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冷戰後的中策關係(1 / 3)

一、中蒙關係的曆史回顧及現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1949年10月16日,便同蒙古人民共和國建立了外交關係。迄今為止,已有50個年頭。在此期間,兩國關係可以概括為發展一曲折一再發展。

50年代,中蒙關係有了一個很好的開頭。首先,雙方領導人互訪頻繁,簽訂了一係列的條約、協定和議定書,為兩國關係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其次,中蒙兩國在經濟、文化領域開展了廣泛的合作與交流。1953年起,中蒙蘇三國合作修建從中國內蒙古自治區經蒙古通向蘇聯的鐵路。1955年4月,根據蒙方的要求,簽訂了中國派遣工人參加蒙古生產建設的協定,規定中方幫助蒙方建設一批工業、農業、交通、文化項目,並為參加各個建設項目的職工修建住宅。中國還在1956-1959年間,向蒙古無償提供1.6億盧布的援助,幫助蒙古進行經濟建設。

1960年5月27日—6月1日,周恩來總理訪問蒙古,掀開了中蒙關係發展的新篇章。訪問期間,雙方簽訂了《中蒙互助條約》,為發展兩國關係提供了法律基礎。中國向蒙古提供2億盧布的長期貸款。其後不久,雙方著手解決邊界向題。

中蒙兩國存在著全長4000多公裏的邊界線,從未正式劃定。

1962年6月,中國照會蒙古,強調雙方在解決中蒙邊界問題時,應從友好平等的願望出發,充分照顧現實情況,既不宜追溯曆史上行政區劃的舊界,更不應將一方認定的邊界線強製對方接受。照會本著上述原則提出對中蒙邊界線的建議,並附畫有邊界建議線的地圖,這條邊界線同兩國實際管轄情況基本相符。

蒙方於1963年8月答複,認為雙方可以就此問題進行談判。中蒙邊界談判於10月10日在烏蘭巴托開始,11日達成協議。蒙古部長會議主席澤登巴爾嗣後專程訪華,於12月26日同周恩來總理在北京簽署了《中蒙邊界條約》。兩國在互相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礎上,本著互諒互讓的精神,順利地解決了兩國的邊界問題。

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隨著中蘇關係的全麵惡化,中蒙關係也經曆了一段曲折時期。在蒙古國內出現了反華、排華的潮流,大批華僑被驅逐,兩國的貿易額急趨下降。1964年4月,根據蒙古政府的請求,中國援蒙員工及家屬回國。7個在建未完的項目由中方根據蒙方的建議,於1973年3月按現狀作價移交蒙方。蘇聯不僅布重兵於中蘇邊界,而且派軍隊進駐蒙古,威脅中國的安全,使中蒙關係處於敵對緊張狀態。

1982年2月,中蒙邊界聯合檢查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烏蘭巴托舉行,兩國對共同邊界進行聯合檢查,這是中蒙兩國關係在80年代初開始得以改善的標誌。

1984年9月,吳學謙外長參加聯合國大會期間,在紐約會見了蒙古外長。雙方就改善和發展雙邊關係等問題交換了意見,這是中蒙兩國外長20多年來的首次會晤。

進入90年代,中蒙關係越來越密切。高級領導人互訪經常化,兩國交換了50多個訪問團。1991—1994年,兩國之間簽署和執行了20多個條約、協定和議定書。

1994年4月,李鵬總理訪問蒙古,雙方簽署了《中蒙友好合作關係條約》,翻開了中蒙關係發展的新篇章。為兩國今後在各個領域的進一步發展與合作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中蒙貿易自80年代以來有了較大的發展。1992年,中國同蒙古的進出口總額為1.8387億美元。中蒙雙方於1991年6月在北京簽署了兩國關於中蒙邊境口岸及其管理製度的協定。兩國政府正式開放8對邊境口岸。

此外,中蒙雙方在軍事、科學技術以及文化方麵也進行了廣泛的交流與合作。

二、中蒙關係在兩國對外政策中的地位和作用

1991年12月的蘇聯解體、冷戰格局的結束和國際形勢的劇變,使蒙古麵臨的外交環境和安全環境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蒙古從本國的政治、經濟的實際出發,調整其外交政策以適應新時期的需要。其中,對中國政策的轉變就是一個突出的例子。

中蘇關係緊張時期,蒙古奉行了“一邊倒”的外交政策,支持蘇聯,造成了中蒙關係緊張。近年來,蒙古對華政策發生了根本性的調整。首先,蒙古把發展同中國的友好睦鄰關係作為其首要的外交目標。蒙古位於中國與俄羅斯兩個大國之間,地緣政治、經濟的現實使蒙古必須保持與中俄的友好關係。故其領導人多次闡述:“……我們的對外關係的主要方針也發生了變化。發展同兩個鄰國的友好睦鄰關係是首要任務”。

其次,蒙古在中蒙關係中將重點放在經濟方麵。蒙古與原經互會國家的進出口額占其總進出口額的比例由1988年的93%和96%降至1992年的61%和55%。其減少部分主要是通過與中國的貿易來彌補。尤其是蒙古極度匱乏的日用品,更需要中國產品來補充。正如蒙古駐中國大使達·查希勒岡所言:“我們蒙古在此前的一個曆史階段,主要是從東歐和蘇聯購進生活必需品的。現在我們改從中國以相對合理的價格,較短的路程和時間,購進這些必需品了,這對蒙古國顯然是十分有利的。”蒙古對外交往最近的出海口是天津,中蒙已就天津港作為蒙古對外物資交流口岸一事達成協議,這對蒙古對外經濟交流是十分重要的。由此可見,蒙古力圖增進中蒙兩國的睦鄰友好關係,發展中蒙兩國的經濟合作,來支持國內的穩定和經濟的複蘇。