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鬧得皇上都過問了,顧謹言承認了流言傳的除去明太妃那部分都是真的,還把新婚敬茶時柳氏下絕育藥的事給皇上說了。
當時皇上沒說什麼就讓他退出去了。然而,顧謹言前腳到府,賞賜後腳就到了,皇上的態度昭然若揭。
朝臣們都不用想就選擇了顧謹言。畢竟顧謹言爵位高,還領著工部的實職,最最重要的是還得皇上看重。
顧諾言看著朝中眾臣都站在顧謹言那邊,而疏遠他,心裏更是窩著一口氣。他更是不遺餘力的支持四皇子,他會讓顧謹言和那些勢利的大臣們後悔的。
就算母妃事先不對,顧謹言也不該編排母妃。還完全不顧他這個兄長把事情捅出來,他顧諾言沒有如此不孝不悌的兄弟。
然而,想法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由於他和顧謹言決裂,父王留下的人脈紛紛不願意隨他站隊,還說隻有顧謹言和楚大將軍站四皇子,他們才會考慮。更令他難堪的是,連四皇子都多次勸他和顧謹言和解。
皇子們拉開奪嫡大戰,顧謹言也不再折騰,安安分分辦好工部右侍郎的差事。
三皇子多次拉攏他和楚大將軍,顧謹言和楚大將軍都沒有接。即使顧謹言知道三皇子上位已成定局,他也沒想撈那從龍之功。他得給兩個兒子做一個榜樣。
三皇子見顧謹言和楚大將軍隻忠於父皇,也就歇了這個心。
一年又一年過去,奪嫡之戰接近了尾聲,三皇子全程壓著其餘皇子,柳絮之前的算計落空,顧諾言空有爵位,沒人沒錢沒有民心的情況下,四皇子也隻是折騰出那麼一點小浪花。
在顧謹言穿過來的第十年,三皇子登基為皇。
三皇子登基後,楚大將軍主動請辭,回家一心教導孫子去了。
顧謹言卻被升為正二品工部尚書。
接到聖旨時,顧謹言也是無語了。這和原著雷同了吧?原著是吏部尚書,如今是工部尚書。
顧諾言被新皇厭棄了,雖然沒有降爵,卻下旨訓斥他內帷不修,色令智昏,對弟弟不友愛,責令其回府反省。
在三皇子登基不久,顧諾言居然親自來到安郡王府給他和楚清韻賠罪,語氣很是誠懇。顧謹言還以為他是想讓他在新皇麵前給他美言,重回朝廷呢。
明太妃在顧諾言被新皇責令回府反省的當天,就派人喚他過府,開口讓他幫顧諾言,說親兄弟打斷骨頭連著筋之類的話。
顧謹言沒答應,畢竟顧諾言可是幫著四皇子和新皇作對的人,現在的結果已經是最好的了。這也多虧了四皇子沒給新皇成皇之路造成大阻礙。他可是多次拒絕了新皇的拉攏,在新皇前麵能有多大臉麵?
見顧謹言不答應。明太妃知道謹兒對她隻有麵子情了,也不敢強迫他。畢竟那事之後,謹兒隻有休沐和節日才帶妻子兒子過府給她請安。
一開始她是怨謹兒把事情做絕了,也沒有去挽回,後來就不知道怎麼去挽回了。兩個兒子之間更是形同陌路,每次謹兒過府請安諾兒都刻意避開。
顧謹言猜,明太妃是怕挑起他的逆反心理,給顧諾言使壞才不敢強迫他的。
不過,明太妃也不會就這麼算了的,以後找著機會就會暗示一番!
然而,顧諾言賠了罪就走了,什麼都沒說。
一年後在明國公府碰到顧諾言和柳絮時,顧謹言感覺到他們之間的不對勁。顧諾言看柳絮的眼神有痛苦有掙紮,還有更多顧謹言看不懂的東西。柳絮也暗淡了許多,眉間有化不開的憂愁。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