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頭說過,盡管這部戲裏傳達的一些理念與我們還有一點距離,但戲確實是拍得賞心悅目,有時候看著看著就會因為熒屏上人物的一些言行笑起來。
寫到這裏,我想說:所謂一部戲是不是好看,有時候真的是沒有什麼道理好講。平時常聽周圍一些先生們在那裏言語激烈地批評電視劇,認為花時間看它們簡直是在浪費生命。我對此卻是十分不以為然。一部電視劇如果拍得賞心悅目,晚間合家坐在一起看看,看得高興了就笑笑,比什麼都好。
2004年9月一個外地人眼中的寧波
外地人到寧波,第一感覺是:寧波話難懂,嘰哩呱啦,不知說的是啥;寧波人排外,若三句話露馬腳,不是宰你沒商量就是掉頭不理……事實是不是這樣?現在有一位已經融入寧波的外地人為我們作出了完全相反的回答。他幾年前由江西應聘進入寧波,在這裏磕磕絆絆三四年,回頭一看,忽然發覺寧波原來是一座讓人“停得下、留得住,能夠久久回味的城市”,於是將自己的觀察與感悟寫成了一部書。這部書就是《東部魅力》,而它的副題,就定格在“一個外地人眼中的寧波”。
現代人差不多都有訪問陌生城市的經曆,走得更遠一點的,還到過國外的一些名城,如紐約、巴黎、倫敦等等。回來問問印象,大抵隻能說,差不多!要說特別的一點,也就是樓高車多之類,一些浮光掠影的東西。這就是說,讀城與讀書一樣,都是需要仔細體味的,就如林語堂所說:“讀書須先知味”,這“味”字,是讀書的關鍵。”真正要讀懂一座城市,又何嚐不是這樣!那麼作者是怎麼“知其味”的呢?我想主要是靠兩條途徑:一是廣泛地搜集和閱讀有關寧波的資料,凡是有關這座城市的曆史、文化、經濟、地理方麵的書籍、文章,無論是線裝書還是洋裝書,無論是紙質讀物還是電子版本,他都讀得津津有味,並且做了筆記——這從本書資料的翔實度以及分析思考的獨到可以看出;二是親身感悟,他在不長的時間內全方位地認識了這一座城市,在搭準它的脈搏的同時,還進一步感知它的發展趨勢,進而也就為確立全書的敘事建構了紮實的框架。還有一點也特別重要,那就是他是帶著妻兒投身寧波的,人要在一座功能齊全的城市中生活,就必須與這座城市的各色人等“親密接觸”,因而其個中滋味——無論是甜、酸、苦、辣,凡是經曆過的,一到筆下便都生動了起來。
話要說回來,在寧波工作的外地人何止千萬,怎麼隻有他寫出了這麼一本視角獨特的書呢?我想這首先是因為他本身就是一個作家,而更關鍵的是寧波這座沿海開放城市的獨特魅力深深地吸引了他。本書在弘揚城市精神和傳承城市文化方麵所作的積極探索是很值得肯定和讚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