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篇 決情定疑,萬事之機(2 / 3)

很快,很多孩子搶著去購買商人的“幸運泡泡糖”。因為如果有人能夠幸運地買到包有1角錢硬幣的“幸運泡泡糖”的話,就等於完全免費地吃泡泡糖,這樣有趣的好事,每一個孩子都躍躍欲試。

這時候,商人對那個工人說道:“雖然我們現在給予消費者的隻是一些小玩意兒,但是卻可以借機培養和他們的關係,建立起一種親切的關係,這樣他們自然就樂於登門了。”

後來,商人擴大了生產,推出了一係列的“幸運牌”食品,如“幸運方便麵”、“幸運麵包”等,幸運品的種類也多了起來,諸如口哨、連環畫、手槍、小機器人……

不到一年的時間,商人的“幸運牌”食品受到了小鎮上幾乎所有孩子的歡迎,更多的兒童來這裏購物不再是為了幸運品,而是成為一種習慣。“幸運牌”的銷量居高不下,商人獲得了巨大的財富。

千萬不要小看給予的作用,哪怕它微不足道。如果你能時時注意給予,不僅能夠增近你和別人之間的友好感情,而且他們在你需要的時候,往往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回報。

我們所說的給予,不是費盡心機、功利地去給予,而是助人為樂,發乎真情。隻有這樣的給予,才能讓別人自然而然地接受,發自內心地尊重和敬仰你,在你需要時主動伸出援手。

◎ 不給自己留後路,未必錯 ◎

【原文】 鬥郤者,鬥強也。強郤既鬥,稱勝者,高其功,盛其勢。弱者哀其負,傷其卑,汙其名,恥其宗。故勝者,聞其功勢,苟進而不知退;弱者聞哀其負,見其傷則強大力倍,死而是也。郤無極大,禦無強大,則皆可脅而並。

【譯文】 所謂“鬥郤”就是使兩個強者相鬥。兩強者相鬥必有勝負。勝利的一方會誇耀戰功,玄耀氣勢;敗北的一方哀歎失敗、自卑傷感,覺得對不起祖宗。如此,勝利的一方隻知道誇耀成功和氣勢,不前進就會後退;弱方為自己的失敗悲憤不已,不忘戰爭創傷,努力使自己強大,可以拚死一搏。隻要敵方防禦不夠強大,就可以威脅它,以至吞並它。

精髓典要

在這裏,鬼穀子用“弱者聞哀其負,見其傷則強大力倍,死而是也”形容的是一種有進無退、以死相搏的堅定決心。

在前進之前,許多人已經習慣先為自己琢磨好退路,並且認為這是一種智者的行為。假如萬一事情做失敗了,自己也不至於太被動、太難堪,總有退路。

不可否認,事先為自己留好退路,能夠讓人減少壓力,心態更加淡定,從而更加從容不迫地上路,但人都有惰性,戰勝不了身心的倦怠,抵禦不住世俗的誘惑。留有後路,勢必會削弱鬥誌,在困難麵前退卻、妥協,讓退路變成成功路上的阻礙。

正因此,大多數勇敢的成功者認為給自己留好退路是弱者的行為,意味著從一開始便對自己和自己的前景缺乏信心。一個人若想取得夢寐以求的成就,不給自己留退路,逼著自己成功,是許多明智者的共同選擇。

一個人如果不給自己留退路,具有切斷後路的勇氣和氣魄,那麼他必然會毫不猶豫地克服惰性,堅定不移地朝著自己定下的目標邁進,勇氣和潛能會全部激發出來。這樣奮鬥了,就會離成功越來越近,成功自然也就逐漸成為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沒有退路,才會有出路。不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都猶如逆水行舟,渴望成功的人們,尤其是充滿激情的年輕人,都應該懂得不給自己留退路的道理,一旦目標定下來後,拿出以死相搏的決心,全力以赴地做下去。

事例一

“破釜沉舟”的故事就是一個典型的“不給自己留後路”理論思想運用於軍事戰爭的成功案例。

公元前208年,劉邦和項羽共同推舉楚懷王的孫子做楚王,與六國的舊貴族建立的魏、趙、燕、韓等國結成反秦聯盟,軍威大震。這時,胡亥派大將章邯率領20萬人馬北渡黃河攻打趙國。

