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三、
打扒民警的壓力是很大的,按照公交分局的規定,一旦我們過了三個月的學習期,每月就要背上月均一人的指標,這個看似簡單的指標實際並不輕鬆,每月抓一個賊,每年12個月就要抓12個賊,而且抓賊的數量還不能算累計,也就說即使能在某個月抓獲了幾個賊,到了下個月還是要重新計算。這種月滾月的指標最害人,因為同所有周期一樣,賊的多少也有淡季和旺季,從季節上劃分,春夏是賊的旺季,而秋冬則是淡季;而按時間劃分,節假日是賊的旺季,而平時則是淡季;從全年上看,五一、十一、春節的長假期間以及春節返鄉之前是賊的。所以我們這些打扒民警每當月初,便有種到了年根交租糧的感覺,以至於每月都生活在緊張之中了。
但自從跟了張師傅之後,我的這種緊張卻要比其他新兵蛋子少得多,因為張快手實在是名不虛傳,憑著他的多年經驗,我們的抓賊數量屢屢在大隊名列前茅,而每月的目標考核自然也都是一等,可以說,我是借了師傅的光了。隨著工作久了,我的技術也熟練了許多,有幾次張師傅已經可以放手讓我嚐試“下”賊了,說到“下”賊的“下”字,也有個特有意思的解釋,所謂“下”就是“拿下”,既生動又形象。
說到抓賊,這裏麵的學問和門道還真不少,讓我著實是為此感歎了一回。張師傅是個工作多年的老民警,理論水平其實並不高,但公安局裏沿習多年的師傅製也確有一定的科學性,公安局的活兒有許多是熟練工種,抓賊就是代表。抓賊不需要太多的理論和知識,需要的是手急眼快、膽大心細,按張師傅的話說就是“想要抓到賊就得比賊精”,這句話裏的學問可就大了,什麼叫“比賊精”,就是得比賊的眼睛靈、得比賊的動作快、得偽裝的比賊好、得知道賊在什麼時候下手,隻有做到這點才能抓到賊,如此一說就真的不容易了。要想抓到賊,就先得了解賊,這也是張師傅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比賊精”最難的不是比賊眼靈手快,而是如何偽裝好自己和了解賊何時下手。
從基礎講,偷公交車的賊無非有以下手段:
首先是“架天窗”,所謂架天窗,就是指小偷盜竊被害人上衣兜的錢物,因為賊在盜竊過程中常常會以一隻手攜帶衣物作為掩護,所以稱之為“架”,而上衣兜就是前麵所指的“天窗”了,“架天窗”由此得名;其次是“摸裏懷”,所謂摸裏懷,就是指小偷盜竊被害人上衣內兜的錢物,以“摸”為動作,而裏懷自然就是內兜了,這時小偷常常會借著公交車內人員擁擠時伺機下手,得手機會也很大;最後是“掏後門”,顧名思義就是小偷盜竊被害人的後褲子兜,現在許多年輕人都願意將大錢包放在褲子兜裏,以顯得帥氣而時尚,這才恰恰中了小偷的下懷,這時小偷常常會在公交車到站或乘客上車時下手,我見過手最慢的也能在一兩秒鍾內搞定,等你發現了自己被偷,對不起,小偷早已經跑出幾十米遠了,所以欲想防賊、必先正己,不怕賊頭就怕賊惦記。
當然,我這個新兵蛋子也出了不少洋相,比如有一次在520路公交車上,張師傅讓我練習“下”一個小偷,但由於我沒有記住躲閃眼神,讓小偷注意了我的異常,差點讓我們苦苦跟蹤了一天的小偷“醒了”。多虧了張師傅老謀深算,就在我猶豫之際,就見他老人家衝著小偷一撇嘴,之後頭一低、身一側,主動幫著擋住了人群,使小偷誤認為碰見了同行,而就在他安心下手之際,總算被我拿下,讓我不得不佩服張師傅的欲擒故縱之計。
雖然成為正是民警已經時日不短了,但從外表上看,我卻越來越不像個警察。為了便於工作,我們打扒隊根本不穿警服,而且對日常著裝也有著一定的要求,比如盡量不要穿紅黃綠等明亮顏色、不要穿紮眼的名牌、不要穿個性服裝,總之著裝必須大眾化、必須為工作讓路,一個打扒民警穿衣帶帽的要求是必須可以迅速混跡於茫茫大眾之中而難以讓人記住。這可把我難住了,想鄙人在學校時也是一個堂堂的灌籃高手,高檔運動服也頗有幾件,而且平時穿衣的愛好就是紅和藍,都是紮眼的顏色,這一參加工作漂亮衣服反到要置之高閣了,實在讓我有些於心不忍。但工作畢竟還是第一位的,最後我還是咬著後槽牙,買了數件慘不忍睹的過時服裝當作戰袍,以至於在數日後被警校同學林楠連連挖苦是農民進城。但無論穿不穿警服,我在內心裏早就堅定地確信自己的身份了,我是一個警察,是一個潛伏在人群中伺機捕獵的警察,這種警察特有的自信隨著時間的推移越發堅定,這時無論在別人眼中我偽裝成了什麼樣的人,在抓賊下活兒的那一刹那,我都會立即恢複一個警察的氣質和形象,讓所有人都深信不疑,因為我口袋裏有那個鑲著警徽的警官證了,隻要有它在身上,我就會感到有無比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