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十三四歲的樣子,·眼神很靈動,微微氣喘,先是踩了三遍梅花樁,在樁上躲閃騰挪,熟練之極。接著站樁,聽師傅說站的是形意門的三體樁,講究的是若實若虛,氣成丹田,意至湧泉,心靜身穩,不可前俯,不可後仰,呼吸和緩,任其自然,還說是所有武功的基本功,用力要三盤合一,也就是整勁,練到舊力盡去,新力在生,就具有不可思議之效果。
此時有風徐來,樹影疏晰,少年氣定神閑,呼吸深遠,看樣子已漸入佳境。他約莫站了個把小時後,渾身熱氣騰騰。
“好了,站樁就到這吧,用我教你的方法輕揉拍打關節”。屋簷下一個精瘦老人嗑了嗑煙杆,滿臉欣慰,這小子真不賴,根基打的紮實。
少年姓楊,名真,江北襄樊人氏,旁邊的老人是他本家叔爺,也就是他爺爺的堂兄。
襄樊地區多山,民風淳樸的很,這裏曆來多奇人出沒的故事,在鄉親們的眼裏,楊真的叔爺就是奇人,楊真叔爺看樣子也就六十多歲,精神奕奕,能上得了樹,下得了淵,還能徒手抓獵,挑起兩三百斤的擔子健步如無。楊真就知道他叔爺實際八十有二了,他叔爺沒什麼不良的習慣,就是好喝幾口,早上一起床就要借酒漱口,平時叔爺很沉默,話不多,就是有時候稍微喝嗨了後就喜歡拉著楊真嘮叨,一開口就語出驚人,說他以前在外闖蕩時啊,有個江湖外號叫鬼王,是說他身法了得,還帶詞兒形容,說是飄忽若神,羅襪生塵。動無常則,若危若安若鬼。進止難期,若往若還王。”叔爺一喝大了的時候就喜歡拉著楊真吹噓,一吹順口了就停不下來了,那時候楊真還小,比較喜歡接話,他當時問叔爺:“鬼王啊,聽起來好高端哦,那到底厲害到了什麼地步了別人才稱您是鬼王的啊!”
喝多了的叔爺容不得別人懷疑,就算是孫子也不行,酒杯上那裏還論輩分。“告訴你,我剛開始出去闖蕩的時候啊,那時候膽子大,槍林彈雨都闖過,但是子彈從來都打不中我,我在戰場上左閃右躲,就似閑庭信步,我身輕如燕,給我塊這麼大的木板,我就能憑木板浮動於水麵之上,緩緩行走,江湖上一眾好漢見識了,無不拍手稱讚,鬼王啊,神鬼莫測,高,實在是高。”
叔爺用手比劃了一下木板的大小:“自從我在眾人麵前漏了一手後,讓那一幫江湖好手驚歎不已,都差點叫我神王了,江湖中人比較敬重神靈,後來才改口稱鬼王!”叔爺眷戀又得意之情充溢表麵。那時候的叔爺是容光煥發的,神采飛揚。
楊真發現叔爺每次喝酒了打開話匣子的時候,述說起往事來都是眉飛色舞,無比亢奮,眼神裏神采奕奕,身上的暮氣一掃而光,後來楊真就慢慢不接話了,就喜歡靜靜聽著叔爺說,說些江湖軼事,聽些恩怨情仇,總是搬個小馬紮充滿崇拜的望著叔爺,有時候夕陽的餘暉照在叔爺身上,印得他滿麵紅光。
楊真聽叔爺說了許多,不喝酒的時候叔爺看起來是孤獨的,總是喜歡把身子藏在陰暗的地方,一動不動,臉上帶著落寞與傷感。
叔爺說他當年歲數已大,倦了在外闖蕩的日子,什麼都沒帶隻身返鄉,他一開始還有心想傳承傳統國術,嗬令楊氏家族的族人都把適齡的兒童送過來跟他習武。
可惜現實又狠狠的打擊了叔爺一次,一來現在社會誘惑太多,放學後要寫作業,寫玩作業後要追動畫片看,看完電視了又要玩手機遊戲,還有就是家裏父母不配合,偷偷扯後腿,家長們剛開始是很興奮的,大人們都恨不得跟著練,慢慢的,叫苦叫累的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