趙國哪是秦國的對手,交戰幾次後,被秦軍圍困在巨鹿,處境十分危險,趙王就派使者前往楚國請求援助。於是,楚懷王封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副將率軍帶領兩萬人馬救援趙國。

可是宋義擔心與強大的秦軍決戰會損傷楚軍的實力,並不急於趕去解趙國之圍,行至安陽後,便令兵馬安營紮寨,不再前進,一連46天一直按兵不動。項羽心急如焚,多次勸宋義迎擊秦軍,但遭拒絕。

眼看軍中糧草缺乏、士卒困頓,趙國又一再派人前來請求支援,而宋義仍舊按兵不動、自顧飲酒,項羽忍無可忍,進營帳殺了宋義,奪取了兵權,派手下將領英布等人帶領兩萬人馬渡過漳河去打秦將章邯。

聽說楚軍要渡河,章邯派秦將司馬欣和董翳帶兵攔阻。那兩個秦將不是英布等人的對手,一交鋒就打了敗仗,急忙後退。英布等人順利地渡過了漳河並牢固地占領了河的對岸。

渡河後,項羽見秦軍人馬眾多、士氣正盛,要打敗強大的秦軍,就必定要想出一個好的計策才行。於是,他命令士兵們把渡船統統鑿穿,沉下水底;燒掉自己的營房,又把行軍煮飯的鍋也都砸得粉碎,每人隻留三天的幹糧。

隨後,項羽對將士們說:“秦軍人馬眾多,這次咱們打仗,隻準進,不準退,要和敵人血戰到底!如果不拚死一戰,我們絕難活命!”

將士們看到鍋砸了,船沉了,一點退路也沒有了,人人都抱著進則生、退則死的決心,拚命向前。楚軍以一當十,喊聲震天,銳不可當,大破秦軍,救了趙國。

所謂“弱者聞哀其負,見其傷則強大力倍,死而是也”,項羽用破釜沉舟的辦法斷了將士們的後路,換來全軍上下的義無反顧、一往無前。兩軍相遇勇者勝,抱著必死決心的楚軍,就這樣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威震天下。

大膽假設一下,如果項羽當初沒有“破釜沉舟”,而是給自己留有退路,在強大的秦軍麵前,楚軍便有可能舉棋不定,戰鬥力自然不會那麼強了,甚至為了求生選擇退縮逃避。那曆史會是什麼樣子呢?恐怕勝負還得重新書寫。打仗如此,做任何事都是如此。

事例二

這裏要和大家說一個創業者的故事。在來威海以前,張遠有著不錯的家境和在當地收入不菲的工作,但當他第一眼看到威海就喜歡上了這裏,威海的優美環境和巨大的創業空間,讓他毅然辭掉了收入不錯的工作,並賣掉了房子,背井離鄉來這裏創業。

應該說,張遠的家境很不錯。他的父親在江西經營一家汽車修配廠,張遠高中畢業後到一家藥廠做業務員,由於他聰明又肯幹,做藥廠業務員那段時間,張遠幾乎每個月都有幾千元的收入,這個收入在20世紀90年代初的江西應該算是相當高了,用張遠的話說就是,這錢賺了都不知道咋花出去。

做了一年多的藥廠業務員,張遠就做出了一個決定:辭職去讀書。這在別人看起來是不可思議的,有著那麼高的收入,幹嗎非要辭職去當窮學生呀。但張遠不這麼想,高中畢業後他沒能考上大學,所以,上大學是他的一個夢想,另外,在工作了一段時間後,他發現自己在法律知識方麵有很多欠缺,充電是必須的。於是,張遠自費到大學讀了四年經濟法。

1994年,從大學畢業後,張遠有機會到當地的法院工作,但他並沒有動心,而是回到了原來的藥廠工作,藥廠把張遠派到山東辦事處工作。就在那一年,張遠第一次來到威海。

威海寧靜優美的風景和四季適宜的氣候一下子吸引了張遠。曾經擺在麵前的法院工作都沒讓張遠動心,但這次他動心了,他要到威海創業,來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一旦下定決心,就立即付諸實施。張遠回到安徽老家後,不顧家人的反對,賣掉了房子,並辭了職。再次從零開始。

