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模仿和創新都是賺錢的捷徑
模仿不是簡單複製,而是以別人的成果為起點,創造一個具有自身特點的新東西。它與創新一樣重要。有的人把模仿當成下三濫的東西嗤之以鼻,實際上,模仿可以避免走彎路,市場前景更有保障,和創新一樣都是賺錢的一條捷徑。
從模仿中尋找到創新的新落
模仿與創新相輔相成。為了創新,李嘉誠曾親赴意大利,打工偷師學藝。但他的成功之處更在於不拘泥於別人的新,而是從模仿中找到適合需要“新”。
初創業的李嘉誠開始生產塑膠玩具,盡管生意狀況很不錯,但由於競爭者日漸增多,他已隱隱感到了某種危機。他決定尋找一個新的突破口,一天深夜,他從雜誌上看到了一則意大利生產塑膠花的消息,李嘉誠心中一動,決定前往意大利取經。他進入一家塑膠公司打工,借機偷師學藝。
從意大利學藝歸來,回到長江塑膠廠,李嘉誠不動聲色地把幾個門的負責人和技術骨幹們召集到了他的辦公室,把帶來的塑膠花樣品一展示給大家看。眾人看了這些千姿百態、形象逼真的塑膠花,無不拍案叫絕。
隨後,李嘉誠滿懷信心地向大家宣布,長江廠今後將以塑膠花為主攻方向,一定要使其成為本廠的拳頭產品,使長江廠更上一層樓。
選定設計人員之後,李嘉誠便把樣品交給他們研究,要求他們盡快開發出塑膠花新產品。他強調新產品應著眼於三點:一是配方調色,二是成型組合,三是款式品種。
塑膠花說白了就是植物花的複製品,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甚至每個家庭、每個人喜愛的花卉品種都不盡相同。李嘉誠發現他帶回來的樣品,無論從品種還是花色方麵看都太意大利化了,不適合香港人口味。
因此,李嘉誠要求設計者順應香港和國際大眾消費者的口味和喜好,設計出一套全新的款式來,不必拘泥於植物花卉的原有形狀和模式。
設計師們經過精心研製,終於做出了不同色澤款式“蠟樣”。李嘉誠對設計師的作品很滿意,但他依然不敢確信是否適合香港大眾的口味,於是他便帶著蠟花走訪了不同消費層次的家庭,最後決定以其中一批蠟花作為主打產品。此時,技術人員經過反複試驗,已把配方調色確定到最佳水準。又經過連續一個多月的晝夜奮戰,終於研製出了第批樣品。
李嘉誠攜帶自產的塑膠花樣品,像最初做推銷員那樣,一一走訪銷商。當李嘉誠把樣品展示給他們時,這些經銷商被眼前這些小巧玲瓏、惟妙惟肖的塑膠花弄得瞠目結舌。有些經銷商是長江廠的老客戶,正因為太了解長江廠了,他們才更加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心說,就憑長江廠那破舊不堪的廠房、老掉牙的設備,能生產出這麼美麗的塑膠花?確實令人難以置信。
“這是你們生產出來的嗎?”一位客戶狐疑地問道,“論質量,可以說與意產的不分上下。”
“你們大概懷疑我是從意大利弄來的吧?”李嘉誠早已看出了客戶狐疑,他心平氣和地微笑道:“你們可以將兩者比較,看看是港產的,還是意產的。”
大家圍著塑膠花仔細察看,這才發現李嘉誠帶來的塑膠花,的確印象中的意大利產品有所不同。在樣品中,有好多種中國人喜愛的特色花卉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