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越經貿關係的發展、問題與前景。
中越關係恢複正常化後,兩國的經貿關係也得到了發展,雙邊貿易額從1991年的3200萬美元增加到1996年的10.5億美元。但總地來看,兩國經貿關係的發展相對落後於政治關係的發展。兩國間的正式貿易,僅占越南進出口總額的6%;在向越南直接投資方麵,雖然改變了過去的那種隻有援助沒有直接投資的狀況,但截止1996年11月,中國直接投資項目總共不到50個,金額為9200萬美元(越方統計數字為7700美元);在52個向越南投資的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二十二位,台灣、新加坡和韓國名列前三位;中國對越投資規模也較小,大都在100萬美元上下,投資領域主要是輕工業,如玻璃切割、油毛氈、衛生紙、香煙過濾嘴、水泥廠等,滿足不了越南的要求。中國的投資集中在河內、海防和河北省。中國來越投資的主要地區是廣西,約占60%,東部沿海地區鮮有投資。
邊境貿易(邊貿)在中越經貿中有重要地位和意義。中國的外貿以國貿為主,邊貿為輔(以美元支付者為國貿),以人民幣支付者為邊貿。越南則分為大宗貿易(貿易部開具許可證)和小額貿易(地方政府開具許可證)。近年來,由於越南對外大宗貿易的發展和其他國家的商品紛紛湧入越南,中越邊貿呈下降之勢。同時,兩國之間的邊貿也存在著不少嚴重的問題。
首先是走私、偷稅、漏稅現象嚴重。陸路走私約為50%,海上走私更為嚴重,高達90%,越南稱此為“國難”。其次,一些非邊貿公司貪圖5%的低稅收的優惠政策而擠進邊貿,使邊貿形式複雜化。一方麵它們受到邊貿公司中間盤剝;另一方麵容易形成貨款拖而不還,甚至追不回,造成大量壞帳死帳。第三,貿易結算沒有銀行和其他正式金融機構作擔保,商業風險很大,同時貨幣彙兌多在私人間進行,這對兩國都不利。第四,一些商人懷有“撈一把就走”的心理,熱衷於掠奪性貿易,在商業貿易行為中不擇手段,以假充真,以次充好,造成大量偽劣假冒的中國商品充斥越南市場,極大地損害了中國商品的信譽;同時,由於偽劣假冒商品價格低廉,衝擊了當地市場的平等競爭,往往造成越南生產企業破產,給越南帶來很大危害。再加上大量外國商品的湧入,使中國商品的銷量在越南市場全麵萎縮。第五,邊貿還存在和滋生許多社會問題和消極現象。以上問題表明,中越邊貿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急待整頓和規範化。
造成中越經濟關係相對滯後的原因,首先是兩國都在改革開放、加緊經濟建設,都在積極吸引外資和外國技術,從而形成競爭關係。而中越經濟發展水平接近,中國還不具備對越南產業的輻射優勢,因此,中國既沒有大量資金投向越南,又沒有產業間的大規模轉移,這種狀況看來短時間內難以改善;第二,中國有實力的企業大多是國營企業,雖然它們也在進行改革,但仍然缺乏自主性和靈活性,不能適應國際市場的運行機製,而中小企業則缺乏先進的技術,使中國企業在越南的項目招標中難以中標;
第三,越南方麵很多人仍抱有以前的無償受援的幻想,在項目招標談判中不斷壓低價格,致使談判拖而不決。另外,中國企業對越南的經貿政策、市場情況和越南人的消費心理了解不夠,造成渠道不通或打不開銷路,最終沒有取得好的業績。
當前,中越關係中起決定作用的是政治和安全因素,但應當看到經濟在兩國關係中起著重大作用,從長遠來看甚至起著決定作用。中越雙方都已認識到發展兩國經貿關係的巨大潛力,正在采取措施逐步加以改善。展望未來的中越關係,兩國將是一種建立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的互相尊重、互不侵犯、平等互利的正常的國家關係。兩國之間盡管還存在邊界問題,但和平談判已成為共識;盡管經貿關係相對落後,但雙方都積極謀求加以改善和發展。中越兩國和兩國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這是對曆史的反思,更是和平與發展的大勢所趨。未來的中越關係必將步人良性發展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