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輯書人書事 24.2010年9月《神童詩》的作者汪洙其人(1 / 1)

第六輯書人書事 24.2010年9月《神童詩》的作者汪洙其人

知道鄞州有汪洙其人純屬偶然。前不久接一審讀書稿任務,讀稿時讀到了這樣的一段文字:“孔子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不禁心存疑惑:盡管孔子的確是我們讀書人的精神領袖,他也確實說過很多關於讀書和做人方麵的話,因而被後人尊為“大成至聖的先師”,但那兩句話卻並不是這位先師所說。那麼究竟是出於何處的呢?查查資料,果然,不對了。因為有《神童詩》放在那兒呢:“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少小須勤學,文章可立身。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要說這《神童詩》那也真是一件不得了的文化遺產,眾所周知:它與《三字經》一起,因著它們的短小精悍和朗朗上口,一直作為啟蒙教材而一代一代地傳承下來。還有我們平時常說的“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以及“達而相天下,窮則善其身”、“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詩酒琴棋客,風花雪月天”之類的話其實也都是出於那首神童詩的。

現在來說說這位神童。

距今近千年前的某一天,鄞縣縣令帶著全縣舉人到孔廟拜孔子,意外發現那廟宇的大牆上留有一首用木炭寫上去的詩:“門徒夜夜觀星象,夫子朝朝雨打頭,多少公卿自此出,誰人肯把俸錢修。”縣令讀之甚奇,恰巧那天刮風下雨,因廟宇的房子多年失修,又破又漏,而致孔子的塑像遭風吹雨淋,看看真如那題詩中所寫的“夫子朝朝雨打頭”的境遇,這也確實有點太不像話,任誰看了都會汗顏的,於是更好奇那詩究竟為誰所題。一查才知題詩者竟是一個名叫汪洙的9歲少兒,且其父又正是縣令下屬、本縣一個名叫汪元吉的縣吏。於是馬上命汪元吉帶其兒子汪洙前來問話。汪洙來了,縣令一看,果然是一個著破衣短衫的黃口小兒,於是更奇之,開口動問:“你這個破衣爛衫的樣子還想當神童嗎?怎麼想起題這詩的?”汪洙答說:“那天我牧鵝路過,遇雨,進廟避雨,見殿宇破敗,夫子淋雨,因而撿了一根炭條題了幾句。”說完又口吟一首說:“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風;未去朝天子,先來謁相公。”縣令聞聽大驚,想:“啊呀,這小兒可真是了不得!年齡不大,口氣不小,日後必有大成就啊!”

後來的事實是,汪洙並未能如父母官當時所設想的那樣飛黃騰達,相反是屢試不中,直到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才中了個舉人,任明州府學教授,不過他那教授倒是當得相當有成就,名氣響到聲聞朝廷,以至朝廷追贈他為“正奉大夫”(正四品),讓他享受了很好的生活待遇。這在曆史上倒是極少有的事。

知道汪洙其人之後,我不禁感慨:我們鄞州這地方可真是人傑地靈啊,掘地便能見黃金。隻可惜有關汪洙的信息實在太少,比如他究竟出生於何鄉何村,成年後又有什麼成就等等都付之闕如,因此我就很想以此短文當一破磚,拋之以期引來更多美玉,也期望有關方麵能像當年宣傳王應麟的《三字經》那樣好好宣傳一下汪洙和他的《神童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