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決戰南亞(5)
第九十二章決戰南亞(5)
三月20日清晨,黎府城外。
原七團的阻擊陣地上,正有三百來名大男人在強忍著抽泣,忙乎著收殮陣亡在這裏的戰友們的遺體。
常言道男兒有淚不輕彈,可昨夜那一仗也打得太慘烈了些。出發時是一千八百多名好男兒,這一仗下來,卻生生地丟了一千五百名兄弟!這樣的情形,怎叫生還的322名軍中鐵漢,會不肝腸寸斷!
以致於,當秦明要安排其他單位前來收殮遺屍時,被這些幸存下來的軍人明確地拒絕了。
他們,要親自送一送兄弟們的最後一程!特別是……他們的團長。當這些軍人們兩人一組,托起裹屍布的兩頭,安安穩穩的把一具具熟悉的軀體,放入一個個土坑中時,那動作小心極了,象生怕把這些一個鍋裏攪馬勺的袍澤弟兄們,從熟睡中給吵醒了似的。
秦明和他手下的軍官,皆靜靜地立在一邊,向一具具軀體行著注目禮,他們無一例外的,個個的眼睛都飽含著熱淚,就差直接流出來了。
當一具熟悉的軀體被裝入趕製出來的棺木中時,現場上那份莊嚴神聖的氣氛更形濃烈了,每一個在場的人都停下,麵向這具棺木,打著軍禮……沒有人會去嘲笑這些官兵的多愁善感和厚此薄彼。沒錯。打仗是要死人的,可當一個部隊成建製的隻以刺刀戰鬥,給人的震憾力。遠不是有點悲壯而已。
這一戰,七團以折了主帥、亡一千五百人的代價,艱難地拖住了日軍援兵。為主力的戰事爭取到了彌足珍貴地時間。衝著他們這種在最後時刻以放棄生命為代價,直接挽救了整個戰局的英勇行為,就是給他們再高地規格,所有大逆官兵們都不會有一個人有二話。
收殮完成後,板著臉的秦明一揮手。早已守候在附近的上千兄弟操著正步走了過去。
一待眾人站定。秦明等高級軍官便快步走到了那具還沒有蓋棺的棺木前。
凝視著楊浩團長那張安詳的臉,秦明的眼前就不由的浮現出了,楊浩寫在筆記本上的話:直麵死亡,是一個軍人最起碼品質。逃避一次,已是奇恥大辱。兩次何以為軍人,何以對國人?
秦明不是不知道,這名原東北軍軍官,對於當初一槍末發逃出東北一直耿耿於懷,但萬萬沒有想這會成為楊浩心中一個過不去的坎,以致於讓他在危險來臨時毅然決然的選擇了慷慨赴死。
盡管,對楊浩的在精神上的潔癖有些不認同,但秦明並沒有絲毫輕慢楊浩的意思。在他看來,中國軍隊裏要是多有幾個像楊浩這樣剛強義烈的職業軍人,少些識事務的“俊傑”,這抗日戰爭要比現在好打得太多。可要是楊浩這個職業軍官能活下來,那怕是不大光采的做了日本人俘虜,軍中掌握著大量日本人俘虜可用做交換籌碼的秦明,都會是求之不得的。隻可惜,這一切隻不過是幻想罷了。
“師長!”參謀長葛涵暢的小聲提醒,立即讓秦明意識到,這場合可不是能發愣的時候。他最後看了看楊浩那張再不能見的臉龐,用顫抖的雙手緩緩合上了棺蓋。
“舉槍!放!”當給陣亡官兵們覆上泥土後,肅立成一排的官兵們也開始履行鳴槍致哀的職責。
“啪、啪……”一接一陣排槍的響起,與此同時,是聚積成數個方陣的官兵唱起了那首久違了的男兒行。
“男兒從來不恤身,縱死敵手笑相承,有歌與君聽:殺一是為罪,屠萬是為雄,屠得九百萬,即為雄中雄……”
這一刻,整個無名野地上都籠罩在一種雄壯渾厚、莊嚴肅穆的氛圍中,這就是軍人的精氣神,一種張揚到極致的精神,一種寧折不彎的血性。
送走這批兄弟們後,已是身心俱疲的秦明,強打起精神,奮力喝道:“現在,我命令,全軍對日軍第六師團展開進攻!給七團的兄弟們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