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世上沒有過不去的事,隻有過不去的心(2 / 3)

著名作家馬克·吐溫說過:“缺乏勇氣不是缺少恐懼心理,而是缺少對恐懼心理的抵禦和控製能力。”我們需要有足夠的勇氣麵對害怕和挫折,尤其是領導者。成功並非一蹴而就,一個人想要在工作中脫穎而出,就必須麵對紛至遝來的困難和挑戰、正視事業上的成功和失敗。一個人一旦有勇氣正視現實、有膽識迎接挑戰,他才能真正實現超越自我,實現自己的夢想。

王通是一家公司的高管,對於膽識與企業領導者的關係,他深有體會。

一年前,王通手下有一個部門,部門總監是老板的親戚。一次,老板將公司的一個重要項目交給這個部門去做,而王通負責監督。項目進行到一半時,王通看到了很多缺陷,他非常糾結,一方麵,他知道這個項目對公司的重要性,應該及時填補這些漏洞,甚至暫時停止項目;另一方麵,部門總監與老板的關係不一般,他沒有勇氣開口。此外,他也擔心,如果停止了這個項目,其實也是對他的工作的一種否定,因為他已經讓這個項目持續進行了幾個月。

幾經思考後,王通作出一個決定——離開公司。但是,他認為,在公司工作的幾年中,老板對他不薄,走之前應該對公司負責,做完該做的事,於是他決定叫停這個項目。他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大不了會引起老板和員工集體責罵我。”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當王通把這個決定付諸實施後,很多員工不但沒有對他表示不滿,還對他說:“王總,你這個決定太英明了,我們早就覺得這個項目有問題,就是不敢說,還是你有膽識、有魄力。”老板也沒有因此而責怪他,反而認為他勇於承認錯誤、承擔責任的做法值得讚賞。一個月後,他升職為總經理助理。

蕭伯納說:“困難是一麵鏡子,高懸在生命的險峰,它照出勇士攀登的雄姿,也顯出懦夫退卻的身影。”做事情不能過度地思前想後,要有膽、有識地做應該做的事情,要有勇氣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接受這些事情可能帶來的風險。如果你的決策是正確的,風險就會變為機遇,就如故事中的王通一樣,不僅攀上事業的高峰,而且贏得了員工的一致尊重。

做任何事情都是需要膽識的。那麼,何為“膽”?何為“識”?膽,是一種勇氣,是一種大無畏的精神,其實,它是我們與生俱來的一種東西;識,源於我們的世界觀、價值觀,是我們對世界、對人,更是對自己的一種認識。膽是我們身體中的原動力,它可以鼓舞我們做一些我們從未想過、從未做過的事情;而識則是我們的精神導師,它指導我們去做事。有膽無識,是魯莽、有勇無謀;有識無膽,是空有學問、紙上談兵,膽與識是相生相伴的。一個有膽識的人,一般表現為果斷、富有冒險精神、有魄力,他們敢於力排眾議,不會瞻前顧後。他們敢於挑戰自己,不畏懼任何未知的風險。

無論對於生活還是事業,膽識都是我們戰勝心魔、丟棄害怕的最佳利器,我們不應該隻把它當成一種好的品格去培養,更應將其形成一種習慣。這樣,不管是碰到雞毛蒜皮的小問題還是遇到棘手的大難題,我們都可以披荊斬棘、勇往直前。

看不破成敗,隻因為你少了一顆平常心

俗話說:“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很多時候,我們的生活並不如我們想象中美好,總是理想非常豐滿,但現實卻太過骨感,這就需要我們常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態,用平常心看待成敗。

事實上,在人生的大舞台上,沒有人會永遠在台上發光發亮,總會有下台的時候。下台的滋味總是不好的,這是人之常情,但是,我們要盡快平衡心態,讓自己“上台下台都自在”,平心靜氣地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而且要認真反思自己的缺點、提升技能,隨時準備再次華麗地回歸舞台,無論是原來的舞台或者另擇他地,隻要心態平衡,就會再次創造輝煌。

有這樣一家航空公司,它的一架客機起飛後不久,意外地爆炸,前艙頂被炸出一個麵積為6平方米的大洞,一名空姐被艙頂大洞進入的巨大氣浪卷出飛機,不幸身亡。駕駛員不得不緊急迫降,將飛機降落在附近機場。

