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漢高祖是誰(1 / 2)

初夏,江淮大地,豔陽高照。

省立大學5號樓的階梯教室裏,一位中年男子正在講課——黑板上“楚漢爭雄”幾個大字,非常醒目。

授課老師張新,曆史係主任,五十來歲,花白頭發,高高的鼻梁上架了一副金絲邊眼鏡,不高不矮,不胖不瘦,給人感覺總是臉帶笑容,走路拉風。

隻見此時的張主任,一隻手持有粉筆,一隻手不時在空中揮來揮去,時而麵對學生滔滔不絕、侃侃而談,時而側過身來在黑板上點點畫畫,台下四十多位曆史係學生,跟著張主任的思路,在“楚漢爭雄”的意境裏“暢遊”。

談到項羽,張新主任情緒激昂:項羽乃貴族後裔,雙目重瞳,身高八尺,力能扛鼎,才氣過人--------從項羽吳中起兵、大勝章邯,到布局鴻門宴、自封楚霸王、定都彭城、實行分封製,簽約鴻溝和議,直至兵敗垓下、烏江邊自刎-------無不輕車熟路,娓娓道來,著著,還意猶未盡,當場朗誦南宋詞人李清照的《烏江》:“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大為讚賞項羽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英雄氣概,又朗誦晚唐詩人杜牧的《烏江亭》:“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認為項羽還是缺乏堅忍不拔的毅力,個人的決心也還不夠堅定,對項羽不肯過烏江而拔劍自刎,更是惋惜和失望——不禁敬仰英雄悲壯豪情,感慨萬千!

到劉邦,張新主任也信手拈來:一個市井無賴,最多是個草莽英雄,憑借身邊的幾位謀士,靠封王送地籠絡人心,背信棄義打敗項羽而最終做了皇帝,到劉邦強化皇權,排除異己------則輕描淡寫,避重就輕,不到十來分鍾就結束了。

張主任看看手表,擦拭了一下額頭的汗水,最後拋給學生一個問題:“為什麼項羽前麵贏了九十九次,卻讓劉邦贏了最後一次呢?”

“哈----欠------”

突然一位學生一個長長的哈欠,引起了張新主任的注意,我口幹舌燥,講了一兩個時,中途都沒有休息,你倒好,在位子上坐著,可以喝水、可以趴桌、可以舒展一下自己的身體,甚至還可以從後門悄悄走出去,溜上一圈再回來------怎麼還哈氣連呢,是不是我講課時在睡覺、打瞌睡什麼的-------張主任越想越生氣,輕輕地推了一下金絲邊眼鏡,溫怒地問道:

“哪位同學是剛剛睡醒,還是我講得不好而讓你辛苦了呀,怎麼就打起了哈欠呢?”

大家循聲望去,班長劉飛斜靠在椅子上,好像又要抬起頭準備打第二個哈欠,引起一片笑聲。

“劉飛劉班長,是嗎?你怎麼了,昨晚上忙什麼沒有睡好嗎?”張主任和氣的臉上又一次嚴肅起來。

劉飛還沒有反應過來,揉了揉惺忪的眼睛,四周朝同學們看看,坐在旁邊的學習委員項,輕輕地踢了一下劉飛。

“我-------”劉飛瞟了一眼項,項示意他趕緊站起來,劉飛轉頭看到幾乎很少生氣的張主任嚴肅麵孔,便慢騰騰站了起來。

“我------我在-------”劉飛吞吞吐吐,半也沒有出什麼來,又一下引起同學們哄堂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