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先生、各位同學,肅戎認為,20世紀的曆史發展經驗顯示,一個國家能否強盛,取決於經濟因素。經濟發展的成就,同時奠定了政治改革的基礎。蘇聯戈爾巴喬夫“先政治後經濟”的改革,結果造成蘇聯的崩潰,原因在於他沒有能力解決人民生活的問題。日本及德國能夠從二次世界大戰戰敗的焦土中重新站起來,成為當今世界上的強國,靠的也就是強勁的經濟實力。同樣的,台灣以自由化,國際化的經濟製度為基礎,才能創造出目前的繁榮局麵,並且進一步取得其他各方麵的成就。今天,中國大陸國力大幅度提升,不容否認,乃是鄧小平先生從1978年推動改革開放,發展市場經濟的結果。從這些例子中,可見經濟在一個國家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而發展經濟的前提,就是要有和平的環境。
各位先生、各位青年朋友,兩岸之間因為曆史因素留下的誤解t如今事過境遷,雙方應以前瞻性眼光,著眼於民族的久遠利益,相互理解,彼此包容,求大同存小異。兩岸如果能解除敵對狀態,簽訂和平協定。進而相輔相成發展經濟,共同促成中華經濟圈的實現,則兩岸統一的需求會自然加強,統一的目標也自然水到渠成。屆時,建立繁榮、富強的新中國的理想,也一定可以實現。
最後,肅戎再次感謝郝校長、蔣主任的邀請,也謝謝各位青年朋友,讓我有機會在這個東北的名校,作簡短的講演。謝謝各位,敬祝各位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盡管少帥張學良常說自己是“罪人”,但梁肅戎仍十分佩服少帥掌政的八年(民國十八年到二十六年)的豐功偉業,包括讓東北無條件統一,以及西安事變。
2000年6月22日上午十一時,張學良的夫人八十八歲的趙四小姐病逝於夏威夷首府檀香山史特勞比醫院,百歲的張學良痛苦萬分。
梁肅戎聞訊十分難過。
台灣中央社台北2000年6月23日電。這樣報道陪伴西安事變主角張學良一輩子的趙一荻女士今天在檀香山去世,熟識張學良夫婦的前立法院長梁肅戎聞訊後十分難過,尤其對趙一荻陪伴張學良走過後半生幽禁日子,同是東北人出身,梁肅戎感慨萬千。
粱肅戎前年曾與《傳記文學》發言人劉紹唐赴夏威夷探視張學良夫婦,他回憶當時趙四小姐身體狀況就不是很好,一直戴著氧氣罩,不過,盡管如此,並未減弱她對生命的熱愛。
人稱“趙四小姐”的趙一荻,16歲時不顧家人反對,毅然追隨愛情遠走天涯,當時位居政府要津的趙四小姐的父親還因此與她脫離父女關係,震驚一時。
粱肅戎說,或許因為是虔誠的基督徒,趙四小姐個性溫馴,但做人處事原則堅定,不過,趙一荻鮮少在公開場合出頭,總是依偎在張學良身旁,尤其是陪同張學良度過幽禁且寂寞的日子,毫無怨言,不愧是了不起的中國傳統婦女。
小張學良19歲的粱肅戎回憶當年與五院院長共同替張學良過90大壽後,才漸漸與張家熟識。當時趙一荻雖然也已77歲,但常會做一些東北麵食及餃子宴請朋友,一談起東北,憶往事,常掩不住內心喜悅,如數家珍。
由於張學良夫婦感情彌堅,梁肅戎很擔心趙一獲走後,張學良能否承受這種椎,心之痛。
趙一獲今天去世時,張學良一直陪侍在側,當趙四小姐已經走了一個小時了,張學良仍舍不得放下趙一荻的雙手,沉默不語坐在輪椅上,淚水慢慢流下來。
粱肅戎說,曾經有不少書商想請趙一獲口述曆史,但都被·個性拘謹的趙一獲t一一回絕了,後人可能少了一個了解張學良為人的管道……
‘梁肅戎離開東北大學之後,回到了離別四十八年的故園——遼寧省昌圖縣鴜鷺樹。
