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撤,前麵就到河口了,弟兄們再跑一跑,萬不可被清軍追上,不然全部都得死。”
一支大約600多人的軍隊在一名50餘歲的軍官帶領下,正快速的在山間逃竄。
泥濘的道路,熏黑帶泥的灰色軍裝,陰鬱又顯慌亂的臉色,中間夾雜著十幾個擔架,都顯示著這是一支剛剛打了敗仗正在逃跑的一支小部隊。
其中一個擔架上正躺著一個十五六歲的小青年,臉色陰沉,名叫黃中廷,為清末河口起義主要領導人之一黃明堂的獨子。
“媽的,竟然穿越了。”此刻的黃中廷內心深處是一萬個不解,崇尚科學的黃中廷原本剛剛重點大學畢業,好不容易考上一所大學的曆史老師,正準備開啟自己偉大的教書育人的人生之路,不想過馬路被大貨車碾壓,就此和原世界揮手再見。
但讓他萬萬沒想到,睜眼一看,來到了1908年。
經過短短的兩天時間,黃中廷已經大概了解到了這個世界。
此時正值清末,距離清朝滅亡隻剩下3年,自己隨著便宜老爹黃明堂正參與到影響後世的一場時代大變革中。
而剛剛經曆的一場戰鬥正是由黃明堂所發起領導的一場起義—著名的河口起義,當然結果是失敗的。
黃中廷是21世紀的曆史老師,對這一段失敗的起義也是有所了解。自己的便宜老爹黃明堂正敗退河口,但河口也即將被攻破。
隨後帶領幾百人逃亡越南邊境,又遭到越南的法國殖民當局扣押,並解散武裝,首犯交給清廷處決。
也即是說自己和那個便宜老爹沒幾天日子可活了。這對本就心情不佳的黃中廷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
“唉,既來之,則安之,上天給了一次重生,那就不能浪費這個機會。”黃中廷心中開始思慮如何破局。
正值5月的河口已經有一些濕熱,黃明堂率領的一行殘軍也已抵達河口,受傷的黃中廷也隻是大腿被一顆流彈擦傷,傷口已經結痂,能夠下地行走。但統帥黃明堂因天氣和連日行軍的原因,感染風寒,又因連吃敗仗,心力交瘁,身體愈發虛弱。
此刻,原河口縣衙大堂內,黃明堂挺著虛弱的身體召集手下僅剩五六名營、連級軍官開會,黃中廷也在一側坐著。
“起義至今,失敗之定局已不可挽回,王和順軍長、關仁甫軍長至今下落不明,而我們也隻剩下600多人,300杆槍,咳咳,諸位認為接下來應如任何打算。”黃明堂虛弱的望著這幾名軍官。
但下麵的幾人都低著頭,沉默不語。他們都隻是營連長,其上麵的長官也已是死的死,逃的逃,士氣低下,鬥誌全無,他們本身就不是什麼負責決策的高級長官,自然不知道該何去何從。
黃明堂見所有人都不說話,低聲歎了一口氣,緩緩道:“這樣吧,河口也是守不住的,將所有重傷員都安排到鄉下農戶家裏養傷,其餘所有人分散退居越南境內,那裏畢竟是法國人的地盤,清軍是不敢越境的,先保存實力,待今後時機成熟,再謀起義。”
黃明堂撐著虛弱的身體沉聲到:“現在,我命令各營連收集武器彈藥,藏在山上。警衛連隨我行動,其餘各部隊化整為零,分散進入越南老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