2007年,張遠辭職,在威海開辦了自己的藥業公司。憑著這種執著的精神,張遠愣是在人生地不熟的威海立住了腳,公司的團隊也越來越壯大。但在他的辦公桌上始終擺著一句話:人要給別人留退路,但是,不要給自己留後路。

張遠白手起家,憑借著“不給自己留後路”的勁兒和智慧,硬是在人生地不熟的威海為自己殺出一條創業之路,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目標。

成功的道路從來都不是一馬平川、無限風光的,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真正意誌堅強、充滿自信的強者,一旦認準了目標,是不給自己留後路的,即使他們遇到再大的困難和挫折,也會迎頭抵抗,不顧一切地拚下去。

牛根生白手起家,憑借著“不給自己留後路”的倔勁兒和智慧,硬是在重重圍剿之中殺出了一條血路,實現了蒙牛乳業的高速發展。

成功的道路從來都不是一馬平川、無限光明的,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真正意誌堅強、充滿自信的強者,一旦認準了目標,是不給自己留退路的,即使他們遇到再大的困難和挫折,也會迎頭抵抗,不顧一切地拚下去。

◎ 一旦想法成熟,要立即行動 ◎

【原文】 故用此者,己欲平靜,以聽其辭,察其事,論萬物,別雄雌。雖非其事,見微知類。若探人而居其內,量其能射其意也。符應不失,如螣蛇之所指,若羿之引矢。

【譯文】 用這種方法,自己首先要平靜,以便聽取對方的言辭,考察事情的規律,論說萬物的真相,辨別雄雌。雖然沒有論及事情本身,但可以根據細微的征兆探索出大事。就像刺探敵情就要深居敵境,全麵估計敵人的實力,再摸清敵人的真實意圖。待信息像驗合符契一樣可靠時,就要像飛龍一樣神速行動,像後羿張弓射箭一樣準確。

精髓典要

“符應不失,如螣蛇之所指,若羿之引矢”,做事絕不優柔寡斷、舉棋不定,一旦想法成熟要立即行動。遲遲不做出選擇,後果就隻能是迷失了方向,錯失了良機,就會處處落於人後,陷入被動的境界,被別人所掌控。

在成功路上,很多事情在最後成與不成,關鍵就在於是否把握住了時機,立即采取行動。很多人有這樣的體會:有了一個很好的想法,但沒有付諸行動,結果想法不是被忘記就是被放棄。當別人成功時,才想起當初自己也有這樣的想法但沒有去做,後悔不迭。

優柔寡斷是一個致命的弱點,它足可以摧毀一個人的自信心,擾亂判斷力,從而直接導致人生的失敗。以項羽為例,項羽的一大性格特點就是優柔寡斷,鴻門宴上他幾次不忍殺劉邦,放虎歸山,最終被劉邦四麵埋伏,落了一個“烏江不是無船渡,恥向東吳再起兵”的悲慘結局。

人們常說的“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沒有什麼事情不需要速度。不要以為隻有你一個人在做這件事情,你和所有的人處於同一起跑線上,你稍微一停留,就會被別人甩得很遠。不要以為某一個想法是你想出來的就一定屬於你,當你高枕無憂的時候,別人早已將想法付諸實踐了。

怎樣才能當機立斷呢? 在下手之前,要調動你所有的器官去觀察、去感覺、去傾聽,如果有必要去嗅、去嚐,就盡快收集各種信息,形成一個較為成熟的想法,並知道怎樣“照這個方向去做”。

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隻有這樣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才能讓自己胸有成竹、從容淡定,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否則,既不利於自己取得成功,又會因失誤浪費精力。

任何事情一旦決定了,如果方向沒有錯就應該馬不停蹄地去做。特別是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代社會中,要想占得先機、出人頭地,在理清事情的大體方案後,你不需要走一步看一步,你需要的就是立即付諸行動,既快又好地把工作完成。

事例一

三國時,各路諸侯割踞一隅,有“小太公”之稱的郭嘉投奔曹操帳下,擔任謀士。郭嘉足智多謀、神機妙算,他多次幫助曹操在戰爭中獲勝,曹操的霸業蒸蒸日上。

官渡之戰中,曹操打敗了盤據在冀、青、幽、並四州的袁紹。後來,殺了袁紹長子袁譚,袁紹的另外兩個兒子袁尚、袁熙逃走。

曹操想乘勝追擊,郭嘉卻阻攔說:“袁紹很喜歡這兩個兒子,生前沒有確立繼承人。現在他倆肯定會發生內訌,爭權奪利,不久就會崩潰,到時就可以一舉平定。而如果現在我軍急攻,他倆會相互支持,同仇敵愾。

