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點五回,支線第五十九節(2 / 2)

趙輕靈很不理解,問:“廢人,你又在胡說八道些什麼,你是不是知道什麼,你是不是有事瞞著我?開口閉口都是對不起我和我爹,你到底是什麼意思你今天必須給我說清楚!”李中原直接了當地開口:“三年前,我去廬山與江湖各路人馬一同爭奪吳真修的《催屍寶典》,可惜我遲到了,他們打了許久,我才找到他們大決戰的地點,就是仙人洞下方的那片大樹林。當時,嶽父大人先我一步趕到,我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但是我親眼目睹到了王歸從嶽父大人背後一劍刺死嶽父大人的經過,我當時離得遠,根本來不及出手阻攔……”趙輕靈馬上一巴掌甩來,重重地拍在了李中原臉上,怒問:“為什麼要瞞著我,為什麼不早點說……”又連續扭打了李中原很多下,就像忍無可忍的媽媽打不聽話的小孩子那樣打。

滿臉紅痛的李中原巴不得愛妻打重些,打得越狠越好,最好能直接將自己打死掉,從而可以真正的解脫掉人世間的恩恩怨怨、無限苦海;從而為自己犯下的滔天大錯承受應有的責罰;從而告慰嶽父大人的在天之靈,為自己沒能手刃王歸這個大仇敵給嶽父大人一個說法。

可是,趙輕靈再怎樣的生氣,再如何的悲痛,趙不端也不可能再回來了,何況趙輕靈與李中原還是夫妻,不管生多大的氣,也不至於、不可能、不需要殺死自己的丈夫來為那件過去了的事作代價。

趙輕靈悲憤至極,嘶啞著嗓子望著李中原大聲說:“你給我滾,‘滾’,我爹看錯了你,我也看錯了你,趙家沒有你這樣的女婿!既然是王歸那個人麵獸心的畜生幹的,你就應該去把他的腦袋給我砍下來,拿回來放到我爹的牌位前去祭奠我爹,而不是沒日沒夜的趴在膠東酒館的桌子上‘吃酒’!”

李中原有氣無力地從馬車上踏了下來,重重地跪在了妻子的麵前,下定決心地說道:“娘子放心,我在有生之年,定會想盡一切手段,必取王歸人頭前來拜謁嶽父大人的英靈!而且,嶽父大人交代我的那件殺化塵的事,我也一並替嶽父大人了卻了那份心願,讓嶽父大人在黃泉路上……一路走好。”說罷,李中原孤身一人調頭便走,準備再次回到淩嶽山莊去,因為在整個當今天下,有且僅有孫絕路一人才能幫助自己達成心願:殺王歸、除化塵。然而,令李中原始終不解的是:那位確實非常信任自己的義父卻遲遲未將“催屍大法”傳授給自己,這到底是為什麼?

趙輕靈望著漸漸走遠的這位“癡傻”的夫君、李郎、相公、官人,心中突又浮現起親情的波瀾,不過,望著丈夫遠去的背影,她並沒有吱聲。

風雲驟起,風聲鶴唳,莫測天機,物換星移……

在江東越地的一處草木茂盛處,簇擁著一壘詭異的幽山,冠名“雁蕩山”。此山曾一度位居“三山五嶽”中的“三山”之首,唐宋名流稱頌其為“東華百變,遊寢雙絕”的吳越山宗。

“雁蕩”之名,始於南北朝,興於唐,盛於宋,素有“寰中絕勝”、“海上名山”之譽。史稱“東南第一山”。此山以奇峰怪石、古洞石室、飛瀑流泉稱勝。其中,靈峰、靈岩、大龍湫三大奇景被稱為“雁蕩三絕”。特別是靈峰夜景,靈岩飛渡堪稱華夏之最。因山頂有湖,蘆葦茂密,結草為蕩,南歸秋雁多宿於此,故名“雁蕩”。

叢原縱深處有隱隱步履聲傳來,想必是外鄉人進山——不知何去何從。果不其然,一位裹著藍布裟衣的中年尼姑從草叢間徒步行過,那尼姑一隻手托著缽盂,一隻手數著一串老長的佛珠,瞧上去滿麵饑渴、呼吸不暢的樣子,定是又累又餓,好些時日沒化到緣了。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