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什麼可惜的。哪怕是現在,我也能創造出一番事業。”韓錚笑道。
“也對!”聽到這話,老張點了點頭,他說道:“就在剛才,計算機口的那些人給我打電話,說如果我敢把你關研究所裏研究,就會把我的研究所廢掉。你小子的電腦技術應該很高吧!不然的話,也不至於讓計算機口的那些人護犢子一樣護著你。”
有資格參與到人工智能的設計研究,能不高嗎?韓錚聳了聳肩,他知道哪怕自己的國術修煉再怎麼逆天,也不可能有生物方麵的科學家敢抓自己去研究。
畢竟這個時代,是互聯網的時代。研究人工智能,比起研究生命工程來說還要重要。
所以,那些研究計算機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在話語權上肯定要比一個生物領域的研究所長要大。
這也是韓錚敢於毫不掩飾自己至誠之道境界的依仗。
在一陣寒暄之後,張所長把顧邵峰與韓錚帶進了研究所內部。
看著這個研究所,韓錚有些好奇地問道:“張教授,那些氣體,你們真的研究出來了?”
“嗬嗬!”聽到韓錚的話,老張微微一笑,說道:“其實那不算什麼。畢竟我們搞科研的,最害怕的不過是沒有正確的目標。每年,我們都有很多資源浪費在錯誤的方向上。”
“但如果有正確的道路可以走,那麼科研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困難。那些氣體雖然成分複雜,但也不過多花了我們一些事件罷了。”
聽到這話,韓錚點了點頭。
的確,華夏國內的研究所,並不缺乏研究能力。否則的話,無法解釋為什麼連量子計算機和量子糾纏態通訊這種前幾年還屬於科幻領域的東西,竟然被研究了出來。
他們缺的,不過是充足的經費,以及正確的道路。
而這些,是那些目光短淺並且還是外行人的官僚們無法給予的。
“張教授,我想問一下,這些氣體的產量如何?”韓錚問道。
聽到這話,張教授有些尷尬。他摸了摸鼻子,無奈地說道:“工業化生產這種氣體的方法,目前還在探索階段。我們現在,隻能夠通過實驗室的方法,不計成本且有限度地製取這種混合氣體。”
“是嗎?”韓錚有些遺憾。不過他想了想,還是問道:“那現在這種氣體的成本是多少?在實驗室的情況下,每個月能夠製取多少這種氣體?”
張所長想了想,說道:“如果你們需要的話,我可以聯係其他研究所一起生產。保守估計,一個月能夠生產出二十噸這樣的氣體。至於價格...每噸兩百萬...不過質量上絕對沒問題,我能夠保證,生產出來的氣體,比起你之前給的那些,還要好上幾倍!”
每噸兩百萬,兩個月能夠生產四十噸,也就是八千萬。這個錢,韓錚還是付得起的。
這個時候的韓錚,心中已經對兩個月後,應付白石的任務又了想法。於是他抬起頭,對張所長說道:“張教授,我給你一個億。兩個月後,我希望能拿到四十噸的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