曹操聽取了郭嘉的意見,回師。果然,袁氏兄弟不久就發生爭鬥,袁尚投奔了遼河流域的烏丸族首領蹋頓單於。

蹋頓決心支持袁尚,乘機侵擾漢朝邊境,破壞邊境地區人民的正常生產和生活。曹操有心要去征討袁尚及蹋頓,但又擔心遠征之後,荊州的劉表會乘機派劉備來襲擊自己的後方。

見曹操仍然有些猶豫,郭嘉說道:“劉表是個空談家,知道自己才能不及劉備,平時冷落劉備。劉備不受重用,自然不肯多為劉表出力。所以你隻管放心遠征烏丸,不會有後顧之憂的。”

於是,曹操領軍出征。誰知,由於軍用物資多,曹軍行軍速度慢,走了一個多月才到達河間的易城(今屬河北)。

郭嘉見此心中焦急,對曹操說:“照這樣行軍,恐怕隻會延誤了時機,讓袁尚喘過氣來,重新收集殘部,加上烏丸各族響應,蹋頓有了野心,隻怕我們剛剛收複的冀州、青州又要被別人奪去。”

“那要怎麼辦?”曹操問。

“用兵以行動神速為可貴,我們不如留下笨重的軍械物資,讓部隊輕裝,以加倍的速度前進,晝夜兼程,乘敵人沒有防備就發起進攻,那樣就能大獲全勝。” 郭嘉回答。

曹操聽取了郭嘉的計策,親自率領數千精兵,輕裝秘密北上,直達蹋頓單於的駐地柳城。烏丸人驚慌失措地應戰,很快被殺得一敗塗地,蹋頓死於亂箭中,袁尚逃往遼東,後被太守孫康所殺。

郭嘉在對敵方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力勸曹操“兵貴神速,欲速也可達”,要果斷行動,最終一舉殲滅了蹋頓,讓袁尚成為“喪家之犬”。

事例二

1993年,小李到深圳出差,他看到商店門口都掛著大大小小的遮陽棚,非常整潔。想到漳州市政府部門對市容市貌的建設已經比較重視了,而整個漳州市還沒有遮陽棚。小李覺得這是個不錯的商機。

說幹就幹。回到家後,小李借了2000元錢,做起了遮陽棚。由於遮陽棚適合時宜又搶得了市場先機,縣城建部門都願意從小李這兒訂貨,甚至主動替他聯係和推展業務。僅一年,遮陽棚生意便在漳州市火了起來。

做了幾年以後,開始有一些仿效者,遮陽棚的利潤降了下來。小李原想把精力放在開發遮陽棚新品種上麵,但考慮到這種產品的市場潛力並不是很大,他開始找另外的創業機會。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這次小李選擇的投資項目竟然是在漳州市已經有十多年種植曆史的品種——榕樹盆景。而當時榕樹盆景市場處於低迷階段,至少需要8~10年複蘇時間。

“你這個遮陽棚已經走出一條路來了。而且又稍有名氣,而且也賺了錢了,還是做遮陽棚生意好。而且,花卉市場價格漲跌幅度相當大,對你來講,又是一個全新的事業,還是慎重選擇為好。”幾乎所有的家人朋友都這樣勸說小李。

但小李意識到現在各商家都在低價拋售的榕樹塊根和榕樹苗,若現在低價購入,日後再高價拋出,其中的差價利潤是相當可觀的。

短短幾個月期間,小李已經在市場上瘋狂收購了近30萬棵榕樹塊根、種苗,他傾盡全力擴大種植基地到400畝,全部種上了榕樹,靜待市場回升。

過了兩三年的時間,榕樹市場開始複蘇,需求量加大,而此時,漳州市場上幾乎找不到榕樹盆景了。小李手中囤積的榕樹塊根、小苗以及成品盆景重新回到了市場上,而此時的價格是小李當初收購價的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