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輯書人書事 25.2010年9月以史為鑒——讀《中國反腐敗史話》(2 / 2)

這套叢書告訴我們,這個問題最終解決的希望將寄托在中國共產黨的身上。這也正是叢書中的《警鍾長鳴——中國共產黨反腐敗小史》所要麵對的問題。它以史話的形式歸納回顧了中國共產黨八十四年來反腐敗鬥爭的經過和主要史實,一方麵說明了反腐敗之所以顯現出長期性是因為其本質上是一場“反對剝削階級的思想與行為的鬥爭”,另一方麵則又指明了這一鬥爭與“中國共產黨要消滅剝削,消滅階級,實現共產主義的最高目標”完全一致,因此在呈現出長期性、艱巨性和反複性的同時,也傳達出了必勝的信念。

要真實,也要有可讀性

在電視熒屏上看王剛飾演的和珅,胖乎乎的,雖然行為詭秘,但是被張國立飾演的紀曉嵐涮得一愣一愣的,看起來好似草包一個。曆史上的這個大貪官和珅究竟是什麼樣的?不妨讀一讀本叢書第三冊上的第十節——它會告訴你,年輕時的和珅不僅是一個“儀度俊雅”的美少年,且聰明伶俐,才思敏捷,讀書也很用功,精通滿文、漢文,且還會蒙文和藏文,詩詞、書法、繪畫也很不錯。

乾隆三十四年,剛滿20歲的和珅承襲“三等輕車都尉”世職,入宮當差,有機會接近皇帝,就如他自己的一首詩中所寫:“莫嗟行役苦,時接聖人歡。”

他的發跡也得益於他的才學:乾隆帝一日“警蹕出宮”,在轎中翻閱“邊報”,看到奏文中說到有一重要犯人脫逃,十分生氣,順口說了句《論語》中的“虎兕出於柙”。扈從的侍衛個個瞠目結舌,隻有和珅獨對曰:“爺謂‘典守不得辭其咎耳。’”乾隆帝聽了至為高興,於是開始與和珅對話。於是和珅“恩禮日隆”,運亨通,直做到國史館總裁官、文淵閣提舉閣事、理藩院尚書等職。他辦事也頗有才幹,曾與英國特使進行過艱苦而長期的談判,拒絕了他們的無理要求,事後連英國使節也不得不承認他在談判中“保持了尊嚴的身份……態度和藹可親,對問題的認識尖銳深刻,不愧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

當然,作為曆史上的一個大貪官,和珅的貪、盜、收賄以及營私舞弊的本領也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以致最後被扳倒時,查抄的家財多到“相當於當時十多年的國庫收入”,從而留下了“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千古“美名”。

以上所舉,隻是這套叢書中的一個實例,其他各卷,無不與此卷一樣,有人物、有故事,生動、好讀。古漢語的簡約,有時簡直達到佶屈聱牙的地步,常令當代讀者視為畏途。這套叢書的作者則個個像是“化工專家”,他們不僅從浩如煙海的古籍中為我們擇取有用的史料,然後再經過精心的組織、剪裁,轉化成當代流行的語言寫出,文中不僅有敘述,有描寫,有時甚至還穿插了人物間的對話,讀來如身臨其境,特別易於理解與接受。

既為“大眾讀本”,那麼在重曆史真實的同時,就必須讓它兼具較強的可讀性。《中國反腐敗史話》不僅做到了正文的明白曉暢和可讀,同時還邀請了著名漫畫家方成、葉春場、常鐵鈞等為之插圖,使之圖文並茂。

相信這套叢書的出版發行必定會在廣大黨員幹部的“以史為鑒、讀書修德”讀書活動中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