司手下工作,關鍵在於自己是否有能力、有水平,隻要處理好和上司的關係,你照樣能獲得成功。
一般來說,在一個集體中,能力強者應為上司,能力差者應做下屬。可是,有時候的情況卻偏偏不是這樣,能力最強的卻有可能做了下屬,能力最差的很有可能當上上司。
有人說孫悟空是一個好員工,這的確有幾分道理。在《西遊記》中,能力最差的唐僧當了師父,而能力最強的孫悟空卻做了徒弟。盡管《西遊記》是文學作品,但不可否認藝術是反映現實生活的。
不但如此,由於唐僧這個上司“人妖顛倒、是非混淆”,糊塗固執,還亂念“緊箍咒”使孫悟空大吃苦頭。但這種情況也反映了某些生活現實:越是無能的上司越對有才幹的下屬進行打擊。
盡管孫悟空能耐很大,但他卻不能一個跟頭到西天,把經取回來,這是因為他不是皇上親封的取經人,“名不正,言不順”,他隻能在唐僧的帶領下去西天取經。這就是說,一個才幹超過上司的人,也還是要在上司指揮下去工作。
當然,他們師徒同舟共濟、克服種種困難,這也是取經成功不可或缺的條件。從多方麵來看,沒有多少才能的上司也有他的優點;有才幹的下屬,像孫悟空那樣為上司服務、大顯身手,這都是成功不可缺少的。識英雄於難時
並不是所有的“貴人”都身居要位、身份顯赫、炙手可熱的。事實上,在尋找“貴人”時我們也應該平視或俯視。
識英雄於難時,這的確需要一定的眼力。如果你認為對方是個落難英雄,就應及時結納、多多交往;或者乘機進以忠告,指出其所有的缺失,勉勵其改過行善。如果自己有能力,更應給予其適當的協助,甚至施予物質上的救濟。而物質上的救濟,不要等他開口,應隨時取得主動。有時對方很急著要,又不肯對你明言,或故意表示無此急需。你如得知情形,更應盡力幫忙,並且不能有絲毫得意的樣子,一麵使他感覺受之有愧,一麵又使他有知己之感。寸金之遇,一飯之恩,可以使他終生銘記。日後如有所需,他必奮身圖報。即使你無所需,他一朝否極泰來,也絕不會忘了你這個知己。
春秋戰國的呂不韋,本來是一個大商賈的兒子,他不繼承父親十倍利的商業,卻經營起識人這一百千倍的“業務”,終於輔助落難太子楚登上皇位,由此成為一代顯貴。
某大型船廠的副廠長,因為揭露廠長的經濟問題而被廠長羅列一些莫須有的問題,被停職審查達一年多。在此期間,先前趨炎附勢、笑臉相迎的各類中、下層幹部一個個都躲避他,生怕沾上他的晦氣。隻有二車間副主任大劉,常拎一瓶二鍋頭去看望他,陪他喝酒聊天,為副廠長的遭遇鳴不平,這令副廠長極為感動。
一年後,廠長東窗事發,身陷囹圄,副廠長官複原職。頓時門庭若市,廠裏各幹部紛紛拎著大包小包來祝賀,唯獨大劉仍是拎一瓶二鍋頭。但這瓶二鍋頭,卻隻有副廠長能拎出分量。
副廠長官複原職後不久升任廠長。幾個月後,默默無聞的大劉連連晉升,成為負責生產的副廠長。
其實,英雄落難.、壯士潦倒,這都是極常見的事。但我們要牢記:能人誌士終會一飛衝天、一鳴驚人。識英雄於微時
相對於由盛而衰式的落難英雄,發現潛藏的英雄就更難了。識英雄於微時,就是要在英雄還沒有發跡時去欣賞他、幫助他。如果在他已成為英雄後去奉承他,那麼他會因你的趨炎附勢而討厭你。下麵的例子會為我們帶來一些啟示。
隋末,有位叫楊素的大臣,終日和成群歌妓宴飲享樂、不理國事。一日,一位岸然魁偉的青年人求見楊素,因沒有特殊之處,被楊素打發走了。但站在楊素後麵的手拿紅拂的女子,覺得這個青年人不凡,於是便連夜投奔青年人,幫助他,演繹出一出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的“紅拂夜奔”的故事。後來,這位叫李靖的青年人因幫助李世民建立唐朝而成就了自己的偉業。
