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傳-十五、小鳥的厄運(2 / 3)

有小朋友忸忸怩怩不好意思接。

牛力可不管那一套,接過一個桃子,看也不看,洗也不洗,吭哧就是一口。哎呀,那個甜呀,真個是,咬一口,甜掉牙!

蕭燕接過一個桃子,不急著吃,卻是細細觀察起來。蕭燕對劉青說,你看這桃子,個大、皮青、紅尖、咧嘴、紫瓤,上邊還有細細的一層絨毛,這就是沂蒙山人最愛吃的“三樣味”。劉青看了多時,認真洗過,才“吭哧”咬了一口。啊!原來,這“三樣味”又甜又香,還有一種令人振奮的酸味。這是他在城裏從沒吃到的一種桃子!

桃子解渴又當饑。小朋友吃了幾個桃子,精神大振,腳下像按了彈簧,身上如長了翅膀,一口氣爬到姊妹崮腰間。姊妹崮是沂蒙山最高的山崮。高得往往山腰煙籠霧繞淅淅瀝瀝下雨,崮頂上卻是藍天白雲陽光燦爛。這天正好山腰沒有雲彩,山下的景景物物看得清清楚楚。

這時,李穎不失時機地告訴大家,我們站在這裏向山下看,就是“居高臨下觀察法”。請大家仔細觀察一下,看與我們剛剛講過幾種觀察法有什麼不同?

小朋友們就居高臨下地觀察起來,隻見山下的村莊一簇簇一點點散落在山腳下。

突然,牛力虛張聲勢地叫道,看,那些房子小得像一個個火柴盒,拖拉機也小得像一隻隻小爬蟲,人就像螞蟻在來來回回搬家。

蕭燕極富詩意地說,遠處的公路如蜿蜒的小蛇,順天河極像一條飄動的綢帶。

劉青也略略歪一下腦瓜兒,眼巴巴地向山下望著說,我們的學校呢?我們的學校怎麼看不見了?嗷,看見了,看見的隻是從朦朧的煙霧山嵐中隱約搖動的學校那麵紅旗。

李穎指點小朋友們在山頂上看一陣兒,就領大家順著一條羊腸小道悠悠搭搭向山下走去。走著走著,驚起一對鶺鴒鳥鳥。那對鶺鴒鳥沒有遠去,而是焦急地叫喊著在他們頭頂盤旋一陣兒,落在一棵鬆樹上,仍叫個不停。

牛力見了,將大眼呼哈一閃說,在這附近一定有一窩小鶺鴒鳥!

李穎問,是嗎?

牛力十分肯定地說,沒錯,你沒看見,老鳥見我們來了,急壞了!

李穎說,既然這裏有一窩小鳥,我們在這裏就好好觀察這對小鳥。

於是,小朋友們按照李穎剛剛教他們的“動態觀察法”,認真觀察起那對焦急地繞著他們飛翔的鶺鴒鳥來。

牛力更是精亮起兩眼,細細觀察尋找起來。隨著搜尋的範圍越來越小,那對鶺鴒鳥叫得越來越烈。當牛力尋到路邊的一棵小鬆樹時,那對鶺鴒鳥憤怒地俯衝下來,就要啄他。牛力看見鶺鴒鳥氣急敗壞的樣子,就知鶺鴒鳥的窩一定在這棵小鬆樹上了。鶺鴒鳥做窩,常常在人們意想不到的地方。果然,就在那棵小鬆樹的枝條密集處藏著一個鶺鴒鳥窩。牛力陡地叫了一聲,找到了!

呼啦啦,小朋友們喜出望外地圍向前,仔細看時,隻見鶺鴒鳥窩是用細細樹根,長長頭發,柔柔絨毛編織而成,小巧精致。小小窩巢裏竟有四隻黃嘴角小鶺鴒鳥。它們聽到響聲,以為是媽爸打食來了,一齊伸長脖頸兒,張大嘴巴兒,唧唧叫著要吃。直到牛力伸手要捉,它們才意識到情勢的危險,抖瑟著爭先恐後地向同伴翅兒下鑽;可鑽也是白鑽,因它們羽毛未全,誰也藏不住誰。它們隻得驚恐地瞪起圓溜溜的小眼睛,束手就擒。牛力捉兩隻小鶺鴒鳥。

捉走兩隻小鶺鴒鳥,也似捉走了鳥爸媽的心肝,它們把青紫的憤怒吱吱叫滿山崗,它們一路追趕一路叫喊,幾乎擦著牛力的肩頭,哀求牛力放過它們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