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37(3)、38(1)(1 / 2)

照理,一個普通的老人去世,除了老人親戚來吊喪,不會有其他人更多的人來,更不會有很人來送花圈。況且劉二貴因過去出生成份問題,好多正常的親戚都斷了來往。沒想到,他去世後,卻分外熱鬧,不但原來斷了的親戚都來了,一些隔了好多代的遠房親戚都來了,而且一些原來和劉二貴沒有一點關係的人也來了。市裏有些機關單位和鎮裏的領導、機關部門都送了花圈,送了吊唁金、家屬慰問費。還有不少企業老板,也送來了花圈,送來一個個厚厚的信封,裏麵裝著吊唁金。一個企業老板竟將一個大信封悄悄地塞給了劉國華,裏麵竟有5萬現金。劉國華當時要推讓,但他知道,按當地的風俗,婚宴禮金可以退還,吊唁金是不能退的,你要退,吊唁者會忌諱的。這倒給劉國華出了難題。到第三天開喪那天,親戚的吊唁金收到1950元,而其他的吊唁金、慰頭費竟收到356800元。劉國華知道,除親戚以外的這些吊唁金、慰問費都是衝著他來的。為了對這些吊唁金、慰問費有個交待,感謝家鄉領導和企業老板的心意,劉國華終於想到了一個處理辦法。

因家裏的場地實在太小,劉國華和母親、二姐、三姐、大姐夫商量好,父親的開喪告別儀式放在市殯儀館大廳進行。那天上午,殯儀館大廳特別熱鬧,一位分管經濟工作的市領導也到場了,還有市級機關的有關領導也來了,他們向鮮花叢中的劉二貴遺體三鞠躬後,與劉二貴的親屬一一握手,表示慰問。鶴塘鎮鎮長親自主持了劉二貴遺體告別儀式。劉國華作為劉二貴親屬的代表講了話,他回顧了父親坎坷的一生,感謝黨的改革開放政策給父親和全家帶來了新生,感謝各級領導和企業領導在父親去世前後給予的關懷和慰問,為了尊重本地的風俗,父親去世後的吊唁金不能退回,但因為這筆金額比較多,我們決定把除親戚之外的所有吊唁金、慰問費全部捐給市慈善基金會,我代表全家再次對大家的一片盛情表示衷心的感謝!我的工作崗位就在上海,離家鄉很近,今後如需要我幫忙的盡管來找我,隻要為了家鄉的發展,我會盡力而為的。但有一個條件,不管誰來找我,請不要送禮,這是我們的工作製度所規定的,也是我的為人標準。再說,我的年薪有100多萬美元,足夠我生活開銷了。請放心,你們不送禮,照樣能辦事。

大廳裏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接下來的事,讓大家看了個新鮮。那是莉莉帶著佛學院的同學給外公做法事。莉莉是聽到外公去世的消息後,昨天專程從北京趕回的。她自寶華山隆昌寺佛學院大專畢業後,順利地考上了北京的中國佛學院,現在是大四的學生。今天她請來了隆昌寺佛學院的19位師弟、師妹,包括她自己,20個年輕和尚,20個年輕尼姑,一起為外公做法事。年輕和尚一律穿著黃色的袈裟,年輕尼姑一律穿著水灰色的袈裟,在劉二貴遺體旁站成整齊的兩行,敲著木魚,念著經,年輕的男女聲搭配,和諧動聽,整個大廳變得分外肅穆。

做完法事後,由本族一位年老的長輩,按輩份叫著親屬的名字,向劉二貴遺體告別。按照昨晚商量好的,可以鞠躬,也可以磕頭,戴孝可以穿戴白布,也可戴黑紗,由每個人自己選擇,表示的哀悼之情是一樣的。結果,除了國華一家三口和保根一家四口選擇了戴黑紗和鞠躬外,其他親屬都是選擇了穿戴白布和磕頭。國華一家的選擇很簡單地就決定了,受過國外高等教育的國華和安妮當然選擇了戴黑紗和鞠躬,安妮在國外參加的葬禮從來就隻戴黑紗和鞠躬向死者行告別禮,小莎莎當然不用說。保根一家原來也想隨鄉親們穿戴白布和磕頭,特別夏雲珍感到戴黑紗行鞠躬禮不習慣,也不合適,但小華和小金都是大學畢業生,他們堅持要戴黑紗行鞠躬禮,並動員父母也這樣做,就隻好同意了。

好在鄉親們都沒說什麼,都表示理解。

劉二貴遺體火化後,親屬們送劉二貴的骨灰盒一起回到了鶴塘鎮老家。莉莉送走了隆昌寺佛學院的師弟師妹們也隨母親菊華回到了外婆家。因為昨晚回來匆忙,莉莉沒注意外婆門口還有幾個小鏡子,這次看到了就問母親,這些鏡子是幹什麼的?

菊華說,這是給你外公驅邪的。

莉莉說,這是迷信。

菊華說,那你給外公做法事,不也是迷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