一個打工歸鄉的人,心情尚且那樣地激動l梁肅戎離開家鄉半個世紀,才回到生養他的鴜鷺樹,激動的心情難以描述,兒子梁大本為父親備好了救心丹。
梁肅戎跪在父親的墳前抽泣,梁肅戎站在舊宅址沮流滿麵,梁肅戎握著陌生鄉親的手久久不放,梁肅戎捧起故鄉的泥土親吻……
踏上東北的土地,遊覽沈陽,探訪鴜鷺樹,他懷念,他憤恨,他遺憾:懷念逝去的童年少年時代,憤恨日寇的侵略,遺憾的是兩岸的分治,此時他隻剩下一個未了的心願:
盼望祖國早日和平統一。
拜會國師顧毓秀2000年3月18日台灣將選舉總統。1999年11月27日,梁肅戎以“和統會長”的身份率團訪美,計劃訪問紐約、費城、華盛頓、芝加哥、舊金山和洛杉機等六大城市,全部行程十九天,目的是與僑界和中美相關人士廣泛交換意見,達成和平統一祖國的共識,同行團員有耿榮水、郭俊次、雷渝齊、湯紹成、梁大夫。
旅途中見到各色各樣的人,持左、右、中、統、獨觀點的人皆有。
11月23日在美國費城拜會了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的老師顧毓秀老先生。
顧毓秀先生是江蘇無錫人,生於1902年,九十八歲高齡了,當年曾任國民黨中央大學校長,南京國民政府教育部次長(部長陳立夫),他一生致力教育事業,桃李滿天下。
梁肅戎向顧先生表達了希望祖國和平統一的願望,說:
“為了消除李登輝的‘兩國論’,1998年4月19日,成立了‘台灣海峽兩岸和平統一促進會’,會員包括仁人智士,不分男女老幼,不分黨派政治團體,主張: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共有、共享’,反對‘台獨’,反對‘一中一台’,在中國領土與主權完整,不能分割前提下,台灣不獨立,大陸不動武。”並向顧先生介紹了1998年9月12日自己率“和統會”一行四十人訪問北京,見到江澤民總書記等中共高層領導人之事。
顧先生十分欣賞梁肅戎,並對“和統會”的工作表示肯定,與梁肅戎侃侃而談。說:
“自己最有名的門生,當屬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據顧老回憶:
1946年左右,在上海交大開設微積分課程,江澤民是他的學生之一,成績甚為優異,對他印象深刻,隻是沒想到他後來成為中國大陸的最高領導人,更沒料到還認為這個老師。
1997年5月間,江澤民訪美,還特別到費城來看他,轟動一時,顧老也因而名聞中外,師以生貴,傳為杏壇佳話。顧老還說,台灣的李元簇也是他在中央大學時的學生,朱鎔基則是他學生的學生。因而顧老輩份之高,可謂無出其右者。
顧老雖年近百歲,但耳聰目明,思路清晰,說話中氣十足;更難得的是,他對兩岸時局相當清楚,也甚有見解。
他針對梁肅戎的擔心告訴梁肅戎三點:
一是兩岸絕對打不起來,中美台三方都不願打仗,因為戰爭對誰都不利。他也曾麵告江澤民,打仗為下下策,絕不可輕啟戰端。
二是“和平統一前途,2000年會有突破性發展。因兩岸加入WTO後,必然加強經貿交流,直航也指日可待,將為中國的和平統一奠定良好基礎”。
三是“明年台灣總統大選,李登輝下去”。
顧老在九十歲時,曾送給費城程君複教授一幅對聯:“聖人日月心,仁者山河壽。”對於有“國師”美譽的他也把這副對聯贈給梁肅戎。
聽了顧先生的一番話,梁肅戎深受啟發和鼓舞,更加堅信為和平統一大業所做的努力並非精衛填海,雖然任重道遠,但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