這一事故的發生給這家航空公司造成了很大的負麵影響,同行業的競爭對手趁機發難。麵臨這種突如其來的問題,公司的經營壓力一下增加了幾倍。但是,公司的高層領導並沒有驚慌失措,而是保持平常心,讓技術人員盡快查找事故原因,並鎮定自如地麵對輿論的轟炸。

經過檢查,技術人員發現事故原因是飛機太舊而導致金屬報廢。而這架飛機的工作年限已達20年,起落超過9萬次,遠遠超出保險係數,但依然能保障乘客的安全,說明公司的飛機質量比同行業的飛機質量高出很多。

不久,這家航空公司進行了大規模的宣傳,讓人們了解事故真相。這樣一來,之前的事故陰霾迅速散去,人們對其飛機質量更加信任。結果,該公司的飛機銷量猛增,僅一個月就收到價值達幾十億美元的訂單,比第一季度的銷售額高出近一倍。

該公司在困難麵前沒有束手無策、驚慌失措,而是保持一顆平常心去麵對和處理這起突發事件。這樣,公司不僅順利地渡過難關,而且信譽和銷量都空前良好。

在人生的舞台上,除了上台下台以外,還有一種情形也會讓我們灰心喪氣——主角變成了配角。所謂時勢造英雄,很多人之所以會在舞台上無限風光,是當時所處的環境成就了他們,因為他們的個人條件與當時的環境非常符合,所以才成為主角。但環境總是不斷變化的,主角會漸漸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這時隻好坐冷板凳,成為不起眼的配角。

如果一個人不幸由主角變成了配角,不要悲歎時運不濟,也不要總是疑心重重,懷疑有人在背後搞小動作,他需要做到的就是保持平常心,用心扮演好配角,向別人證明自己是個全才,無論主角與配角都能演得同樣出彩,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若是連配角都無法演好,別人是無法相信他可以演主角的。

簡而言之,人生不是一成不變的,總是變化多端、難以預料,跌宕起伏是無法避免的,遇到困境時,就要保持“從容下台、用心演配角”的平常心態,這是麵對人生的一種淡泊心境,而且也會為我們提供再度發光的機會。

當獲得成功時,我們隻要時時保持謙遜的態度,就會避免心理膨脹。那麼,當生活、事業進入瓶頸、跌入低穀時,我們該如何做才能夠保持一顆平常心呢?可以嚐試下麵的方法:

1.廣結人緣

生活中,牆倒眾人推的情形並不少見。當一個人落魄時,有的人恨不得他永無翻身之日,不斷打擊他。這時,他要做的就是不卑不亢、廣結人緣。但是,擴展人脈的時候要注意一點,不要總是提起當年勇,這是徒勞無益的。人們對此非但沒有好感,反而會覺得他胸無大誌,甚至感到厭惡。

2.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

被人冷落時,也正是我們充電的好時機。我們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多讀一些書、多搜集一些最新的行業信息。這樣,我們的能力就會有所提高,一旦機遇來臨,我們就可以再次起跳,登上高峰。

3.繼續認真地工作

被人“打入冷宮”後,我們也不能敷衍做事,而應該更加努力工作。即便是小事,也要非常認真地去做。因為在這段時期,一些人會有意無意地冷眼旁觀我們,在內心裏給我們打分,如果我們還能一如既往地認真工作,那麼我們就可以將冷板凳坐熱。

無論我們坐冷板凳的真正原因是什麼,這個過程都是一種磨煉,它可以訓練我們的耐性、磨煉我們的心誌。既然冷板凳都已經坐過了,我們就不會對其他事情有所畏懼。除此之外,人們大都有錦上添花的心理,當我們將冷板凳坐熱時,就會得到很多的讚譽和掌聲,成為人人尊重的勇者。

有時候,生活可能對我們很不公平,讓我們的人生道路上充滿了荊棘與陰霾,卻將平坦與陽光給了那些“出身”較好的人。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要頹廢灰心,隻要我們保持一顆平常心,我們就能夠披荊斬棘,迎接新的黎明。

