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二十日,未初,大漢的京師洛陽城,南宮,宣明殿。
本朝的規製,殿外門署屬衛尉,殿內郎署屬光祿勳,京師治安,則是衛尉之責。自從大司馬秉政以來,一律沿襲舊製,並未有所更動,隻不過光祿勳、衛尉都換了人。光祿勳負責總領宮中一切,是實質上的內廷總管。故爾,光祿勳一職極其重要,非腹心股肱不得任之。
刺奸將軍、勾當暗影事馬忠之所以能夠得任光祿勳,有兩個非常重要的理由兒。其一,他的身份等同於大司馬和昭懿夫人的義子,雖無其名,卻有其實。這一條兒是最重要的,昭懿夫人嚴嫣的助力良多。其二,他是暗影的當家人,是要隨時覲見大司馬和昭懿夫人的。
有了這兩條兒,於公於私,這光祿勳一職,自然就非他莫屬了。當然,他也非常稱職。對於大司馬和昭懿夫人來說,馬忠是心腹中的心腹,是一日都離不得的。匆匆用過午飯之後,馬忠飛身上馬,沿著整個南宮巡視了一圈兒,這才回到宣明殿前,開始措置下午的百官廷議。
今日下午的百官廷議,要定的是天字第一號兒的大事兒,這一點,馬忠比誰都清楚。故爾,他不敢稍有懈怠,將整個南宮布置得固若金湯。最外圍是羽林軍,裏麵是期門軍,羽林、期門兩軍,由諸位並州出身的郎將監管。羽林、期門兩軍之內,就是扈從天子的“諸郎”。
光祿勳,原名郎中令,其屬官中以郎命名的很多。有五官中郎將,左、右中郎將,秩比二千石,為三署。有議郎、中郎、侍郎、郎中等,議郎、中郎秩比六百石,侍郎比四百石,郎中比三百石。“諸郎”無定額,最盛之時多至千人。“諸郎”,向為勳貴子弟鍍金之途。
負責隨身扈從大司馬的,自然是虎賁軍了。昭懿夫人的親軍,大多來自靈騅軍和女營。
百官飽餐一頓之後,抖擻精神,滿懷狐疑地移步宣明殿前,文東武西,在侍禦史的監察之下,按照階級分班入列。侍禦史,秦置,本朝沿設,在禦史大夫之下,負責糾察百官。朝中高官高官犯法,由侍禦史直報禦史中丞,上奏天子。低級官員犯法,侍禦史可以直接彈劾。
其職:受命禦史中丞,接受公卿奏事,舉劾非法;有時受命辦案、鎮壓謀反叛逆等事,號為“繡衣直指”,是本朝官員聞風色變的狠角色。宣帝曾召侍禦史二人治書,後乃專設治書侍禦史。侍禦史分掌令曹、印曹、供曹、尉馬曹、乘曹諸曹。糾察朝儀,亦是侍禦史之責。
“時辰到,廷議開始!百官入殿!”今日,負責朝儀的侍禦史生就了一條“雲遮月”的好嗓子,聲音洪亮,可達數裏。他昂首闊步走出宣明殿,在殿門之前,高呼三聲,隨即側步退下,昂然屹立在殿門之西,兩隻鷹隼一般的眼睛目視百官。現在,他開始糾察朝儀了。
百官聽聞之後,連忙整肅衣冠,按照階級列隊入殿。在朝堂之下,百官脫下鞋子,走上被暖龍熏得微熱的地板,舒服地向自己的座位走去。最高處自然是太後唐姬和監國劉熙的禦座,禦座右側是大司馬和昭懿夫人的座位,他們斜對麵兒下方兒不遠處,是尚書令、司隸校尉、禦史中丞“三獨坐”的專席。大司馬作為下方東西兩邊兒,才是三公九卿文武百官之座。
在一係列繁複的叩拜儀式之後,洛陽朝廷最重要的一次百官廷議,終於拉開了大幕。
“諸君,早朝方罷之時,傳來了一個令人無比悲傷的消息。我接到消息之時,立刻就大驚失色了。連忙傳令百官用飯,同時等待暗影和司聞曹確認。此時此刻,這個消息已經得到了證實。三日之前,也就是十一月十七日,在戌時左右,當今天子劉協死於叛將李傕之手。”
大司馬呂布滿麵哀戚,抬眼看了看在座的文武百官,長歎了一口氣,緩緩說道。呂布的話音未落兒,宣明殿內立刻就炸鍋了。“什麼?竟然有此悖逆之事?”“怎麼可能?”“消息準確嗎?”“莫非是謠言?”“定然是謠言!”大聲嚷嚷的,竊竊私語的,立刻就亂做了一團。
“肅靜!”,“肅靜!”,“請諸君肅靜!”。宣明殿內,負責糾察朝儀的六個侍禦史一齊站了起來,揮舞著雙手大聲怒吼著,可是依然止不住百官的嘴巴。整個宣明殿內,就好似金市之中的菜市場、酒肆一般,大聲的喧鬧、吵嚷,再加上嗡嗡嗡的議論、驚歎之聲,甚囂塵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