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北京 第八章 活躍在國民黨決策中樞(3 / 3)

組工會主任關中和黨部秘書長出於對李登輝的支持,和對梁肅戎的信任,向李登輝保證:

“梁肅戎任政策會秘書長多年,能力強,且從事黨政協調多年,頗有民主風度,贏得了黨外人士的好評,又有博士學位,有發展前途,日後有機會接替院長之職”。

李煥特意表示:

“支持梁肅戎當選絕無問題”。

能夠籌劃誰來做國民黨主席的李煥,自然有能力支持梁肅戎當選副院長。

1988年2月的選舉結果,梁肅戌為曆任副院長得票率之冠,獲票94%,比院長劉闊才還多一票。

04逼退

1990年初的一天,李登輝把李煥和宋楚瑜約到辦公室,心情悶鬱地說:

“劉闊才不中用了,宋楚瑜你動員馬樹禮幹吧!”馬樹禮推脫,說身體不好,薦舉梁肅戎。

立法院配院長的原則是“老少配”和“省籍搭配”,這個立法院長,究竟誰來幹呢?”宋楚瑜善於察顏觀色,看李登輝沒有斬釘截鐵地率先提名梁肅戎,便說:

“梁肅戎這個人,有野心,新增的立委討厭他,隻有老立委擁護他。立法院許多老立委年歲大了,要求退,梁肅戎怕自己選票少,不讓他們退,我個人意見:這樣人,不能再重用……”李登輝聽到這裏,眉頭緊皺,說:

“梁肅戎這樣幹,不僅是個人野心的問題,妨害政治革新,怎麼得了?!”李煥明白:宋楚瑜善於投機,自己和梁肅戎策劃李登輝當主席時,防備的就是他。從那時起,宋楚瑜就對自己和梁肅戎耿耿於懷,現在,不能給這樣人留情麵。李煥冷冷地看了宋楚瑜一眼,向李登輝解釋說:

“總統,肅戎這人,表裏如一,從來不搞投機,看不出他有野心。我看:他可不像束公說的那樣人。老代表不走,是對他有幫助,但他不可能為了要當院長而不讓擁戴他的代表走,而且,即便真那樣做了,您不提名,他梁肅戎不也是瞎子點燈,白費臘嗎?粱肅戎這點常識若沒有·不是太幼稚了?!政治革新,是黨的目標,梁肅戎不僅不會妨害,事實上還非常積極。他是公認的開明人士。當年讓他當副院長,就考慮他有當院長可能,如今出了空缺,還猶豫?”李登輝聽了,默默點頭,是的,就條件而言,梁肅戎懂法學,在“立法院”負責黨政協調工作,有經驗,有方法,體力強,精力旺盛,以前,好幾位“院長”都是由“副院長”升任的,找不出不提名梁肅戎的理由。

李登輝同意由梁肅戎做“院長”候選人。

“立法院長”易人頻繁,何故?均由“立委”朱高正挑起。

倪文亞被朱高正羞辱後,開始幽怨而導致辭職,劉闊才上任不到一年,又因在立法院上議事,被反對派朱高正當場迎胸打了兩拳。

劉闊才受了傷,為引起觀眾的同情,他撩起上衣:

“你們看,你們看,還有王法嗎?”這不但沒有人聲援,反倒被立委們笑談為“露乳事件”,認為他年老體衰,還要挨打受辱,幹得沒趣。無論是誰,在立法院會場,立委把立法院長打了,李登輝都應該處罰打人者。可是,李登輝卻沒有態度。相反地,卻籌謀劉闊才下台。劉闊才受打後,到南非訪問,李登輝給隨行的胡濤一個任務,即向劉闊才透露“總統”讓他讓位的意思。本來劉闊才還想幹下去,原以為為國民黨挨打受辱,勞苦功商,擔任主席和“總統”的李登輝會高看自己一眼,沒想到事與願違;從南非回台後,與家人一核計,便告老還家了。

朱高正連辱兩屆立法院長,其人如何這樣橫行無忌?這可從民進黨創建之初管窺一斑。

在蔣經國的革新動向日益明朗化的形勢下,黨外人士決定再次“撞線”,並以組黨為突破口。

1986年5月1日,旅居美國的“台獨”份子許信良等不甘寂寞,在紐約成立“台灣民主黨建黨委員會”,聲稱:“將在8月完成建黨,到年底之前,遷黨回台,突破黨禁。如果在此之前台灣黨外反對勢力已自行組黨,則“台灣民主黨”將自動改名為新反對黨的海外支部”。許信良等揚言,他們“是由民主運動的奉獻者所組成,隻做黨外不敢做的事”,他們“帶黨入境”,是要“克服島內黨外組黨的障礙……打開民主政治的第一道門”,為此不惜硬闖台灣海關,“幹冒‘入地獄’的危險”。

