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誘惑 三、動物崇拜(3 / 3)

魔鬼羅婆那把羅摩的妻子悉多,劫往與印度隔海相望的斯裏蘭卡。哈奴曼飛過海去,替羅摩找到了悉多。羅摩就是騎在哈奴曼的背上飛往斯裏蘭卡的,不然他無從在那裏組織自己的軍隊,跟羅婆那決戰三天三夜並最終贏得勝利,亦無從把悉多從羅婆那的摩掌中解救出來。事後羅摩願意滿足哈奴曼的所有願望,但哈奴曼隻提出一個要求,那就是:人們談論羅摩的英雄事跡有多久,他就能活多久;而每個印度人都知道,羅摩的名聲在印度是永垂不朽的。

我們遊齋浦爾的時候,騎過一次印度象。印度象又高又大,馱著我們一步一搖地往郊外的琥珀堡上走。大象上坡的時候挺嚇人的,要緊緊抓牢象輿上的手把兒,不然身子就會朝後麵滑下去。當時有個徒步走路的男人,一麵拉七弦琴一麵跟著我們,一直走了好幾公裏。到了琥珀堡門口,我們小心從大象身上下來,身子還沒站穩,那個拉琴的就伸手問我們收錢。其情其景,應是十足的印度風情。

在印度教廟宇門口,往往會首先看到象頭神伽內什。伽內什是濕婆的次子,在印度教中,濕婆既是毀滅之神,又是生命之神,這種彼此矛盾的雙重神職,常使他容易激動,容易犯錯誤。有一天一個男孩攔住他,不讓他進入他妻子帕爾瓦蒂正在沐浴的裏屋,濕婆馬上火冒三丈,一劍砍掉這個男孩的頭。帕爾瓦蒂聽到外麵有動靜趕緊跑出來,結果看到丈夫殺了兒子,頓時痛不欲生,抱住沒了腦袋的伽內什嚎啕大哭,這時濕婆才明白自己闖了禍。他答應帕爾瓦蒂,一定把出門碰見的第一個動物的頭砍下來,安到兒子身上,叫兒子死而複活,結果第一個碰見的是大象。於是,伽內什就有了一個迷人的象腦袋,母親帕爾瓦蒂見了不禁破涕為笑,轉悲為喜。

另一種說法是,伽內什的象頭,是濕婆的坐騎南迪公牛冒著生命危險,殺了眾神之王因陀羅的大象埃拉瓦塔得來的。當濕婆從南迪手裏接過這個象頭,安到兒子伽內什肩膀上時,伽內什就成了一個長著3隻眼睛、4條胳膊、其坐騎是老鼠的象頭神。

印度最大的鼠廟是在拉賈斯坦的比卡內爾。這是一座建於16世紀的古老廟宇。數千隻老鼠被養在裏麵濟濟一堂,每天有蜂擁而至的信徒給它們帶來穀物、牛奶、椰子、香蕉和糖果,它們吃剩下的食物,到晚上會分給左近的窮人。比卡內爾的查蘭部落相信老鼠是他們祖先,倘若不慎踩死一隻老鼠,就要給鼠廟賠一隻金鼠或銀鼠以贖其罪。

鼠廟的門框是用白色大理石所雕刻的花鳥圖案來裝飾的,另有兩排石刻小鼠從牆基排到屋頂精美絕倫,而且正麵牆壁有獅子、大象、雜耍藝人的浮雕栩栩如生,甚至一棵菩提樹居然從獅子嘴裏長出來,樹上有蛇和鳥和平相處。這裏的老鼠一點都不怕人,倒是人怕老鼠怪不怪?

進鼠廟也是要脫鞋子的,倒不是擔心踩死人家的老鼠,拿不出金子銀子來賠,更不是害怕會得鼠疫什麼的,而是知道老鼠從腳背上溜過去,這在當地人看來是吉祥兆頭,可我準會嚇昏過去。我們這撥人隻有John和鄭爽老師進去了。鄭老師說她是屬鼠的,應該不會害怕,果然沒有害怕。我在門口看到一群老鼠圍著一個大圓盤嘬牛奶,由司機阿米夏給我壯膽,才近距離拍到一張老鼠聚餐的照片。

這座鼠廟供的是難近母女神。印度的牛魔王名叫摩希沙蘇拉,眾神一同講起這個作惡多端,又把它無可奈何的魔鬼,就個個怒氣衝天。結果眾神的憤怒聚成一個火球,在火球中一個漂亮女神突然誕生。這個名叫難近母的女神,頭上有濕婆的力量,腳上有梵天的力量,胳膊上有毗濕奴的力量,由她來打敗摩希沙蘇拉是不言而喻的。有人稱難近母的坐騎是大象,也有人認為是老鼠。

對印度的神話、宗教、藝術乃至曆史,都不可較真分辨,不可拿一是一,二是二的理性態度去探究,不然你對印度文化隻會是疑惑叢生且無從感悟。如果你從另一本書中知道,難近母打仗時騎的是大象,遊山玩水時騎的是老鼠,應該不覺得奇怪。甚至知道這個女神是濕婆的妻子黛維,而不是在火球中無中生有的;而且知道她是打敗了一個叫難近母的魔鬼,而不是叫摩希沙蘇拉的魔鬼,也應該見怪不怪。在這種說法裏,魔鬼搬起一座大山朝黛維砸來,黛維用利劍把它劈成碎塊,並最終將自己的三叉戟刺入魔鬼的身體。為紀念這次著名的勝利,黛維改用這個魔鬼的名字,這在印度家喻戶曉。

中國讀者讀《甘地自傳》,對甘地講述他少年時代受一個朋友的蠱惑,偷吃了一回羊肉的那種恐懼、懊惱並對此終生念念不忘的那幾段文字,可能大惑不解或不以為然,其實這在相信輪回、崇拜動物、奉行素食主義的印度教信徒,尤其是印度教中的毗濕奴信徒,是真誠而痛苦的肺腑之言。

莫臥兒王朝的阿克巴大帝,信的是伊斯蘭教而非印度教,伊斯蘭教信徒吃羊肉是無可厚非的,但以寬容其它宗教而著名的阿克巴大帝,一次謙遜接受了耆那教學者的勸告,從此不再打獵,不再嗜殺動物,而且晚年不再吃肉,成了一名純粹的素食主義者。他的一句名言至今為人稱道:“把人的胃當作動物的墳墓,這是不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