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三年正月辛未,司空裴寂被免職,回老家修身養性去了,李世民長出了一口氣,朝廷裏少了個和自己耶耶三大鐵的大佬,自己這皇位算是更穩固了。
剛剛和大舅哥鬧了兩口葡萄酒的李世民正舒坦著呢,就來了個小中官,一臉的惶恐:“稟聖人,蜀王染了風寒,高燒不退,已經三天了,如今依然昏迷不醒,多發夢囈……”
蜀王李恪,楊妃給李世民生的兒子,在李世民的子女中排行老三,雖然是個庶出子,但是血統上來說還是很高貴的,最起碼在前隋老臣和南朝士族看來,他比長孫皇後生的那幾個孩子要高貴不少。
怎麼說楊妃也是隋煬帝的女兒嘛,而這幫老臣在貞觀朝的政治版圖裏麵,或者說在貞觀大帝李世民的心裏頭,所占的比重還是不小的。
畢竟他現在的主要精力還是要把當年支持李建成的關隴軍閥摁在地上摩擦,山東人,嗯,也就是五姓七望,還得靠著前隋老臣和江南人牽製。
所以坐在旁邊的長孫無忌目光一凝,表情卻是沒變。
雖然從理智的角度分析,除非貞觀新貴一夜之間全被隕石砸死,否則李恪沒法上位,但是權謀這個東西,能用理智去分析?
純用理智分析,他長孫家現在應該是滅門狀態,而且是帶著舅舅高士廉一起去死。
所以雖然心裏巴不得李恪早點兒死,免得威脅自己親外甥的皇位,但是去年剛剛開府儀同三司的長孫無忌還是沒說什麼,能在隋末唐初混到他這個位置的,不會因為自己的好惡做什麼決斷。
“已經三天了,為何這時才稟報於朕?”
剛過三十的李世民眉頭一皺,很是不高興,他上位的時候就是玄武門那一出,殺哥宰弟不說,還逼他老子退位,雖然有尉遲恭這個朔州佬幫忙背黑鍋,但尉遲恭健壯的體格裏,有能背起這口黑鍋的強大靈魂嗎?
顯然是沒有的。所以他一直想要在親族方麵給自己找補,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什麼的,隻嫌不夠多,不可能嫌太多。
“是楊妃的吩咐,讓我等近日莫要打擾了聖人……”
小中官看著李世民皺眉頭,連忙跪在地上,誠惶誠恐。
“楊妃……”
李世民念了一聲,心情多少有點兒複雜,這幾天李世民都在算計著怎麼給裴寂來一發狠的,在震懾武德老臣的同時不會激起激烈的反抗,這對於他皇位的穩固是最重要的。
相較之下,一個兒子,還是楊妃生的兒子,順位往後排一排也沒什麼。畢竟不是太子,不涉國本嘛。
事實是這麼個事實,但是怎麼做,就是另一回事了,楊妃能押後告訴他這件事,還是證明楊妃心裏有他這個皇帝夫君的,所以李世民歎了口氣:“朕知曉了,來人,擺駕蜀王府,命太醫令隨駕前往。”
坐在一旁的長孫無忌挑了挑眉毛,這種事情,是可以擺駕蜀王府,也可以派太醫過去看病的,畢竟就是偶感風寒,哪怕三日高燒不退呢,隻要沒死其實就不是大事兒。
但是這擺駕的同時,太醫令隨駕前往,規格就要高出不少,太醫令隨駕了,可能是一個人麼?太醫署下麵的太醫丞、藥主、博士之類的,不得打破腦袋跟著去?
畢竟這也算另類的麵聖嘛,隻要把蜀王治好了,給聖人留個好印象,今後家中子弟外出闖蕩,那妥妥的一路暢通嘛。
眼看著下麵的人開始準備禦駕,長孫無忌歎了口氣,就準備起身告辭,然後他就被太宗皇帝拉住了:“左右今日無事,輔機隨朕同去,如何?”
去年開府儀同三司的長孫無忌雖然有參預朝政的權力,但是吧,他開府是因為言官噴李世民對外戚太過親厚,不是明君,所以他在開府儀同三司的時候,就把尚書右仆射的官兒丟了,如今就是個頂配的社會閑散人員,不光今天沒事兒,其實是一直沒事兒。
但還是那句話,到了長孫無忌這個位置,一舉一動都是有深意的,長孫無忌雖然已經去職尚書右仆射,可要是誰拿他做尋常賦閑的老漢,都不用長孫無忌出手,他門下的走狗都能把那夯貨活活打死。
不客氣地說,他長孫無忌就是貞觀朝新貴們中的一杆旗,什麼尉遲恭啊程咬金啊秦叔寶啊張公瑾啊侯君集啊這一票兒人,即便各有心思,也不會公然在大事兒上和他唱反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