放得下、過得去是人生的一種跨越

一位網友曾寫過這樣一段話:“現實生活中,放不下的事很多:父母放不下兒女,一直到自己都奄奄一息還在擔心;男人在生意場上發了財,女人總是放不下心,怕他有錢便學壞;丈夫有病了,妻子總害怕他活不長;特別是到了一定的年齡,一有點兒不舒服,心中便充滿了恐懼;遇到挫折、失落、人際是非以及好心被人誤解而受到委屈,等等,心裏總是有些解不開、放不下……”

人大都有這樣的弊病:拿得起卻放不下。當我們手中緊緊抓住一件東西時,我們擁有的就隻有這件東西。但如果我們肯放手,就會有機會得到更多。一個人若過於固執地堅持自己的想法,不肯放下,那麼等待他的將會是一場悲劇。

張培是一個家庭主婦,丈夫事業有成。結婚幾年後,一直賦閑在家的張培開始疑神疑鬼,總是懷疑老公有外遇,幾個閨蜜也總是在她耳邊煽風點火,於是她就更加堅信丈夫對自己不忠,兩個人每天爭吵不斷。有一次,丈夫忍無可忍,動手打了她,兩人最終離婚。

其實,他們的感情很好,從一無所有、共同打拚,一直到現在豐衣足食的日子,而且還有愛的結晶——一個可愛的女兒。這樣的幸福人人豔羨,卻以離婚收場。而離婚不久,張培終於知道,丈夫根本沒有外遇,於是她後悔莫及。

生活中,類似的事情並不少見,一位心理專家對此作過一個很好的比喻:“如果你放不下,那麼就像是你走在路上,一腳踩上狗屎,有人會繼續前行,下次注意不要再踩到。而有人則停下腳步,不斷研究那泡狗屎,聞聞它的味道、想想它是怎麼回事、到底為什麼在這裏,繼續向前走還抱著那會狗屎一路研究,雖然臭,卻也樂此不疲。這樣的人,怎麼會幸福呢?”

拿得起是一種勇氣,放得下是一種度量。能夠放得下的人,會在前行的路途中聞到鮮花的香氣、看到天空的蔚藍、感到陽光的溫暖。而放不下的人,聞到的是狗屎的臭味,看到的是狗屎的肮髒,走的也會是狗屎運。

放得下是一種智慧。權衡利弊,放下眼前的利益,就會獲取豐厚的成果,這是智者的絕妙“殺手鐧”。

有這樣一個傳說:東南地區有很多珍品,其中數荊山的鹿臍最為貴重,而且人人欲得。荊地有個追捕鹿的人,緊緊追逐一隻鹿不放,鹿被追得急了,隻好把身上的臍擠出來,扔到樹林裏。追捕的人在那裏得到鹿臍也就不再緊追了,鹿因此得到機會而逃脫了危險。

故事雖短,但道理匪淺。鹿雖然放下了身上的貴重東西,卻保住了更為珍貴的東西——生命。

然而,很多人卻無法像鹿一樣肯放得下,他們樂於收獲人生道路上的鮮花、掌聲,但對於坎坷與泥濘,卻不能以平常之心視之,這樣的人注定不會有所成就。相反,對鮮花和泥濘都能坦然麵對的人,必定會脫穎而出、成就不凡。

有一個年輕人中學畢業的時候,父母對他說:“哈佛大學是美國高等學府中曆史最悠久的大學之一,你必須讀一所大學,而哈佛是最好的,它對你的一生都會有好處。”

年輕人遵從了父母親的意願,努力學習,最終考取了那所著名的大學——哈佛大學,他選擇的專業是法律,但他其實並不想子承父業,去當一名律師。但父命難違,他隻好遵從。

在哈佛大學上學期間,他既讀本科又讀研究生課程,這是哈佛學生的特權,但他真正的興趣是計算機,他曾同朋友一起討論過創辦一家軟件公司,他預感:“計算機很快就會像電視機一樣進入千家萬戶,而這些不計其數的電腦都會需要軟件。”

大學二年級的時候,他終於作出一個決定——退學。父母知道後,非常震驚,也非常難過,他們竭力說服兒子改變主意,他們甚至請求一位受人尊敬的商業企業家去說服他。在與這位企業家交談的過程中,他滿懷激情地向其講述自己正在著手做的一切,描述自己未來的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