許信良等人的這番動作,對台灣黨外諸公多少有所刺激,在他們看來,此時此刻,誰能首先發起台灣第一個在野反對黨,將是一筆終生受用不盡的政治資本,因此,黨外各路精英都爭先恐後在這上搶頭。6月中旬,康寧祥、林正傑等提出“民主運動計劃”:即1986年底成立新黨籌備委員會,1987年建成反對黨,1988年完全實行“憲法”,1989年實現台灣“中央民意代表”全部改選,1990年實現“總統”直接民選,1991年與大陸建立新關係。

1986年7月3日。謝長廷等秘密組成“組黨行動規劃小組”開始聯絡黨外各派人士共商組黨大計。8月9日,康寧祥一派率先在台北舉行公開的“組黨促進說明會”,將黨外勢力的組黨之意公開化。8月15日,黨外主要人士在中山國小舉辦“行憲與組黨說明會”,邀請美國民主黨國際事務協會會長到場演講助陣。8月25日,《時代雜誌》公開舉辦組黨問題征答,謝長廷提出“民主進步黨”為新黨黨名。8月30日,黨外激

進派的《新潮流》雜誌社也舉辦組黨說明會。

至此,“組黨運動”已緊鑼密鼓地公開進行,參與組黨的黨外主要人士紛紛表示早已抱定生死不悔的決心。康寧祥說:

“我並不恐懼被抓,早已做好了家庭安排”,慷慨激昂地大呼:

“免驚,免驚,綠島我先行,為了組黨,被抓也甘心”。

本月,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盧加爾到台灣,當麵向蔣經國和李登輝要求允許成立反對黨,並希望台灣當局認真 考慮盡早廢除“戒嚴法”。

蔣經國答稱:

“這兩個問題,我已指定高級官員研討,相信在今後相當時間會有個初步結論。台灣將朝更民主化的路上走,但不能以美國的標準來衡量”。

麵對黨外人士咄咄逼人的組黨攻勢,國民黨保守派急欲反擊。9月3口,台北地方法院以違反“選罷法”為由,判處黨外健將、“民主運動計劃”的提出者林正傑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剝奪公民權三年。

林正傑在宣判後,當即在法庭上發表演說,表示抗議。隨後拉起一幅寫著“司法死了”的橫標走向街頭,遊行到“總統府”,把一個象征“送終”的鍾摔在“總統府”門前。

9月4日,林在康寧祥等幾十名黨外人士陪同下,上街舉行“向市民告別”活動”。當晚,胡佛、李鴻禧、楊國樞、張忠棟等自由派教授和大批選民到林家慰問。以後數日,林正傑連續在街頭搞“告別”,至9日達到高潮,有近三百名群眾舉行遊行支持林正傑,台灣警方出動大批鎮暴車和警察圍堵,雙方一度發生推搡拉扯等小衝突。

9月19日,康寧樣、尤清、費希平、謝長廷、江鵬堅、張俊雄、遊錫坤等,邀請黨外各派人士共商組黨大計,當場推定尤清、江鵬堅、謝長廷、邱義仁等組成專案小組,進一步研擬黨名、黨綱及黨章問題。

9月22日,全台著名黨外人士二十四人,作為黨外各派的代表,再次集會討論組黨事宜。

9月27口,林正傑剃了個大光頭,在數百名黨外人士簇擁下,步行入獄服刑。這支隊伍打著“歡送林正傑入獄考察”的橫標,敲鑼打鼓放鞭炮,前有警察“開道”,“享受全線綠燈的特權”,後有黨外勢力雇來的十多輛出租車押陣,浩浩蕩蕩,風頭十足地把林正傑“歡送”入獄。

當天,黨外首腦人物召開座談會,決定在次日召開的選舉提名大會上成立組黨籌備委員會,並推定康寧祥、尤清等十六人為組黨籌備委員會發起人。

9月28日,一百三十餘名黨外重要人物在台北市圓山大飯店集會,尤清向大會提出成立組黨籌備會的提案,獲得與會者一致讚成,隨即進行簽名活動。r午,繼續開會討論新黨的黨名、黨綱、黨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