類似於紅拂女的這種慧眼識英雄的投資,好比現在人們投資於地產一樣。有些人,在沒有人注意的時候,大量收購荒地,然後在附近修公路,蓋上娛樂中心、購物場所等設施,於是,原來的荒地便因附近環境的改變而身價倍增。這種獨具慧眼的投資,比起那種“貴買貴賣”的投資,有天壤之別。雪中送炭絕不同於錦上添花,我們隻有在困難時幫助人、關心人,才會真正被他人銘記在心;但如果在人得誌、發跡時才去關心他,卻不免有拍馬之嫌了。慧眼識英雄於微時,隻有在“微時”才能很好地判別他是否是英雄的料子;也隻有在“微時”識“英雄”,才能發揮出最佳的激勵和鼓動作用,使他走出逆境、戰勝困難,成為名副其實的英雄。
劉邦,原是一個農民,當過小官,隻因他有進取學習的精神和被人賞識的機會,才成為中國曆史上第一個農民皇帝。
劉邦那個富有的嶽父呂公,是第一個欣賞他的人,呂公因逃避仇人來到沛地,遇上了有義氣、很豪放的劉邦,覺得他是可造就的人才,於是,便不顧夫人的極力反對,將自己的女兒呂稚嫁給劉邦。事實證明,呂公的眼光很準確。
另一個改造劉邦的人,便是有識之士蕭何。當劉邦還是小官吏時,蕭何便發覺他獨特的氣質——內心仁厚,慷慨好施,這是天生領袖人才必須具有的。蕭何不顧劉邦不學無術、口出狂言、羞辱別人的缺點,安排他當亭長,發揮他的長處,幫助他,改造他。當劉邦因沒把犯人押解到指定地方而遇到困難時,蕭何便提供一些軍餉來接濟他。蕭何還編造了許多有利於劉邦的神話,將平凡的劉邦宣傳成一個順應上天而當天子的人。
在另一方麵,蕭何又幫劉邦廣攬天下英才。如棄暗投明的韓信,由誤會到深得劉邦信賴重用,完全是蕭何全力保舉的,正是因為得到了蕭何的鼎力相助,劉邦才能得到天下。
蕭何之所以特別欣賞劉邦,除了他有著領袖的條件和胸襟外,還有其他的許多優點,如他有自主精神,不因娶了一千金小姐而投靠嶽父;當他落難山林,也不擾亂平民,具有極強的忍耐力;在他不得誌時,受盡兄嫂白眼而委曲求全;在得到蕭何幫助後,他能改過自新,追求上進,而且還能知人善任。
蕭何具有卓越的眼光,既幫助別人成功了,也成就了自己的事業。同理,我們如果要想獲得巨大的利益,就應該懂得現在就開始進行人力的投資。精於揣度領導意圖
職場上,一個人如果光拉車不看路,隻會自顧自地幹活,而不注意觀察周圍的形式,用不了多久就會翻車。所有能成事的下屬都精於揣度上司的意圖。
唐朝時,唐高宗以王皇後無子而武昭儀(則天)有子,欲行廢立。問計於群臣,褚遂良力諫:“王皇後為世家之女,是先帝為陛下所娶,先帝臨崩,執陛下手謂臣:‘朕佳兒佳婦,今以會卿。’此陛下所聞,言猶在耳,皇後未聞有過,豈可輕廢!陛下必欲易皇後,伏請妙擇天下令族,何必武氏?武氏經事先帝,眾所俱知,天下耳目,安可蔽也。”韓瑗、來濟亦上表力陳,高宗不聽。不久又問司空李稀,李是個乖巧之人,他心想此時越位擅言,恐有殺身之禍,廢立成功與否,與性命攸關:同意廢,如廢不成功,豈不得罪王皇後;不同意廢,如武氏當成皇後,自己豈不自投羅網?權衡再三,李稀來個思不出位之策,說:“此陛下家事,何必更問外人?”高宗便決定廢皇後王氏和淑妃肖己,詔立武則天為皇後。武氏冊立後,便用許敬宗打擊不同意擁立自己的大臣,長孫無忌、褚遂良、韓瑗、於誌寧等皆遭貶謫誅殺,李稀因應付得體,沒受牽連,反而被任命為審理長孫無忌等人的職事,不僅逃過了一場災禍,還繼續得到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