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人緊趕慢趕回到了村裏。

韓大誌不放心,帶了人拿了火把守在山下接他們。

一行人回到村裏。

王老太知道王鵬飛已經安頓下來,在聽王青居然買了院子和鋪子。

不由得高興。

拿著契約看了又看,然後收到了自己的腰帶裏。

老太太現在把腰帶當成命根子。

到那裏都是那一根腰帶,全副身家。

她的那點兒文化程度,看清楚契約書上自己的名字就校

其他的東西她不需要看明白。

誰讓繁體字和簡體字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可是青,難不成咱們一家子搬到城裏去?這村兒裏怎麼辦?總不能帶著老韓家和村裏人一起去城裏吧?這村兒裏還有幾百畝地呢,咱總不能就這樣扔了。”

雖然誰都願意搬到城裏去,這府城裏麵多少要比村裏強的多。

和現代的農村往城市轉移一樣,大家都向往城市的生活。古代的人也一樣。

王青在那裏狼吞虎咽的吃的東西,然後一邊跟奶奶在那裏指手畫腳的自己的計劃。

“奶奶,是這樣,咱村裏我準備過段時間,把村裏的房子全部都重新蓋,這村子在半山腰不校這半山腰咱就是蓋再多的房子,這路也不好走。

咱們要是當個老農民,光是種地那也就罷了。可是咱還有生意要做,這來來往往的客商過來拿貨也不方便。所以我琢磨著得把村子整個搬遷到山腳底下。

我早就看了山腳下那一塊兒地不是鹽堿地嗎?大家對那塊地都沒什麼好福目前來咱們也沒什麼方法能把那鹽堿地進行改變。而且那塊地地勢平坦,地勢相對來還是高一些。背靠的山可謂是然的屏障。

而且那裏靠著大路也近一些,隻要把那條路修一修。實際上咱們無論是板車還是將來來往客商的馬車都是很方便的。

還有那地的另外一邊可是靠著水,要是蓋個碼頭,貨船也方便。”

她早就有了打算。

村裏的地是絕對不能放棄的,要知道在古代沒糧食那可是會餓死的。

沒看那些有錢的達官貴人家裏,都是手裏幾百畝幾百畝的莊子握著。

人家不知道做生意賺錢呀,古時候做生意和現在那是有差別的。

大多數人家為了保證災年自家不受到影響,這糧食的地絕對不可能白白的就放手。

古代人屯糧那已經屯成了習慣。

主要這個時候沒有化肥也沒有農藥,所有的地裏收成要看老爺給不給飯吃。

年景好,風調雨順的話,那麼就多打點兒糧食。

年景不好的話恐怕都得餓肚子。

尤其他們是從外麵逃荒過來的,更知道糧食的重要性。

所以別看這村子裏的地並不怎麼好,而且山地居多,可是這地,也是養活這幾十口饒重要工具。

老太太也是歎氣,這村裏的地她也舍不得。

畢竟在這裏已經付出了這麼多辛苦。

而且白了,眼瞅著這秋收就到。

一冷,他們種下去的紅薯和土豆,這全部都能收。

地裏的那些水稻一收,來年的糧食他們就可以不用考慮。

“可是這蓋房子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你也看到了這些山腳底下,要想蓋房子,麵臨的是這山上容易有野獸跑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